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萤映雪》是一个成语典故,出自《晋书·车胤传》。车胤是东晋时期的一位学者,以勤奋好学著称。他家中贫寒,晚上没有油灯可以读书。于是,他捕捉了许多萤火虫,将它们装在纱布口袋里,利用萤火虫的光亮来照明读书。这就是“聚萤”的典故。
另外,“映雪”则出自《宋史·范仲淹传》。范仲淹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小时候家境贫寒,没有条件上学。他每天在雪地里读书,利用雪的反光来照明。这就是“映雪”的典故。
因此,“聚萤映雪”这个成语形容的是在艰苦的条件下勤奋学习的精神。
聚萤映雪——古代勤学苦读的典范
在古代,有许多关于勤奋好学的典故,其中“聚萤映雪”便是广为流传的一个。
一、典故起源
“聚萤映雪”这一成语,源于晋代两位勤奋好学的人物——车胤和孙康。
二、车胤的萤囊
车胤,字武子,是晋代的一位文学家。他自幼好学,但由于家境贫寒,无法购买灯油供他夜间读书。为了克服这一困难,车胤在夏夜捕捉萤火虫,用白绢口袋装满,将其吊在书本上方,利用萤火虫发出的微弱光芒来照明读书。这种勤学苦练的精神,被后人称为“聚萤”。
三、孙康的映雪
孙康,字子高,也是晋代的一位文学家。他同样因家境贫寒,无法购买灯油。在雪夜,孙康发现窗外的雪光可以照亮屋内,于是他利用雪光映照书本,继续夜读。这种利用自然光读书的精神,被后人称为“映雪”。
四、典故寓意
车胤和孙康的“聚萤映雪”精神,体现了古代士人勤奋好学、不畏艰难的品质。他们身处困境,却依然坚持学习,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五、典故影响
“聚萤映雪”这一典故,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文人墨客以车胤和孙康为榜样,勤奋学习,追求知识。同时,这一典故也成为了形容勤奋好学、不畏艰难的成语。
车胤和孙康的“聚萤映雪”精神,是古代勤学苦读的典范。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困境,都要保持勤奋好学的精神,努力追求知识,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