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槁木死灰》的典故,槁木死灰——成语的由来与内涵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5-01-09 浏览1 评论0
《槁木死灰》的典故出自《庄子·齐物论》。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已经心灰意冷,没有一点生机和活力。它源自于庄子讲述的一个故事,故事中庄子通过一个寓言来说明“万物齐一”的道理。在这个故事中,庄子讲述了一个叫“瞿鹊子”的人,他曾经问庄子关于“天地万物...
成语
《面折廷争》的典故,面折廷争——古代大臣直言进谏的典范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5-01-09 浏览0 评论0
《面折廷争》是一个典故,出自《后汉书·韩棱传》。这个典故主要描述了韩棱在朝廷上为了坚持自己的意见,敢于与皇帝和其他大臣进行面对面的争论。韩棱是东汉时期的一位官员,以正直和勇敢著称。他在朝廷上敢于直言,不畏权贵,经常为了国家的利益和百姓的福祉...
成语
《叶公好龙》的典故,叶公好龙的由来与寓意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5-01-09 浏览0 评论0
《叶公好龙》是一则著名的寓言故事,出自西汉刘向的《新序·杂事五》。故事讲述了叶公(即沈诸梁,字子高,楚国贵族,曾任叶县尹)对龙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他不仅在衣服上绣有龙的花纹,家里的墙壁上也画满了龙,连他睡觉时也枕着龙形的枕头。叶公对龙的爱慕...
成语
《生死有命》的典故,生死有命——成语的起源与内涵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5-01-09 浏览0 评论0
《生死有命》是一句成语,出自《论语·颜渊》,原句是“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的生死是由命运决定的,而人的富贵则是由天意安排的。这句话体现了古代人们对命运和天意的信仰,认为人的命运和富贵都是由不可抗拒的力量所决定的。在《论语》...
成语
《众怒难犯》的典故,众怒难犯——源于春秋的智慧之语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5-01-09 浏览0 评论0
《众怒难犯》的典故出自《左传·襄公十年》。故事背景是春秋时期,郑国在晋国的威胁下,被迫与楚国结盟。晋国因此大怒,决定讨伐郑国。当时,郑国的国君郑简公和晋国的国君晋悼公进行了会面,晋悼公在会上向郑简公提出要求,希望郑国能重新与晋国结盟,但郑简...
成语
《不谋而合》的典故,不谋而合的成语典故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5-01-09 浏览0 评论0
《不谋而合》的典故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故事发生在楚汉相争时期,韩信作为刘邦的大将,为刘邦立下了赫赫战功。韩信功高震主,刘邦对他产生了猜忌。韩信为了自保,请求刘邦封他为齐王。刘邦在询问张良的意见后,决定同意韩信的请求。在封王的过程中,刘...
成语
《寄人篱下》的典故,寄人篱下的由来与演变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5-01-09 浏览0 评论0
《寄人篱下》的典故出自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排调》篇。原文是:“张吴兴年八岁,亏齿,先达知其不常,故戏之曰:‘君口中何为开狗窦?’张应声答曰:‘正使君辈从此中出入。’”这段话的意思是:东晋的张吴兴八岁时,掉了牙齿,一些有地位的人知道他与...
成语
《见羹见墙》的典故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5-01-09 浏览1 评论0
《见羹见墙》是一个典故,出自《论语·述而》。这个典故讲述的是孔子对于学习方法和态度的看法。原文是:“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段话的意思是,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
成语
《发奸擿伏》的典故,成语典故——《发奸擿伏》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5-01-09 浏览0 评论0
《发奸擿伏》的典故出自《汉书·赵广汉传》,原文是:“其发奸擿伏如神,皆此类也。”这里“发奸擿伏”的意思是揭露隐藏的坏人坏事,形容赵广汉在担任官职期间,能够迅速准确地发现并处理各种犯罪行为,尤其擅长抓捕隐藏的罪犯。这一典故后来被用来形容那些能...
成语
《束发封帛》的典故,束发封帛——忠贞不渝的千古佳话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5-01-09 浏览0 评论0
《束发封帛》是一个典故,出自《后汉书·马援传》。这个典故描述的是东汉时期的名将马援在少年时期的一段经历。马援在十二岁时,他的父亲马员去世,家庭经济陷入困境。为了谋生,马援不得不放弃学业,去帮人放牧。尽管生活艰难,但马援并没有放弃对知识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