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路不拾遗》的典故,路不拾遗——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6 浏览3 评论0
《路不拾遗》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社会风气非常好,没有人会捡拾别人遗失的东西。这个成语出自《礼记·王制》。典故的大致内容是:在古代,有一个名叫郑国的国家,其国君名叫郑武公。郑武公非常注重国家的治理,他倡导诚信、礼仪和道德,使国家的社会风气非常...
成语
《分庭抗礼》的典故,分庭抗礼的起源与演变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6 浏览3 评论0
《分庭抗礼》的典故出自《庄子·渔父》篇。故事中,孔子和渔父在河边相遇,孔子主动向渔父行礼,但渔父却只是稍微点头回应。孔子对此感到疑惑,便向渔父请教。渔父告诉孔子,真正的礼并不是形式上的恭敬,而是内心的真诚和尊重。渔父还进一步解释说,礼的本质...
成语
《奔走相告》的典故,奔走相告——成语的起源与演变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6 浏览5 评论0
《奔走相告》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人们奔跑着互相转告重要消息或事件。这个成语的典故源自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据《左传·宣公十五年》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和楚国之间发生了一场战争。晋国的大将荀林父率领军队与楚国的军队在邲地(今河南省邓州市境内)交战...
成语
《箕帚之使》的典故,箕帚之使的由来与寓意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6 浏览5 评论0
《箕帚之使》的典故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原文是:“箕帚,则吾其共之。”这里“箕帚”是古代用来扫除的工具,用箕帚来扫地,是一种低下的劳动,常用来比喻地位低下的人。这个典故讲的是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在流亡期间,遇到了一个名叫介子推的人。介子...
成语
《见怪不怪》的典故,见怪不怪,其怪自败——成语的智慧与历史渊源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6 浏览6 评论0
《见怪不怪》的典故出自《晋书·郭璞传》。故事中,郭璞是一位著名的风水师和文学家,他能够预知吉凶。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形状奇特的人,人们纷纷围观,感到十分惊讶。郭璞却表现得非常镇定,他淡淡地说:“见怪不怪,其怪自败。”意思是说,如果我们对奇怪...
成语
《捭阖纵横》的典故,捭阖纵横——战国策士的智慧博弈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6 浏览5 评论0
《捭阖纵横》的典故出自《战国策》,主要描述的是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以及各国谋士为了达到各自国家的利益而进行的各种外交策略和谋略。在《战国策》中,“捭阖”和“纵横”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经常被放在一起使用,来形容战国时期的政治...
成语
《刻舟求剑》的典故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6 浏览4 评论0
《刻舟求剑》是一则著名的寓言故事,出自中国古代的《吕氏春秋·察今》篇。故事的大意是:古时候,有一个楚国人乘船渡河时不慎将剑掉入河中,他在船舷上刻了一个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到岸后,他就在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旁人不解,他...
成语
《莼羹鲈脍》的典故,莼羹鲈脍——千年美食典故的传承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6 浏览4 评论0
《莼羹鲈脍》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个典故,源于《晋书·张翰传》。张翰是西晋时期的文学家,他在洛阳为官时,因思念家乡的莼菜羹和鲈鱼脍,便辞官回乡。这个典故表达了张翰对家乡美食的思念和对官场的厌倦,体现了古人“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美食的热...
成语
《干卿底事》的典故,干卿底事的由来与演变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6 浏览7 评论0
《干卿底事》是一句古文成语,出自宋代诗人杜甫的《秋兴八首》中的“干卿底事?”一句。这里的“干”是“干涉”、“关涉”的意思,“卿”是对对方的尊称,“底事”是“什么事”的意思。整句话的意思是“这跟你有什么关系?”或者“这跟你有什么相干?”用来表...
成语
《暮夜怀金》的典故,暮夜怀金——东汉杨震的廉洁故事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6 浏览7 评论0
“暮夜怀金”是一个成语,出自《后汉书·杨震传》。故事发生在东汉时期,太守杨震以正直和廉洁著称,从不接受贿赂。当时,昌邑县令王密是杨震举荐的,为了报答杨震的知遇之恩,王密在夜间给杨震送去了十斤黄金。杨震对此非常不悦,并对王密说:“天知、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