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虑 销量 合资 排名 车企

3月车企排名:合资的焦虑,都藏在销量里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16 02:41:05 浏览1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一季度告一段落,车市喜忧参半。

在消费受阻的大环境下,一季度车市总体出现了7%左右的下滑,让原本应该实现开门红的汽车市场成色不足。

当然,你也可以说1月份春节因素对汽车销售时长带去了影响,也可以说购置税补贴政策取消,透支了一季度的汽车消费,让1月份的销售数字特别难看。事实就是如此,年初打响的价格战,各家都在“让价抢量”,已经说明了今年车市的残酷。

可喜的是,今年二三月份,车市实现了同比正增长态势,季度总体呈现上扬态势。包括自主品牌在这一轮动荡之中找到了新能源的感觉,这确实给残酷的汽车市场带去了一些欣慰。

而已经到来的二季度,在去年同期低基数下,4、5月份增长数字会非常美丽,但6月份的高基数,夹杂着消费需求的持续低迷,以及价格战的再度来袭,将会再一次把车市拉向冰点。

特别是伴随着特斯拉和比亚迪持续跃跃欲试的价格战,给全行业都带去了动荡和不安。而自主品牌已经率先在新能源赛道上赢得了先机,市场份额全年保持在半壁江山不成问题,现在压力已经完全来到合资品牌一边。数据显示,一季度几乎全部合资品牌都在下跌。

所以即将到来的上海车展上,三年都没真切感受过中国市场的外资老大们,又该如何面对这异常内卷的行情呢?

自主霸占前五,合资都在跌

3月份的车企十强,似乎已经没有悬念了。特别是销量前五中,依然是一汽-大众(15.54万辆,35.4%)唯一一家合资公司被四家本土头部企业夹击。

比亚迪(20.6万辆,97.5%)借着新能源和品牌优势的势头一马当先,领先第二名一汽-大众4万辆的成绩。长安(15.24万辆,15.1%)、奇瑞(11.56万辆,57%)则持续领先,拿下第三第四,无情地将吉利汽车(11.03万辆,9%)抛在身后,吉利应该感受到了这五年来前所未有的压力。

自主品牌你追我赶的样子,确实给市场竞争带去了更多精彩和看点。而在自主五强中,头部四强拿下四个席位,也再一次证明了中国品牌正在加速壮大。

进入到车企排名第六的特斯拉(8.86万辆,35%),这应该是这家新造车有史以来在华的最好销量表现。从之前零星月份进入到前十,到此次跃升至第六,特斯拉强势突击,与之前的价格战密不可分。

这也意味着,特斯拉一旦持续在价格上做文章,且月销量逐步挺近10万辆的水准,这条鲇鱼就正式成长为一条要命的鲨鱼了,所有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都不得不重视它的每一步动作。

一蹶不振的上汽,终于可以在这个月看到一丝欣慰,因为上汽乘用车(8.14万辆,33.5%)进入到了第七名,终于成为支撑上汽集团销量最大的业务板块了。作为对比,上汽大众(8.1万辆,-26.4%)跌落第九,而上汽通用(6.28万辆,-29.1%)跌出前十至13名,上汽通用五菱(4.18万辆,-49.5%)则滑向18名,合资板块的一次次失利,不仅让企业丢失了信心,更让消费者的信心也大为受损。

作为唯一一家尚存在前十强的日系车企,广汽丰田(8.13万辆,-16.2%)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从去年让利求量达成了年销百万辆的突破,到今年日系表现普遍低迷,广汽丰田似乎是一个人在战斗。自主混动的全面崛起,将日系多年来建立起来的经济省油的优势湮灭殆尽。

之前掉队的长城汽车(7.02万辆,-14.8%)在3月份艰难地保住了前十位置,当然这也得益于广汽本田(7.01万辆,-8.8%)、东风日产(6.37万辆,2.3%)们的让位,就看接下来这几家品牌如何在新产品和定价体系上做文章了。

既然一季度已经结束,那么一季度的成绩有必要梳理一下。前六强基本上和3月份的入围名额保持一致,只是长安拿下了第二,一汽-大众跌落第三,而吉利虽然小胜奇瑞,但二者在争夺自主第三的赛道上还将持续纠葛。这意味着,至少今年头部的五家车企基本上没有什么太多的悬念。

