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如芒在背》的典故,如芒在背——源自西汉的成语典故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5-01-07 浏览0 评论0
《如芒在背》的典故出自《晋书·王猛传》。故事发生在东晋时期,王猛是前秦的一位重臣。当时,前秦皇帝苻坚打算攻打东晋,但在出发前,他突然感到背上有芒刺,坐立不安,十分烦躁。苻坚的部下见状,纷纷劝他不要出征,认为这是不祥之兆。苻坚并未听从部下的劝...
成语
《上下其手》的典故,上下其手的典故起源与演变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5-01-07 浏览0 评论0
《上下其手》的典故源自《左传·宣公十五年》。这个典故讲述的是楚国和宋国之间的一次战争。楚国的一位名叫伯棼的将军在战斗中表现得非常勇敢,但不幸被俘。楚国的另一位将军名叫子反,他非常关心伯棼的安危,于是向楚王请求释放伯棼。楚王同意了,但要求子反...
成语
《一动不如一静》的典故,京剧中一动不如一静什么意思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5-01-07 浏览1 评论0
“一动不如一静”是一句常用的俗语,意思是指保持现状比采取行动更为安全或稳妥。这个成语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哲学思想。在《庄子·内篇·德充符》中,有一个故事讲述了孔子的学生颜回与孔子讨论“一动不如一静”的道理。颜回问孔子:“为什么有时候一...
成语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典故,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成语典故解析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5-01-07 浏览0 评论0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这句话出自《国语·周语上》,是古代中国的一句成语,用来形容当权者对于民众的言论控制过于严格,甚至超过了防洪的重要性。这个成语的故事背景和含义如下:故事背景:这句成语的故事背景发生在西周末年,当时周厉王暴虐无道,引起了民...
成语
《房谋杜断》的典故,房谋杜断的典故起源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5-01-07 浏览0 评论0
《房谋杜断》的典故出自《资治通鉴》,讲述了唐代两位宰相房玄龄和杜如晦共同辅佐唐太宗李世民治理国家的故事。房玄龄(579年-648年),字乔卿,唐朝初期名臣,曾担任宰相,以其卓越的才能和智慧著称。杜如晦(585年-630年),字克明,也是唐朝...
成语
《长袖善舞》的典故,长袖善舞——成语的起源与演变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5-01-07 浏览0 评论0
“长袖善舞”是一个成语,出自《韩非子·五蠹》。原文是:“鄙谚曰:‘长袖善舞,多钱善贾。’此言多资之易为工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袖子长,有利于起舞;本钱多,有利于经商。比喻有条件、有资本就容易把事情办好。也比喻有手段的人善于取巧钻营。这个成语...
成语
《斗升之水》的典故,斗升之水的典故起源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5-01-07 浏览0 评论0
《斗升之水》是一个典故,出自《孟子·告子下》。这个典故主要讲述了孟子和他的学生讨论关于仁政和水的比喻。具体来说,孟子用“斗升之水”来比喻施行仁政的简单易行。在《孟子·告子下》中,孟子提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意思是说,如果国王非...
成语
《人面兽心》的典故,人面兽心的由来与寓意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5-01-07 浏览0 评论0
《人面兽心》的典故出自《左传·宣公四年》。故事中,楚国的令尹子文在楚成王三年(公元前669年)去世。子文临死前,对成王说:“必斗伯比也。若与之,则请改氏,名之曰生。”意思是他去世后,楚成王必须立斗伯比为令尹,并且斗伯比需要改姓为生。成王同意...
成语
《聚萤映雪》的典故,聚萤映雪——古代勤学苦读的典范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5-01-07 浏览1 评论0
《聚萤映雪》是一个成语典故,出自《晋书·车胤传》。车胤是东晋时期的一位学者,以勤奋好学著称。他家中贫寒,晚上没有油灯可以读书。于是,他捕捉了许多萤火虫,将它们装在纱布口袋里,利用萤火虫的光亮来照明读书。这就是“聚萤”的典故。另外,“映雪”则...
成语
《附肤落毛》的典故,附肤落毛——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5-01-07 浏览0 评论0
《附肤落毛》是一个典故,出自《左传·僖公十四年》。这个典故描述了秦国大夫百里奚在晋国被俘虏后,为了逃避追捕,割掉自己的胡须和头发,装成乞丐的样子,最终成功逃脱的故事。这个故事后来被用来形容人在危急时刻采取的极端手段,或者形容人在困境中为了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