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人人自危》的典故,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出处和典故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7 浏览4 评论0
《人人自危》的典故源自《左传·襄公十年》中的一段故事。故事讲述了郑国在晋国和楚国的压力下,不得不同时向这两个强国进贡,以求自保。这种做法让郑国人民感到极大的不安和恐惧,因为他们不知道哪一天可能会因为晋楚之间的战争而遭受灾难。这段故事被后人概...
成语
《得心应手》的典故,成语“得心应手”的典故探源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7 浏览3 评论0
《得心应手》这个成语的典故出自《庄子·天道》中的一段故事。故事中,轮扁(一位木匠)正在制作车轮,他观察到了自己手中的工具和木料之间的关系,感叹道:“得心应手,如鱼得水。”这里的“得心应手”形容的是做事熟练,达到了心手合一的境界。后来,这个成...
成语
《天下汹汹》的典故,典故探源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7 浏览3 评论0
“天下汹汹”是一个成语,其典故出自楚汉相争时期。当时,项羽和刘邦为了争夺天下,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战争,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局势动荡不安,群情喧扰,因此形容这种局面为“天下汹汹”。具体故事背景如下:1. 项羽的挑战:项羽派人对刘邦说:“天下...
成语
《舍生忘死》的典故,舍生忘死的由来与传承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7 浏览4 评论0
《舍生忘死》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不顾个人安危,为了某种信仰、事业或他人而甘愿牺牲自己的生命。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原文是“舍生而取义,杀身以成仁”,后来被简化和概括为“舍生忘死”。具体典故如下:在春秋时期,晋国与楚国之间爆发了一...
成语
《鸡鸣狗盗》的典故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7 浏览3 评论0
《鸡鸣狗盗》是一个成语典故,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故事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孟尝君的门客为了帮助孟尝君脱险,通过学鸡叫和挖洞偷东西的方式,帮助孟尝君成功逃脱秦国。这个典故后来被用来形容一些不正当的行为或手段,带有贬义色彩。具体来说,孟尝君是...
成语
《下笔成章》的典故,下笔成章——曹植的文思敏捷传奇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7 浏览4 评论0
《下笔成章》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文思敏捷,下笔迅速成文,形容人写文章很快,文辞流畅,才华横溢。这个成语的典故来源于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些著名人物和他们的创作经历。具体来说,这个成语的典故可以追溯到东汉末年的文学家蔡邕。蔡邕是一位博学多才的文...
成语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典故,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成语典故的深刻寓意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7 浏览5 评论0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是一句古代成语,出自《左传·僖公十四年》。这句成语用来比喻事物失去了基础,其他部分也就无法存在或依附。具体典故如下:在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晋献公想要吞并邻国虢国,但两国之间隔着一个虞国。晋献公先向虞国国君借道,以便攻打虢...
成语
《破柱求奸》的典故,破柱求奸——不畏权贵,正国法的典故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7 浏览4 评论0
《破柱求奸》的典故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故事背景是晋国国君晋灵公荒淫无道,他为了观赏臣子们逃跑时的狼狈样子,竟然在宫殿的柱子上涂满了膏脂,然后命令臣子们从柱子旁走过。这样一来,当臣子们走过时,由于柱子太滑,他们都会失去平衡,滑倒在地,晋...
成语
《飞扬跋扈》的典故,飞扬跋扈的由来与演变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7 浏览3 评论0
“飞扬跋扈”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行为放肆,无所顾忌。这个成语出自《北史·齐高祖纪》。其中,“飞扬”指高飞,比喻人的行为放肆;“跋扈”指强横,专横,形容人无所顾忌。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行为狂妄,目中无人,不把别人放在眼里。飞扬跋扈的由来与演...
成语
《嫉恶如仇》的典故,嫉恶如仇——成语的由来与内涵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7 浏览5 评论0
“嫉恶如仇”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对坏人坏事如同对仇敌一样憎恨。这个成语出自《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典故的大致内容是:春秋时期,晋国有一个名叫伯宗的大臣,他有一个非常聪明的妻子。伯宗每次上朝回来,都要把朝廷上的事情告诉妻子,妻子总会给他一些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