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一鸣惊人》的典故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0 浏览7 评论0
《一鸣惊人》的典故源自《韩非子·喻老》中的一个故事。故事讲述的是春秋时期楚庄王(楚国的国君)的治国策略。楚庄王在继位初期,并没有立即显示他的才能和决心,而是选择了“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的策略。楚庄王继位三年,没有发布任何政令,也没有处理国家...
成语
《落井下石》的典故,落井下石的由来与寓意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0 浏览7 评论0
“落井下石”这个成语的典故出自《后汉书·杨震传》。故事发生在东汉时期,杨震担任荆州刺史时,推荐了一位名叫王密的人担任昌邑县令。王密为了感谢杨震的推荐,趁夜深人静的时候,偷偷地带着十斤黄金去拜访杨震,以示感激。杨震见到王密带来的黄金后,非常生...
成语
《悬剑空垄》的典故,悬剑空垄——千古佳话的传承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0 浏览9 评论0
《悬剑空垄》的典故出自《后汉书·张奂传》。张奂在担任安定属国都尉时,斩杀了叛乱的羌人首领,并将他的头颅悬挂在边塞的木桩上。后来,张奂调任安定属国都尉,羌人首领的弟弟想要报仇,但在张奂的威严下,羌人首领的弟弟感到畏惧,不敢报复。张奂离开时,羌...
成语
《见危授命》的典故,见危授命的由来与内涵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0 浏览6 评论0
《见危授命》是一个成语,出自《论语·宪问》,原文是“见危授命,见利思义”。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在危难时刻,不惜生命去解救;在有利可图时,考虑是否合乎道义。它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对于仁义道德的重视,强调在面临困境时,应当勇于担当,坚守道义,不惜一切...
成语
《千钧一发》的典故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0 浏览5 评论0
《千钧一发》的典故源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情况万分危急,比喻在极短的时间内,事情的发展到了关键时刻,稍有差池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具体的故事背景是,秦国进攻赵国,赵国求救于魏国。魏国虽然答应出兵,但军队却在半路上被秦国的...
成语
《洛阳纸贵》的典故,洛阳纸贵——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0 浏览5 评论0
《洛阳纸贵》是一个成语,其典故出自东晋时期。当时,左思写了一部名为《三都赋》的作品,其中包括《魏都赋》、《蜀都赋》和《吴都赋》。左思为了创作这部作品,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思考。《三都赋》完成后,由于其内容丰富、文辞优美...
成语
《作威作福》的典故,作威作福——东汉宦官专权的悲剧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0 浏览4 评论0
“作威作福”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滥用职权,横行霸道。这个成语出自《尚书·洪范》中的“惟辟作福,惟辟作威”,原意是指只有君王才能施行赏罚和制定法律。后来这个成语被引申为形容那些利用职权或地位来欺压他人、胡作非为的行为。在《尚书·洪范》中,这句...
成语
《一马不跨两鞍》的典故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0 浏览4 评论0
《一马不跨两鞍》的典故源自中国古代的民间俗语,意思是比喻忠诚专一,不会同时属于两个主人。这个典故强调的是对忠诚和专一性的重视,无论是在个人关系还是职业忠诚方面,都强调一个人应该全心全意地对待自己的选择和责任。这个典故在中国文化中有着广泛的应...
成语
《饥寒交迫》的典故,饥寒交迫——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0 浏览5 评论0
《饥寒交迫》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饥饿和寒冷同时困扰,形容生活极端贫困,困苦不堪。这个成语的典故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在《孟子》中,孟子向梁惠王阐述了他的政治理念,其中提到了一个关于农民的例子,用以说明统治者应该关心人民的疾苦。孟子说:“民...
成语
《重足而立》的典故,重足而立的由来与演变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0 浏览4 评论0
《重足而立》是一个成语,出自《战国策·秦策五·谓秦王》。它的意思是指因为恐惧而两脚并拢,不敢迈步。这个成语形容恐惧到了极点,连步子都迈不开了。成语的典故是:战国时期,秦国国力强盛,其他国家都感到恐惧。有一天,秦国国王问大臣苏秦:“我们秦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