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簸扬糠秕》的典故出自《诗经·小雅·大东》。这首诗描写了当时东方诸侯国的人民对周朝的怨恨和不满。其中,“簸扬糠秕”一词,用来比喻周朝对待东方诸侯国的态度,如同簸扬糠秕一样,将好的东西(即诸侯国)抛掷一旁,只留下不好的东西(即周朝自己)。
这个典故后来被用来形容轻视、抛弃或排斥那些被认为是无价值或低贱的人或事物。在文学作品中,它常常被用来表达对社会不公、权贵压榨弱小的批判和控诉。
簸扬糠秕——东晋时期的谦让佳话
簸扬糠秕,这个成语源自东晋时期的一个小故事,讲述的是两位官员在官场上的谦让与风度。
典故背景——司马昱的邀请
故事发生在东晋时期,当时司马昱邀请王坦之和范启前去议事。范启年纪较大,但官位较小;而王坦之年纪较轻,却官位较高。在前往议事的路上,两人互相谦让,让对方走在前面。
王坦之的玩笑——簸之扬之,糠秕在前
王坦之走在范启前面,开玩笑地说:“簸之扬之,糠秕在前。”这句话的意思是,簸扬谷物时,糠秕会浮在上面。王坦之以此自嘲,表示自己虽然年纪轻,但官位却比范启高,就像糠秕浮在米上一样。
范启的反唇相讥——淘啊汰啊,沙砾在后
范启听后,反唇相讥道:“淘啊汰啊,沙砾在后。”这句话的意思是,淘米时,沙砾会留在后面。范启以此回应王坦之,表示自己虽然年纪大,官位小,但仍然坚守岗位,就像沙砾留在米中一样。
簸扬糠秕的成语解释
后来,人们将这个故事提炼成了成语“簸扬糠秕”,用来形容自己不如别人,却无才而居前列的情况。这个成语既有谦逊之意,也反映了古代官场上的风度。
簸扬糠秕的用法与语法
在语法上,“簸扬糠秕”可以作为谓语、定语使用。例如:“他虽然年纪轻轻,却凭借自己的努力,簸扬糠秕,脱颖而出。”在这里,“簸扬糠秕”作为谓语,表示他通过努力脱颖而出。
簸扬糠秕的演变与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簸扬糠秕”这个成语逐渐演变,不仅用于形容官场上的谦让,还泛指各种场合下的谦逊态度。它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簸扬糠秕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官场故事,更是一种人生哲理。它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要保持谦逊,不断努力,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