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靖宇(1905年2月13日1940年2月23日),原名马尚德,字骥生,河南省确山县人,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他是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
杨靖宇幼年丧父,家境贫寒,由母亲含辛茹苦照料长大。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与了确山农民暴动,解放了确山县城,建立了河南省第一个代表农工利益的革命政权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
1932年,杨靖宇被派往南满整顿党的组织和抗日游击队,创建了以磐石红石砬子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他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的指示,领导成立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独立师,并担任师长兼政治委员。1934年,他联合17支抗日武装成立了抗日联合军总指挥部,任总指挥。1936年,任东北抗日联军第1军军长兼政治委员,同年6月任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
在抗日战争期间,杨靖宇率领东北抗日联军在冰天雪地的恶劣环境中与日寇展开了殊死搏斗。1940年2月23日,杨靖宇在濛江县(今靖宇县)被敌人发现,经过几昼夜的激战,最终壮烈牺牲。日军在解剖他的遗体时发现,他的胃里只有树皮、草根和棉絮,没有一粒粮食,充分体现了他坚韧不拔的抗日精神。
杨靖宇将军的英勇事迹和不屈精神深深感染了无数人,2014年9月1日,他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杨靖宇:抗日民族英雄的丰碑
杨靖宇,原名马尚德,字骥生,1905年2月26日出生于河南省确山县(今驻马店市驿城区)李湾村一个穷苦农民家庭。他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
投身革命,矢志不渝
1926年,杨靖宇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他组织确山起义,任农民革命军总指挥。此后,在河南、东北等地从事秘密革命工作,曾5次被捕入狱,屡受酷刑,但始终坚贞不屈。
东北抗日联军,浴血奋战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杨靖宇任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兼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1932年秋,他被派往南满,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任政治委员,创建了以磐石红石砬子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1933年9月,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独立师师长兼政治委员。1934年4月,联合17支抗日武装成立抗日联合军总指挥部,任总指挥。后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指挥。
孤身奋战,壮烈牺牲
1936年,杨靖宇率领东北抗日联军在白山黑水间与日寇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战斗。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紧急情况下,他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壮烈牺牲。杨靖宇将军的英勇事迹,震撼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
杨靖宇精神,永垂不朽
杨靖宇将军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也无不为之震惊。他的英勇无畏、坚贞不屈的精神,成为了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杨靖宇将军被誉为“抗日民族英雄”,他的名字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矗立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
传承英雄精神,不忘初心
杨靖宇将军的家族命运同样跌宕起伏。他为国捐躯时,儿子马从云年仅12岁,且对父亲的真实身份并不知晓。此后,马从云在历经生活的种种艰辛后,虽英年早逝,但为家族留下了绝不炫耀杨靖宇后代的身份,也不接受任何形式的特殊照顾的家训。
杨靖宇将军的孙子马继志,从小便在母亲方秀云的言传身教下,接受着英雄精神的熏陶。尽管他所住的南阳新村小区条件简陋,家中陈设简单,但他却满足于这样的生活。马继志兄妹五人虽身处爷爷杨靖宇的光环之下,但他们始终以普通工人的身份,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工作,从未以英雄后人自居,向单位提过任何特殊要求。
杨靖宇将军的英勇事迹,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上的一座丰碑。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