成语
《不合时宜》的典故,苏东坡不合时宜的故事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5-01-14 浏览1 评论0
《不合时宜》一语,源自《史记·孔子世家》。原文如下:“吾歌可夫?吾歌,可夫?吾歌乎?吾歌可夫?”这段文字是孔子在周游列国时,对时局的感叹。孔子的歌唱,实际上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评,认为他的政治主张和道德理念在当时并不被认可,因此感叹自己的不...
成语
《余音绕梁》的典故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5-01-14 浏览1 评论0
《余音绕梁》是一个中国成语,出自《列子·汤问》。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歌声或音乐非常美妙,余音在房梁间回荡,久久不散,给人一种回味无穷的感觉。这个成语也可以用来形容音乐或声音的持久影响,让人难以忘怀。典故讲述的是古代一个名叫韩娥的女子,她的歌声非...
成语
《息黥补劓》的典故,完璧归赵的故事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5-01-14 浏览1 评论0
《息黥补劓》的典故源自中国古代的刑罚制度。在古代中国,黥刑和劓刑是两种常见的刑罚方式。黥刑,也称为刺字刑,是在犯人的面部或身体上刺字,以示羞辱和惩罚。这种刑罚不仅对身体造成伤害,还使犯人在社会上受到歧视和排斥。劓刑,即割去犯人的鼻子,是一种...
成语
《与虎谋皮》的典故,成语典故《与虎谋皮》的由来与寓意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5-01-14 浏览2 评论0
《与虎谋皮》是一句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四年》。它的原意是指与老虎商量要剥下它的皮,比喻所商量的事有害于对方,一定不能成功。现在常用来比喻跟所谋求的对象有利害冲突,绝不可能办成。具体典故如下:在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位名叫斗伯比的大臣,他的儿子...
成语
《进人若将加诸膝,退人若将坠诸渊》的典故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5-01-14 浏览1 评论0
“进人若将加诸膝,退人若将坠诸渊”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原文是:“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晋献公向虞国借路伐虢,虞国大夫宫之奇以“唇亡齿寒”劝谏虞公,虞公不听,最终两国都被晋国所灭。宫之奇逃亡时说:“虞不腊矣,...
成语
《山阴乘兴》的典故,山阴乘兴的典故起源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5-01-14 浏览1 评论0
《山阴乘兴》是一句古文,出自《晋书·王徽之传》。这句古文讲述的是东晋时期的一位名叫王徽之的官员,他在山阴(今浙江绍兴)任职时,曾有一次乘船游玩,并作了一首诗,以表达他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对人生的感慨。具体的故事情节如下:王徽之在山阴任职期间,...
成语
《朝三暮四》的典故,朝三暮四的成语故事完整版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5-01-14 浏览1 评论0
“朝三暮四”是一个成语,出自《庄子·齐物论》。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反复无常,出尔反尔,没有恒心。典故的大致内容是:战国时期,宋国有一个养猕猴的人,他非常喜欢猴子,家里养了很多。为了节省开支,他决定减少猴子的食物。于是,他对猴子们说:“从明天开...
成语
《乐不思蜀》的典故,乐不思蜀的历史典故及含义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5-01-14 浏览1 评论0
《乐不思蜀》是一句成语,出自《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这句话的意思是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典故的背景如下:三国时期,蜀汉后主刘禅投降魏国后,被送到洛阳。魏国皇帝曹奂封他为安乐公。一天,司马昭请刘禅参加宴会,并安排了...
成语
《一暴十寒》的典故,一曝十寒还是一暴十寒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5-01-14 浏览1 评论0
《一暴十寒》是一个成语,出自《孟子·告子上》。这个成语的典故是孟子在讲述学习或工作必须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否则就会一事无成。具体的故事背景是,孟子在游说齐宣王时,齐宣王问孟子如何才能得到天下。孟子回答说,就像种庄稼一样,必须持之...
成语
《唇亡齿寒》的典故,唇亡齿寒历史典故简介概括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5-01-14 浏览2 评论0
《唇亡齿寒》是一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五年》,原文是:“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一方受到损害,另一方也会受到牵连。典故的背景是春秋时期,晋献公向虞国借道攻打虢国。虞国大夫宫之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