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典故,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成语典故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5-01-14 19:51:17 浏览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是一句汉语成语,意思是指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但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这个成语的典故出自《礼记·经解》中的一段话:“《易》之失,齐也;《书》之失,诬也;《诗》之失,愚也;《乐》之失,奢也;《礼》之失,烦也;《春秋》之失,乱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絜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这段话的意思是,六经各有其教导人向善的宗旨,如果偏离了这些宗旨,就会导致不同的错误。后来,人们用“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来形容开始时的小错误会导致最终的大错误。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成语典故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是一个广为人知的成语,它形象地说明了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但最终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这个成语的典故源远流长,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成语出处

这个成语最早见于《论语·先进》篇,原文是“过犹不及,均也。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这里的“过犹不及”是孔子提倡的中庸之道,强调做事要适度,不可过分。而“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则是对这一思想的进一步阐述。

成语典故

关于“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典故,有一个著名的故事。西汉时期,赵充国奉汉宣帝之命去平定西北地区叛乱。他看到叛军军心不齐,便采取了招抚的办法,使得大部分叛军投诚。汉宣帝却命令他出兵,结果出师不利。后来,赵充国按照皇命收集军粮,却因为失误导致叛乱再次爆发。他感慨地说:“真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这个故事生动地说明了开始时的小失误,最终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成语寓意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这个成语告诉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要注重细节,不能因为一时的疏忽而造成不可挽回的错误。它强调了谨慎行事的重要性,提醒我们在面对任何事物时都要认真对待,不可掉以轻心。

成语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

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在学习中,我们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不能因为一时的马虎而影响成绩;在工作中,我们要严谨细致,不能因为一个小小的失误而影响整个项目的进展。总之,“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对待每一件事都要认真负责。

成语的演变

随着时间的推移,“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这个成语也在不断地演变。在古代,它主要用来形容事物之间的细微差别,而在现代,它更多地被用来形容人的行为和态度。这种演变也反映了成语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之,“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这个成语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哲理。它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注重细节,严谨行事,以免因为一时的疏忽而造成严重的后果。在今后的日子里,让我们时刻铭记这个成语,努力做到“慎始敬终”,避免“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悲剧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