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人若将加诸膝,退人若将坠诸渊》的典故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5-01-14 19:27:04 浏览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进人若将加诸膝,退人若将坠诸渊”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原文是:“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晋献公向虞国借路伐虢,虞国大夫宫之奇以“唇亡齿寒”劝谏虞公,虞公不听,最终两国都被晋国所灭。宫之奇逃亡时说:“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意思是:虞国不用等到腊祭就要灭亡了,晋国不用再出兵了。这句“进人若将加诸膝,退人若将坠诸渊”就是宫之奇在逃亡时说的,意思是对待他人要像对待自己一样,进退有度,不可偏颇。这句话后来被用来形容对待他人的态度要公正,不可偏袒。

成语典故《进人若将加诸膝

退人若将坠诸渊》的起源与内涵

成语“进人若将加诸膝,退人若将坠诸渊”源于西汉时期,由戴圣在《礼记·檀弓下》中提出。这个成语用以形容一个人在对待他人时,完全凭借自己的好恶来决定亲近或疏远,缺乏原则和公正。

成语的构成与释义

成语“进人若将加诸膝,退人若将坠诸渊”由“进人若将加诸膝”和“退人若将坠诸渊”两部分组成。其中,“加诸膝”意味着将人放在膝盖上,表示亲近和喜爱;“坠诸渊”则是指将人推进深渊,表示疏远和厌恶。整个成语的意思是指一个人在对待他人时,完全凭借自己的感情和好恶来决定对待方式,不讲究原则和公正。

成语的出处与历史背景

成语“进人若将加诸膝,退人若将坠诸渊”出自《礼记·檀弓下》。在古代,礼制是社会秩序的重要体现,而《礼记》则是儒家经典之一,记载了丰富的礼仪规范。在《檀弓下》中,戴圣通过这个成语批评了当时一些君子在待人接物上的不端正行为,即不顾礼制,只凭个人喜好行事。

成语的典故故事

关于“进人若将加诸膝,退人若将坠诸渊”的典故,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在晋朝时期,河内主簿向雄与郡太守刘淮之间积怨已久。后来,向雄升任黄门郎,刘淮则担任侍中。两人相见时,如同路人一般,互不搭理。晋武帝得知此事后,下令两人讲和。向雄却表示他们已经恩断义绝,无法沟通。他引用了这个成语,表达了自己对当时君子行为的失望:“古之君子,进人以礼,退人以礼;今之君子,进人若将加诸膝,退人若将坠诸渊。”

成语的启示与影响

成语“进人若将加诸膝,退人若将坠诸渊”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提醒人们在待人接物时,要讲究原则和公正,不能仅仅凭借个人喜好来决定对待他人的方式。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依然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提醒我们要学会尊重他人,以礼待人,维护社会和谐。

成语的用法与近义词

成语“进人若将加诸膝,退人若将坠诸渊”在句子中通常作宾语或分句使用,用以表达对某人待人接物态度的批评。其近义词有“爱则加诸膝,恶则坠诸渊”,意思相近,都强调了在对待他人时,不能仅凭个人喜好。

成语“进人若将加诸膝,退人若将坠诸渊”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在现代社会,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这一成语所蕴含的道德观念,以礼待人,维护社会和谐,共同构建美好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