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比肩接踵》的典故,比肩接踵——成语的由来与演变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5-01-07 浏览1 评论0
《比肩接踵》的典故出自《庄子·骈拇》。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很多,拥挤不堪。具体的故事背景是庄子在讲述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其中提到“比肩接踵”来描述人们生活得非常拥挤,没有个人空间,从而表达了他对这种过于拥挤、缺乏自由的社会状态的批评。庄子认为...
成语
《不遗余力》的典故,不遗余力的由来与典故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5-01-07 浏览0 评论0
《不遗余力》这个成语的典故出自《礼记·中庸》中的“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这句话。其中,“力行”即尽力而为,不遗余力的意思。在古代,儒家学者认为,一个人应该具备“知”、“仁”、“勇”这三种品质。其中,“知”是指智慧,...
成语
《奉令承教》的典故,邯郸成语典故——《奉令承教》的由来与内涵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5-01-07 浏览0 评论0
《奉令承教》是一句古文成语,出自《诗经·小雅·车辖》。这句话的意思是“恭敬地接受命令,遵循教诲”,形容人非常恭敬地接受别人的命令或教导。这句话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对上级或长辈非常恭敬,非常尊重他们的意见和决定。在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礼仪和尊卑,上...
成语
《亡戟得矛》的典故,亡戟得矛——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5-01-07 浏览0 评论0
《亡戟得矛》是一句古语,源自《史记·晋世家》。这句古语的意思是指失去了武器,却又得到了新的武器,用来比喻在失去某物的同时,又意外得到了更好的东西。具体典故如下:晋文公重耳在流亡期间,曾有一次与卫国人发生冲突。在冲突中,晋文公失去了自己的武器...
成语
《千头桔奴》的典故,千头桔奴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5-01-07 浏览0 评论0
《千头桔奴》的典故出自《后汉书·杨震传》。故事中,杨震担任东莱太守时,曾拒绝了一位名叫王密的地方官的贿赂。王密为了表示对杨震的敬意,趁夜深人静时,偷偷地送来了十斤黄金。杨震断然拒绝,并说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这句话表达了...
成语
《星星之火,遂成燎原》的典故,星星之火,遂成燎原——成语典故探源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5-01-07 浏览0 评论0
《星星之火,遂成燎原》是一句中国成语,意指微小的力量或影响可以逐渐发展成巨大的力量或影响。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小规模的行动或事件可以引发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个成语的典故源自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据传,在古代中国,有一位名叫管仲的智者,他曾经用...
成语
《空中楼阁》的典故,空中楼阁的由来与寓意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5-01-07 浏览0 评论0
《空中楼阁》的典故源自佛教故事。据传,古时候有一个国王,他听信了一个术士的话,相信自己在天空中建造一座宫殿。于是,国王下令建造这座宫殿,但宫殿建好后,国王发现它并不牢固,随时可能倒塌。国王感到非常恐惧,于是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认识到自己的...
成语
《季孟之间》的典故,季孟之间的典故起源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5-01-07 浏览0 评论0
《季孟之间》的典故源自《论语·先进》篇中的一段对话。这段对话是孔子与他的弟子子贡(端木赐)之间的对话。子贡问孔子,他的两位同学颜回(颜渊)和子路(仲由)谁更优秀。孔子回答说:“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馀则日月至焉而已矣。”这句话的意思是,颜...
成语
《剖腹藏珠》的典故,剖腹藏珠——古代智慧中的警示故事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5-01-07 浏览0 评论0
《剖腹藏珠》是一则寓言故事,出自《庄子·外物》。故事讲述了宋国有个富人,他的爱子身上生了痈疽,请来医生治疗。医生说:“这病很容易治,只要把痈疽里的脓血挖出来,敷上药,就会好。”富人听了,说道:“我听说你治好了病,会得到一百两黄金。如果我儿死...
成语
《庞然大物》的典故,庞然大物的由来与寓意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5-01-07 浏览0 评论0
《庞然大物》的典故源自《庄子·逍遥游》中的一则寓言故事。故事讲述了惠施和庄子的一次对话。惠施告诉庄子,他有一只大鸟,叫做“大鹏”,这只大鹏鸟的背非常宽广,翅膀展开后能遮天蔽日,飞起来能直冲云霄,飞越数万里。庄子听后,反驳说:“我知道你所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