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威作福”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滥用职权,横行霸道。这个成语出自《尚书·洪范》中的“惟辟作福,惟辟作威”,原意是指只有君王才能施行赏罚和制定法律。后来这个成语被引申为形容那些利用职权或地位来欺压他人、胡作非为的行为。
在《尚书·洪范》中,这句话是周武王对大臣们说的,意思是要他们明白只有君王才能施行赏罚,其他人不能随意作威作福。这句话强调了君王至高无上的权力,同时也提醒大臣们要遵守规矩,不能滥用职权。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发生了变化。现在,我们通常用它来形容那些利用职权或地位来欺压他人、胡作非为的行为。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社会公德,也损害了人民的利益,因此是不被社会所容忍的。
需要注意的是,“作威作福”这个成语虽然带有贬义,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用作中性词,比如在描述某些人的权力或地位时,可以说他们“作威作福”,但这时并不一定带有贬义。
作威作福——东汉宦官专权的悲剧
“作威作福”这个成语,源自东汉时期的一段历史典故,用以形容那些依仗权势,滥用职权,欺压百姓的官员。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个典故的由来。
背景:东汉宦官的崛起
东汉时期,由于皇权衰落,宦官逐渐掌握了朝政大权。宦官们通过贿赂、结党营私等手段,逐渐形成了强大的势力。其中,孙程、曹节等宦官更是权倾朝野,作威作福。
故事:李固与宦官的斗争
东汉顺帝时期,李固因才学出众,被任命为议郎。李固为人正直,敢于直言,对宦官的专权行径深恶痛绝。他多次上书顺帝,揭露宦官的罪行,并得到了皇后梁氏的支持。
在李固的推动下,一百多名宦官被撤职。孙程等宦官对李固恨之入骨,必欲除之而后快。他们在顺帝的大舅子、大将军梁冀的支持下,联名向汉顺帝告状,诬陷李固排斥皇上的亲信大臣,使这些臣子不能尽心侍奉皇上,还说李固平时狂妄自大,依仗权势,作威作福,罪该杀头。
转折:皇后的支持与李固的幸免
汉顺帝在得知此事后,征询了梁皇后的意见。幸亏皇后对李固非常信任,认为他为人正直,有才有德,因此免除了李固的罪责。
这场斗争并没有结束。孙程等宦官在梁冀的支持下,继续对李固进行打压。最终,李固在宦官的陷害下,被逼自杀,成为东汉时期宦官专权的悲剧之一。
影响:作威作福的成语流传
李固的悲剧,让后人深感宦官专权的危害。为了警示后人,人们将“作威作福”这一成语流传下来,用以形容那些依仗权势,滥用职权,欺压百姓的官员。
成语“作威作福”在后世被广泛使用,成为形容官员腐败、滥用职权的重要词汇。它提醒着我们,要时刻警惕权力的滥用,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东汉时期宦官专权的悲剧,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在权力的面前,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决抵制腐败现象,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作威作福”这样的悲剧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