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与睡眠相关的几个微博话题“超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助眠产品有用吗”“重要的不是睡8小时而是睡够睡眠周期”等登上微博热搜。一方面,说明睡眠问题成为了较为普遍的问题,另一方面,折射出人们对解决睡眠问题的迫切关注。
中国睡眠研究会近段时间发布报告,称中国有超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其中,超过3/4的人,晚上11点以后入睡,近1/3的人,凌晨1点以后才入睡。
除了睡眠时间,睡眠质量也十分关键。有人整宿做梦昏昏沉沉,有人睡四五个小时精神百倍。专家认为,够不够8小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睡够四到五个睡眠周期。睡眠周期从浅入深,然后出现梦境期,然后又从浅入深、又出现梦境期,周而复始四到五个,人就醒了。没有完成完整的睡眠周期,即使睡够8小时,可能也会觉得回神乏力,精神不振。
晚睡、压力、疾病......多重因素影响我们的睡眠
1、睡前兴奋
2、心理原因
此外,根据美国国家统计数据,至少半数以上的失眠症都是由心理原因引起的,比如抑郁、焦虑、婚姻压力或者工作压力。
展开全文
3、身体原因
事实上,作为一种现代病,作为一个临床专科,睡眠的困扰一旦上升到睡眠医学的高度,还涉及到上百种病谱。比如表现为打鼾症状的睡眠呼吸暂停、周期性肢体抽动、发作性嗜睡,甚至脑瘤、帕金森症、甲状腺功能紊乱等。
睡眠障碍危害不容小觑
一个人一生当中,有三分之一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当中不是单纯的休息,而是调节信息、综合整理、提高记忆和免疫蛋白的增长、免疫力的增加。
短时间睡眠不足会使人的精神注意力以及记忆力能力下降,并且容易诱发内分泌紊乱,在情绪上容易让人出现烦躁、易怒等情况。如果长时间睡眠不足,容易使血管处于收缩状态,使重要脏器处于缺血状态,可以诱发脑梗死、心肌梗死、脑出血等心脑血管疾病卒中,严重可以猝死。
拯救睡眠要防止误区
深受睡眠障碍之扰,人们开始尝试各种方法摆脱睡眠障碍。数羊、更换寝具、购买耳塞眼罩、喝牛奶吃褪黑素......这些方法真的有效吗?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副院长李占江认为,日常当中流传一些助眠的小方法不一定管用,比如说睡不着就数羊,其实越关注什么时候才睡得着,越集中精力数羊,就会越兴奋。
解决方案划重点:不要再自“作”自受
专家强调,电子屏的蓝光光谱是睡眠的大敌,它会干扰节律,影响睡眠稳定性。把这些生活习惯移除,是解决睡眠问题的第一步。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叶京英认为,昼夜节律最主要靠光来维持,白天见不到阳光,晚上又见特别亮的光,节律很容易被破坏。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副院长李占江建议,要接受自己的睡眠状态,顺其自然,想什么就去想,这个过程中不去刻意控制自己,要放松下来。改变生活方式和调整作息,形成良性的循环,睡眠问题两个月就能见效。
空军总医院原副院长、睡眠中心主任高和认为,喝咖啡或者茶等含有咖啡因的饮料、抽烟、喝酒都会影响睡眠。有睡眠困扰的人应该戒掉咖啡因、尼古丁和酒精。
睡眠跟其他病症相比,有一点特殊的地方在于,并不都需要药物治疗。从美国治疗失眠的数据来看,一半以上的睡眠问题是通过认知行为治疗的,而不是药物。睡眠门诊的认知行为治疗,常规的进行六次也就可以了。但是,睡眠如果真的出现问题,得具有睡眠知识和早期干预,病程越长难度越大。
总之,一方面“睡得好”跟睡眠时间的长短没有必然联系,每个人对睡眠时间的需要也会不同,并不能完全划等号。此外,各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年龄段,或者不同的处境中,对睡眠有不同的要求。有时候焦虑和担忧来自我们所知不多,首先得放松下来,不要试图控制它,才能睡意袭来。
(大众网·海报新闻编辑刘明明综合央视新闻、@人民日报、央视财经、三联生活周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