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见异思迁》的典故,见异思迁——成语的由来与演变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4 浏览3 评论0
《见异思迁》这个成语的典故出自《管子·小匡》。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意志不坚定,遇到新鲜事物就改变主意。具体的故事背景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齐桓公想要扩张国土,增强国力,于是他向管仲请教如何治理国家。管仲建议他先稳定国内,然后才能对外扩张。齐...
成语
《曾子杀彘》的典故,曾子杀彘——诚信教育的典范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4 浏览6 评论0
《曾子杀彘》是中国古代的一则著名典故,主要讲述的是曾子(曾参)为了教育他的儿子而杀猪的故事。这个典故强调了诚信和言传身教的重要性。故事背景是曾子的妻子要去集市,他的小儿子哭着要跟去。曾子的妻子就哄他说:“你在家等着,我回来杀猪给你吃。”曾子...
成语
《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典故,冒天下之大不韪——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4 浏览5 评论0
“冒天下之大不韪”是一个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出于某种原因,甘愿承担天下人的指责和反对,去做一些不被大众认可或支持的事情。这个成语的典故来源于春秋时期,晋国大夫魏武子有两个儿子,大儿子魏颗,小儿子魏锜。魏武子病重...
成语
《簸扬糠秕》的典故,簸扬糠秕——东晋时期的谦让佳话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4 浏览5 评论0
《簸扬糠秕》的典故出自《诗经·小雅·大东》。这首诗描写了当时东方诸侯国的人民对周朝的怨恨和不满。其中,“簸扬糠秕”一词,用来比喻周朝对待东方诸侯国的态度,如同簸扬糠秕一样,将好的东西(即诸侯国)抛掷一旁,只留下不好的东西(即周朝自己)。这个...
成语
《喜形于色》的典故,喜形于色的由来与内涵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4 浏览7 评论0
《喜形于色》的典故出自《后汉书·马援传》。故事中,马援是一个性格直爽的人,他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有一次,他在见到自己的朋友时,非常高兴,这种高兴的情绪直接表现在了他的脸上,以至于他的脸色都变得非常红润。这就是“喜形于色”这个成语的由来。“喜...
成语
《巧取豪夺》的典故,巧取豪夺——古代智取财物的智慧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4 浏览4 评论0
《巧取豪夺》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取财物。这个成语出自宋代苏轼的《次韵米芾二王书跋尾》一诗,其中“巧取豪夺”是形容米芾收藏书法作品的方式,他通过巧妙的手段和强大的势力,从别人手中夺取了珍贵的书法作品。具体来说,米芾是北宋时期的...
成语
《冠山戴粒》的典故,冠山戴粒——成语背后的智慧与哲理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4 浏览6 评论0
“冠山戴粒”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晋代苻朗的《苻子》。这个成语由两个部分组成:“冠山”和“戴粒”。其中,“冠山”指的是把山当帽子,比喻大;“戴粒”则是指用头顶粒,比喻小。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大小虽然不同,但各有其合适的用途。成语的典故来源于一个...
成语
《笑中有刀》的典故,笑中有刀——成语典故探源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4 浏览6 评论0
《笑中有刀》这个成语的典故出自《后汉书·陈寔传》。陈寔是东汉末年的名士,以高尚的品德和谦逊的态度著称。他在担任太丘长时,以宽厚仁爱治理地方,深得民心。根据《后汉书》的记载,当时有一位名叫荀淑的人,他的儿子荀爽(字慈明)和陈寔是好友。荀爽听说...
成语
《作奸犯科》的典故,作奸犯科的由来与演变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4 浏览6 评论0
《作奸犯科》的典故出自《后汉书·陈寔传》,原文是:“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寔所短。”这句话的意思是宁愿受到法律的惩罚,也不愿被陈寔所批评。后来,这句话被概括为“作奸犯科”,用来形容犯罪行为。作奸犯科的由来与演变“作奸犯科”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底...
成语
《学而不厌》的典故,学而不厌——孔子的学习精神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4 浏览6 评论0
《学而不厌》的典故出自《论语·述而》。这句话是孔子对学习态度的一种表达,意思是学习知识要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孔子是古代中国的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提倡学习应该成为一种持续不断的追求,永远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和学习的热情。《学而不厌》体现了孔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