传统的几家老牌合资公司如上汽大众、广汽丰田、上汽通用等还得持续领跌整个合资市场,除了宝马和奔驰等豪华车产品,毕竟中国市场的消费升级还将持续延展。

因此我们可以大胆预测一下,在新能源渗透率已经达到34%的当下,如果主流外资们不能够快速顺应中国市场的消费习惯,顺应产品定义和售价规则,他们的未来还将持续困难。

特斯拉完全取代通用福特

福特作为T型车和流水线的发明者,他开创了汽车的一个全新时代。而进入到电气化和智能化的现代化社会,汽车的革命被特斯拉打破。

这句话其实很多年前都在说,但是真正里程碑的事件,应该就是特斯拉的销量超过福特和通用的市场表现。虽然在全球市场总量上,这个数字还未达成,但在更具前瞻性的中国汽车市场,特斯拉销量超越通用和福特合资车企,就是一个全新时代的正式切换。

实际上从今年1月份开始,特斯拉的销量就持续成为美系车的领头羊。今年一季度,特斯拉的出货量达到22.9万辆,比上汽通用的18.5万辆高出不少,成为美系品牌在华销量突破10%份额的重要支撑,这个支撑相信很快将达到半壁江山。

特斯拉成长的背后,实际上就是美国国家意志的象征,就像苹果在科技领域的领导和话语权一样,美国需要在汽车制造和工业领域打造下一个苹果,以建立自己在全球科技领域的再次领先。

德系品牌看大众,大众品牌看上汽。是的,到目前为止,拖累德系品牌份额跌破20%的,依然是上汽大众的颤颤巍巍,特别是3月份所有德系品牌都在努力转正,但上汽大众却依然挂上26%的同比跌幅。一季度,上汽大众与去年同期相比,损失了超过11万辆的销量。

一汽-大众因为有奥迪品牌的加持,整体势头和销量相对还好,就像宝马和奔驰把控着中国豪华市场的话语权一样,伴随着中国市场的持续消费升级,未来在中国品牌攻陷德国大众化市场的堡垒之后,豪华车一定会成为德系品牌的救命稻草。

其实对于最大的外资系别而言,德系在中国市场的实力和形象根深蒂固,但傲慢的德国人现在也逐步感受到了中国的成长,并不得不重新审视与中国品牌的竞争,除非它不想要坚守中国市场20%的市场份额。

日系品牌的滑铁卢还在继续。3月份和前三个月,除了东风日产和广汽三菱保持了单月的销量增长,其余同比指标纷纷挂上大额的负值,最高50%-60%的同比跌幅,就是日系品牌最惨烈的写照。

从数据来看,3月份日系品牌总体跌幅在15%,前三个月总体跌幅在31%,成为各系别中损失最大的,消失的新车数量接近40万辆,推动着日系品牌市占率从过去最高的25%,逐步下探到如今的16%的水平,而且极有可能继续下探。

正如上文所说,日系过去二十年在中国市场建立起来的经济省油的形象,正在被更经济的新能源产品所替代,“换道超车”似乎成了日系品牌和中国品牌竞争最真实的写照。

中国品牌自然不用说,用“如日中天”这个成语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3月份,4家中国车企单月销量超过10万辆,同时自主车企以101.9万辆、18.5%增幅的3月销量成绩,继续拿下中国汽车市场51.3%的市场份额,成为车市寒冬下最大的赢家。

本土作战和主场作战的优势逐步发挥出来,背后的原因也在于中国品牌在新能源市场上的快速反应,以及对中国汽车消费者的快速消费洞察。

数据显示,3月份中国新能源市场渗透率达到34%,但中国品牌新能源渗透率已经达到54%,作为对比主流合资的数据是5.3%。这意味着,中国品牌每卖出去的两台车中,就有一台车是新能源车。要知道,2年前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渗透率才12.2%。

所以,虽然特斯拉取代了福特通用,拉开了全新的时代,但毫无疑问的是,自主品牌成为了最大的收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