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各有千秋》的典故,各有千秋的由来与演变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5-01-04 浏览1 评论0
《各有千秋》的典故出自宋代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在这首诗中,苏轼用“各有千秋”来形容渑池县的风景。渑池县位于河南省西部,是古代著名的风景胜地。苏轼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渑池县美景的赞美之情。在这首诗中,苏轼写道:“渑池南岸古祠堂,渑池北岸古...
成语
《槐南一梦》的典故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5-01-02 浏览1 评论0
《槐南一梦》的典故出自唐代李公佐的小说《南柯太守传》。故事讲述的是淳于棼在古槐树下饮酒,醉后入梦,梦见自己到了一个名为大槐安国的城楼,并被槐安国王招为驸马,担任南柯太守三十年,享尽荣华富贵。醒来后,他发现槐树下有一个大蚁穴,南枝上还有一个蚁...
成语
《不着边际》的典故,成语“不着边际”的起源与演变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5-01-02 浏览2 评论0
《不着边际》的典故出自于《庄子·知北游》。在这篇文章中,庄子通过对话的形式,探讨了“道”的本质和人的认知的局限性。其中,庄子提到了“道”是“大而无外,小而无内”的,意味着“道”是无限的,无法用人类的认知去完全理解和描述。在文章中,庄子还提到...
成语
《蟾宫折桂》的典故,蟾宫折桂——科举时代的美好祝愿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5-01-02 浏览1 评论0
《蟾宫折桂》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典故,主要来源于神话传说。这个典故的核心是月亮中的蟾蜍和桂树,以及与之相关的科举考试。在中国古代,科举考试是选拔官员的重要途径。传说中,月亮上有蟾蜍和桂树,而蟾宫折桂的意思就是在科举考试中取得成功,就像在月亮...
成语
《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典故,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由来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5-01-01 浏览1 评论0
《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典故源自中国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徐庶。徐庶原为刘备的谋士,后来因为母亲被曹操所掳,不得不投奔曹操。虽然他身在曹操的营中,但他的心始终在刘备这边,不愿为曹操出谋划策。因此,后人常用“身在曹营心在汉”来形容人虽然身处某个环境,...
成语
《开门揖盗》的典故,开门揖盗——引狼入室的成语典故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5-01-01 浏览1 评论0
“开门揖盗”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引进坏人,自招祸害。这个成语来源于《三国志·吴书·孙坚传》中的故事。在三国时期,吴国的孙坚(字文台)是一位英勇善战的将领。他率领军队讨伐董卓,但不幸在战斗中受伤,被敌人追赶。为了躲避追兵,孙坚逃到了一个叫胡轸...
成语
《兵不厌诈》的典故,兵不厌诈——古代军事智慧的精髓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5-01-01 浏览1 评论0
《兵不厌诈》的典故出自《孙子兵法·计篇》。原文是:“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这段话的意思是,用...
成语
《面壁功深》的典故,面壁功深的由来与寓意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5-01-01 浏览2 评论0
《面壁功深》是一个成语典故,出自佛教禅宗的传说。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勤奋努力,长时间专注于某项事业或技能,最终取得显著成就。典故的背景是关于禅宗初祖达摩的故事。达摩是印度人,后来来到中国传授佛教禅宗。据说,他在少林寺面壁九年,期间不语不动,只...
成语
《积雪囊萤》的典故,积雪囊萤——勤学苦读的典范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5-01-01 浏览1 评论0
《积雪囊萤》是一个富有教育意义的典故,它主要讲述的是晋代车胤勤奋好学的故事。故事发生在晋代,当时车胤家境贫寒,但非常热爱学习。由于家里穷,他买不起灯油来照明,这给他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车胤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他决心克服困难,继续学习。有一天...
成语
《马勃牛溲》的典故,马勃牛溲——成语典故背后的历史故事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5-01-01 浏览3 评论0
《马勃牛溲》的典故出自《庄子·秋水》篇。在这个故事中,庄子用“马勃”和“牛溲”来比喻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看法和评价。马勃和牛溲分别是指马粪和牛尿,它们在常人眼中被视为污秽之物,但在庄子看来,它们也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庄子认为,事物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