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黄耳传书》的典故,黄耳传书的传奇故事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3 浏览4 评论0
《黄耳传书》是中国古代一则著名的典故,出自晋代陆机的《黄耳传书》一文。故事讲述了陆机的爱犬黄耳,因为陆机思念家乡,便派黄耳去洛阳给家人送信。黄耳历经艰辛,最终成功送达了信件,成为忠犬传书的佳话。这个典故后来被广泛传颂,成为忠诚和勇敢的象征。...
成语
《朝令暮改》的典故,成语典故——《朝令暮改》的由来与演变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3 浏览6 评论0
《朝令暮改》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政策或命令经常改变,让人无所适从。这个成语的典故源自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据《战国策·齐策》记载,战国时期,齐国国君齐威王有一个臣子叫淳于髡。淳于髡非常聪明,善于辩论。有一次,齐威王命令淳于髡去执行一项任务,但...
成语
《当局者迷》的典故,当局者迷的成语由来及故事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3 浏览5 评论0
《当局者迷》的典故源自《旧唐书·元行冲传》中的一则故事。故事讲述的是唐代学者元行冲,他精通《左传》,但有一位名叫褚遂良的人却对他的学问提出了质疑。元行冲听后,并未立即反驳,而是回去认真思考褚遂良的质疑,最终承认自己确实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这个...
成语
《当仁不让》的典故,当仁不让——成语的智慧与力量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3 浏览4 评论0
“当仁不让”这个成语的典故出自《论语·卫灵公》。原文是:“子曰:‘当仁,不让于师。’”意思是,面对仁义之事,应当积极主动地去做,不必谦让给老师或他人。这个成语强调了在遇到应该做的好事时,应该毫不犹豫地去做,不必推辞或等待别人。它体现了儒家思...
成语
《波澜老成》的典故,波澜老成的由来与内涵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3 浏览4 评论0
《波澜老成》这个成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可能存在误解或者错别字。如果你是指“波澜不惊”,那么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比喻局面平静、形势平稳,没有什么变化或动荡。这个成语出自宋代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
成语
《二者必居其一》的典故,二者必居其一的意思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3 浏览6 评论0
《二者必居其一》的典故源自《左传·僖公十五年》中的故事。故事中,秦国和晋国在韩原交战,晋惠公的战马陷入泥潭,他向大夫庆郑呼救,但庆郑拒绝救援,晋惠公因此被俘。庆郑后来解释说:“古者大事,必乘其产以从其事,今乘异产以从,古者进退以礼,今掇人以...
成语
《以私害公》的典故,以私害公的典故起源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3 浏览6 评论0
《以私害公》是一个成语典故,出自《左传·宣公二年》。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为了个人私利而损害国家或集体的利益。具体的故事背景如下:在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赵盾因直谏被国君晋灵公所忌恨。晋灵公为了除掉赵盾,派了一位名叫鉏麑的勇士去刺杀他。鉏麑在赵盾的...
成语
《向平愿了》的典故,向平愿了——成语典故的由来与含义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3 浏览3 评论0
“向平愿了”是一个成语,其典故出自《后汉书·向长传》。故事的主人公是东汉时期的隐士向长(字子平),河内朝歌人。向长一生有才学,但不愿做官,他抚养几个儿女长大成人,并帮他们成家后,便对家人说:“以后的家务事我一切都不管了,就当我死了,没有我这...
成语
《一尘不染》的典故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3 浏览4 评论0
《一尘不染》的典故源自佛教禅宗。在佛教中,“一尘不染”比喻人心纯净,没有丝毫杂念。这个典故通常与禅宗祖师达摩有关。据传,达摩是印度高僧,他来到中国传授禅宗,希望找到真正的传人。他要求门下弟子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佛法的理解。其中一位弟子,慧可...
成语
《三告投杼》的典故,三告投杼——流言蜚语的警示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3 浏览7 评论0
《三告投杼》是一个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典故,出自《战国策·秦策二》。这个故事讲述的是秦宣太后在接见楚国使者时,利用“三告投杼”的故事来劝解楚怀王与秦国和亲,以达到政治目的。故事的大意是:有一个妇人,她的儿子在外地做官。妇人担心儿子在外受苦,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