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置之度外》的典故,置之度外的由来与演变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2 浏览1 评论0
《置之度外》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把某件事情放在考虑之外,不把它当作一回事。这个成语的典故出自《史记·陈涉世家》。在秦朝末年,陈胜和吴广发动起义,反抗秦朝的暴政。在起义过程中,陈胜曾经对他的部下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意思是说,王侯将相的...
成语
《坐山观虎斗》的典故,坐山观虎斗——成语典故的智慧与历史渊源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2 浏览1 评论0
《坐山观虎斗》的典故出自《战国策·秦策二》。故事中,魏国和韩国因为争夺土地而发生了战争,两国都派使者到赵国求援。赵王向谋士们征求意见,苏代提出了一个巧妙的策略。苏代对赵王说:“我听说过一个故事,说是一只猛虎和一只灰熊在争斗,第三只动物想坐山...
成语
《死诸葛吓走生仲达》的典故,死诸葛吓走生仲达——三国时期的传奇故事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2 浏览1 评论0
《死诸葛吓走生仲达》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典故,源自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和魏国名将司马懿之间的故事。故事背景:诸葛亮是蜀汉的丞相,司马懿是魏国的将军。诸葛亮多次北伐中原,试图统一中国,而司马懿则多次率军抵御诸葛亮的进攻。故事情节:在一次北伐中...
成语
《旷日持久》的典故,旷日持久的由来与典故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2 浏览1 评论0
《旷日持久》的典故源自《战国策·赵策四》。这个成语用来形容耗费时日,拖延很久。具体的故事背景如下:战国时期,赵国和秦国之间爆发了长平之战。赵国大败,四十万赵军被秦国俘虏,并被坑杀。此后,赵国国力大减,形势非常危急。秦国乘胜追击,兵临赵国国都...
成语
《泰山鸿毛》的典故,泰山鸿毛——轻重悬殊的成语典故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2 浏览1 评论0
《泰山鸿毛》的典故源自《汉书·贾谊传》。贾谊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的这篇文章表达了他对汉文帝的忠诚和忠诚于国家的坚定信念。在这个典故中,贾谊用“泰山”来比喻国家的稳定和强大,用“鸿毛”来比喻自己的微不足道。他通过这种比喻,表达了...
成语
《秦女楚珠》的典故,秦女楚珠——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2 浏览3 评论0
《秦女楚珠》是一个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典故,主要来源于《战国策·秦策三》中的记载。这个典故描述了秦王将一位美丽的秦女赠送给楚国,以换取楚国的和氏璧(一种非常珍贵的玉石)的故事。故事的大致情节如下:1. 秦王的提议:秦王希望得到楚国的和氏璧,于是...
成语
《法出多门》的典故,成语典故——《法出多门》的由来与含义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1 浏览3 评论0
《法出多门》的典故出自《左传·昭公六年》。故事背景是春秋时期,郑国在子产当政时期,为了改革国家制度,制定了一系列新的法律。子产认为,如果法律制度复杂多样,民众就难以理解和遵守,因此他主张简化法律,以便民众能够容易地理解和遵守。当时有一些人认...
成语
《小丑跳梁》的典故,小丑跳梁——成语典故探源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1 浏览3 评论0
《小丑跳梁》的典故出自《左传·庄公十年》中的“曹刿论战”一节。故事背景是公元前684年,齐国和鲁国在长勺(今山东省莱芜市)发生了一场战争。在这场战争中,鲁国的曹刿(曹刿)提出了著名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战争策略,最终帮助鲁国取得了...
成语
《目光如炬》的典故,目光如炬的由来与寓意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1 浏览3 评论0
《目光如炬》这个成语的典故出自《晋书·顾恺之传》。顾恺之是东晋时期著名的画家,被誉为“画圣”。有一次,他给当时的一位大臣画了一幅肖像画。这位大臣看到画中的自己后,非常满意,但总觉得缺少了点什么。于是,他请顾恺之在画上加上眼睛。顾恺之在画上仔...
成语
《垂帘听政》的典故,垂帘听政的起源与演变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1 浏览3 评论0
《垂帘听政》是一个中国历史典故,指的是皇帝年幼或无法理政时,由皇后或太后在帘后协助处理政务的一种方式。这种做法在历史上多次出现,最著名的一次是清朝慈禧太后的垂帘听政。慈禧太后是清朝末年的一位重要政治人物,她在同治、光绪两朝先后垂帘听政,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