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天经地义》的典故,天经地义的起源与演变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4 浏览8 评论0
《天经地义》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天地间历久不变的常道。它出自《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这句话的意思是,礼是上天的常道,大地的准则,人们行为的依据。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一种永恒不变的道理和规则,比喻某些原则或...
成语
《糟糠之妻》的典故,糟糠之妻的由来与寓意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4 浏览5 评论0
《糟糠之妻》的典故出自《后汉书·宋弘传》。故事讲述了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的姐姐湖阳公主的丈夫死了,她看中了光武帝的宠臣宋弘,想要嫁给他。光武帝于是召见宋弘,并让湖阳公主坐在屏风后面,对宋弘说:“人们地位高了,就会换朋友;富了,就会换妻子。这...
成语
《牖中窥日》的典故,成语典故——《牖中窥日》的由来与内涵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4 浏览8 评论0
《牖中窥日》的典故出自《列子·汤问》。故事中,孔子和弟子们讨论太阳在一天中离人远近的问题。孔子认为,太阳在早上离人较远,中午较近,因为早上太阳显得较小,中午则较大。孔子的弟子之一,名叫子贡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太阳在早上离人较近,中...
成语
《马上得天下》的典故,典故起源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4 浏览7 评论0
《马上得天下》是一句中国古话,源自于古代战争和统治者的故事。这句话通常用来形容那些通过武力征服而得到天下的人。它的典故可以追溯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具体来说,《马上得天下》的典故与楚汉争霸时期有关。当时,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争夺天下。...
成语
《旷日持久》的典故,旷日持久的由来与典故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4 浏览7 评论0
“旷日持久”这个成语的典故出自《战国策·赵策四》。当时,秦国进攻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援。齐国要求赵国以长安君作为人质,赵太后不舍,于是赵国的大臣们纷纷进谏。左师触龙以婉转的方式规劝赵太后,指出长安君如果不立功,将来很难在赵国立足。赵太后最终被...
成语
《十羊九牧》的典故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4 浏览7 评论0
《十羊九牧》是一句古语,源自中国古代的典故。它的原意是指十只羊由九个牧羊人放牧,比喻管理混乱,人浮于事,效率低下。这句话常用来批评那些机构臃肿、人员冗余、职责不清的现象。在历史上,这个典故可能源于某个具体的政治或社会事件,但在后来的使用中,...
成语
《不改其乐》的典故,典故探源——《不改其乐》的由来与内涵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4 浏览7 评论0
《不改其乐》的典故源自《论语·雍也》。这句话是孔子对颜回的评价,原文是:“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称赞颜回的品质高尚,他能在贫困的环境中保持乐观的心态,不改变自己的快乐...
成语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典故,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由来与含义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4 浏览5 评论0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典故出自《论语·微子》。原文如下: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
成语
《千里命驾》的典故,千里命驾——深厚友情的千古佳话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4 浏览5 评论0
《千里命驾》是一则典故,出自《后汉书·马援传》。故事讲述了东汉时期,马援和他的朋友梁松的故事。马援是东汉时期的一位将领,他年轻时曾与好友梁松一起学习,两人情谊深厚。后来,马援因为战功被封为伏波将军,而梁松则因为家族背景,被封为驸马。一次,马...
成语
《据水断桥》的典故,据水断桥——三国时期张飞英勇事迹的传奇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4 浏览5 评论0
《据水断桥》是一句成语,出自《三国演义》。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占据有利的地势,断绝敌人的退路。在《三国演义》中,这个故事发生在赤壁之战中。当时,曹操率领大军南下,与孙权和刘备联军在赤壁展开激战。在战斗中,曹操的军队被联军击败,被迫撤退。为了防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