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上梁不正下梁歪》的典故,上梁不正下梁歪——成语典故的起源与内涵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5-01-09 浏览1 评论0
“上梁不正下梁歪”是一句常用的俗语,用来形容上级或长辈的行为不端,下面的人也会跟着学坏。这个成语的典故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建筑习俗。在古代中国,建筑房屋时,最上面的一根横梁被称为“上梁”,它对于整个房屋的结构至关重要。如果上梁不正,那么下面...
成语
《宠辱不惊》的典故,成语典故《宠辱不惊》的由来与内涵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5-01-09 浏览0 评论0
“宠辱不惊”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一个人在得到荣誉或遭受耻辱时,都能保持平和的心态,不因外界的评价而改变自己的情绪或行为。这个成语的典故来源于《庄子·秋水》中的一个故事。故事讲述了春秋时期,齐国的大臣晏子去晋国访问,途中经过一个名叫“桥”的地...
成语
《一言以蔽之》的典故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5-01-09 浏览1 评论0
《一言以蔽之》的典故出自《论语·为政》,是孔子评价《诗经》的一句话。这句话的意思是,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诗经》的主旨。孔子认为,《诗经》中的每一首诗都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其主旨,这种概括能力体现了一种高深的文学素养和思想深度。这句话也体现了孔...
成语
《孔席墨突》的典故,孔席墨突——孔子与墨子奔走的典故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5-01-09 浏览0 评论0
《孔席墨突》是一句成语,出自《后汉书·儒林传·周防传》,原文为:“孔席墨突,墨子悲丝。”这里的“孔席”指的是孔子的座席,“墨突”则是指墨子的烟囱。这句成语用来形容孔子和墨子勤奋学习、努力工作的精神。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
成语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典故,典故溯源——探寻《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起源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5-01-09 浏览0 评论0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一句著名的成语,源自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这个故事出自《庄子·山木》篇,讲述了一个螳螂正在捕捉蝉的时候,一只黄雀却悄悄地跟在后面,准备捕食螳螂。这个故事通过生动的比喻,揭示了在自然界中,每一个生物都可能成为其他生物的食...
成语
《一木破天》的典故,一木破天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5-01-09 浏览0 评论0
“一木破天”是一个成语,其典故源自东晋时期。当时,大臣王敦久怀叛逆之心,一天他梦见一木刺破青天,以为时机成熟,便询问吴猛现在称帝是否可行。吴猛回答道:“木上一横是未字,表示木上破天,你还不能轻举妄动,因为晋的天下还未衰亡。”后来,王敦的谋逆...
成语
《鸱目虎吻》的典故,成语“鸱目虎吻”的由来与典故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5-01-09 浏览0 评论0
《鸱目虎吻》的典故出自《庄子·秋水》中的一个故事。故事中,庄子用“鸱目虎吻”来形容某些人的贪婪和残忍。具体来说,故事讲述了庄子与惠子辩论,惠子认为庄子在水中看到了一个水怪,而庄子则认为那是一只鸱鸟。庄子说,鸱鸟的眼睛只看到大鱼,虎的嘴巴只咬...
成语
《埋轮破柱》的典故,埋轮破柱——刚正不阿的典故故事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5-01-09 浏览0 评论0
《埋轮破柱》的典故出自《后汉书·张纲传》。故事发生在东汉时期,当时宦官专权,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张纲,字文纪,是当时的一位官员,他敢于直谏,不畏权贵,深受百姓爱戴。有一次,张纲奉命前往地方巡视,途经一处地方时,看到一户人家正在举行婚礼。张纲...
成语
《勤以立身》的典故,勤以立身的起源与内涵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5-01-09 浏览0 评论0
“勤以立身”这个成语的典故出自明朝时期著名的学者宋濂。宋濂小时候家境贫寒,无法购买书籍,但他通过向有藏书的人家借书来抄写,无论天气多么寒冷,他都会坚持抄书,并按时归还。此外,他还经常到百里之外向人求教,以增长知识。宋濂读书勤奋,生活节俭,学...
成语
《避军三舍》的典故,避军三舍——春秋时期晋楚争霸的智慧退让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5-01-09 浏览0 评论0
《避军三舍》的典故源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故事讲述了晋公子重耳(即后来的晋文公)在流亡途中,曾受到楚国国君楚成王的款待。楚成王问重耳:“你将来如果回到晋国,准备用什么来报答我?”重耳回答道:“如果将来晋楚交战,我愿意退避三舍。”后来,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