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作为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保护伞”和“稳定器”,农业保险再次被写入文件。文件提出,要逐步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实施好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试点。截至目前,我国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效果如何?此次文件提出实施好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试点,对于保障我国“大豆安全”将发挥哪些作用?带着这些问题,新京报记者采访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张峭研究员。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张峭。受访者供图
13个粮食主产省826个产粮大县基本实现两大险种全覆盖
张峭介绍,从2018年至2020年,我国在6个粮食主产省24个产粮大县开展了三大主粮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相较于现在主要推行的物化成本保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进一步提高了保障水平,保险保障更高更全面、保险保费补贴更优化、农民选择权更大,基本上可以让投保农户‘旱涝保收’,符合目前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阶段和实际。”
早在2018年,财政部、农业农村部、银保监会共同印发《关于开展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内蒙古、辽宁等6个粮食主产省的24个产粮大县开展稻谷、小麦、玉米三大主粮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试点。2021年,《关于扩大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的通知》发布,明确在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等13个粮食主产省份的产粮大县,针对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实施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
“2021年,两大险种扩大到13个粮食主产省500个产粮大县,占到粮食主产省产粮大县总数的60%。去前,我们全国调研的时候发现,13个粮食主产省826个产粮大县基本上实现了这两个险种的全覆盖。”张峭称。
不同地区、作物农业保险落地效果存在差异
扩大主要粮食作物农业保险实施范围,是为了给种粮农民吃下“定心丸”,让更多的农民敢种粮。张峭表示,去年调研中发现,由于对农业保险的重视程度、财政状况有所不同,各地在落地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时也存在差异。
张峭表示,“近年来,我国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发展迅速,但调研中发现两个险种在推行时仍面临一些挑战。目前这两个险种在粮食主产省产粮大县面积覆盖率总体只有50%,有的省份不足30%,有的产粮大县覆盖率不足10%。分品种来看,小麦面积覆盖率超过70%,水稻和玉米面积覆盖率只有42%-43%,一些地方承保覆盖率明显偏低。建议继续扩大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首要任务是力争将13个粮食主产省产粮大县的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的面积覆盖率提高到70%左右。”
展开全文
张峭称,“经过测算,目前我国13个粮食主产省以外的产粮大县大概占到全国粮食播种面积约12%左右,这些地区尚未覆盖两个险种,同时,主产省非产粮大县占我国粮食播种面积9%。这两个数据加在一起,意味着我国目前有21%的主产省和产粮大县面积还没有覆盖这两个险种。”张峭认为,应在13个粮食主产省的826个主产县继续扩大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覆盖面,并将这两个农业险种进一步扩大到主产省的非产粮大县以及非粮食主产省的产粮大县。“如果这些县都覆盖了,我国预计将有78%的粮食种植面积实现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三大主粮粮食产量的85%都将有高保障险种,真正让种粮户吃上定心丸,让农业保险发挥保障粮食安全的作用。”
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试点 保障农民基本收益
除了三大主粮,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还提出要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实施好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试点。对此,张峭认为,近年来,大豆是我国进口量最大的农产品,每年进口量接近1亿吨,占我国粮食总进口量的80%左右。为此,大豆等油料作物安全也被划入三农工作的重点。
张峭称,随着各项大豆种植鼓励政策的落地,大豆种植面积在逐步“回温”。比如,去年中央一号文件下达大豆扩种任务,全国范围内,尤其是黄淮海、西北、西南地区掀起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热潮。这其中,农业保险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虽然受限于既有的保险制度,对于这种复合种植的模式,配套的复合种植保险险种各地正在进行试点,尚处于一种摸索状态。但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试点的启动,将从一定程度上保障我国大豆供给安全。”
张峭表示,去年5月,财政部、农业农村部、银保监会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试点的通知》明确自2022年至2024年,我国将开展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试点,助力提升大豆种植积极性,促进大豆油料生产。此次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好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试点,意味着大豆种植的保险保障水平将提高,豆农的基本收益将得到保障,激发农户种植大豆的热情,保障我国大豆供给安全。
新京报记者 曹晶瑞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