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的诗坛上,李白和杜甫的名气最响,声望最高。让人津津乐道的是,李白和杜甫的关系也十分友善,是文人交往的佳话。杜甫比李白要小11岁,也是李白的忠实粉丝。不过,李白虽然很早成名,是全民偶像,但对杜甫却没有任何架子,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唐朝诗坛的魅力在于人才辈出,如同过江之鲫。李杜相继去世不到半个世纪,又有“小李杜”横空出世。那就是李商隐和杜牧,他们共同撑起了晚唐诗坛的天空,让唐诗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其中杜牧比李商隐又年长十岁,成名也更早,是李商隐的偶像。
如果按照常理推论,两位同时代的伟大诗人,一定也会有着共同语言,一定也会像李白杜甫一样擦出友谊的火花。然而,很遗憾的是,在公元849年时,两人才第一次见面,此时李商隐37岁,杜牧47岁,距离两人离世也分别只有9年和4年。
据说,这是一次偶遇,两人相谈甚欢,十分投机。不过,李商隐在赠送了杜牧两首诗后,却遭受了冷遇。杜牧作为老前辈,根本没有再理睬他。李商隐的一生饱受挫折,仕途一直不顺,也有文人的傲骨,两人的关系由此嘎然而止,再无交集。
展开全文
那么,李商隐献给杜牧的诗歌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惹来不快呢?其实,李商隐的诗分别是《赠司勋杜十三员外》和《杜司勋》,对杜牧大加赞赏,表达了自己无限崇敬之情:
《赠司勋杜十三员外》杜牧司勋字牧之,清秋一首杜秋诗。前身应是梁江总,名总还曾字总持。心铁已从干镆利,鬓丝休叹雪霜垂。汉江远吊西江水,羊祜韦丹尽有碑。《杜司勋》高楼风雨感斯文,短翼差池不及群。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唯有杜司勋。
匆匆读过,看不出有什么问题,但从我们旁观者的角度,还是能找到不妥之处。首先,第一首诗中开头就犯了大忌。古人平辈之间,是绝对不能直呼其名的,那等于是在骂人。只有长辈对于晚辈,上级对于下级,可以喊对方的名字,晚辈对于长辈,平辈互相称呼,要叫对方的字。小珏也不知道李商隐是哪根筋不对,比杜牧小十岁,才第一次见面,就竟然在诗中直接称“杜牧”。
其次,在第一首诗中,李商隐将杜牧夸奖,却说他是“前身应是梁江总”。这个江总,是南梁朝的的著名文学家,大臣,后来还当过南朝陈的宰相。但他在历史上名声很臭,根本不理政务,终日陪着陈后主陈叔宝饮酒作乐,被认为是亡国的祸根。李商隐将杜牧与此人相比,杜牧岂不是鼻子都气歪了?
前两个问题是出在第一首诗中,李商隐犯下的是常识性错误,是显而易见的。第二首诗中,同样也有值得商榷之处,只不过更多的是基于后人的猜测之上。因为此诗之中,李商隐夸奖的是杜牧的文采,赞美的是他的诗文水平,更是说他的文风凄婉动人。
然而,杜郎俊赏,却并不以此为自己的本事。杜牧在临死之前,曾经将自己大部分文章烧毁,现在留存的都是已然口口相传的作品。他并不以为自己的文采好,有什么值得夸耀的,更是为自己曾经“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而悔恨。杜牧的梦想,还是想作为一名军事家,在沙场之中决胜,更是希望能以此封侯拜相。所以,李商隐这么夸他,当然没有夸到他的心中。
当然,后世对于小李杜二人不相往来,还有诸多解释。比如有人说他们陷入了牛李党争,各自为战。又比如有人说杜牧曾经与白居易翻脸,而白居易却与李商隐成为了忘年交,所以杜牧也与李商隐不来电。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都不能解释,为什么小李杜第一次相遇的时候,还能相谈甚欢,坐在湖畔的石椅子上聊了很久。只不过过了几天,当李商隐献诗,双方才保持了距离。小珏认为,还是这两首诗是英雄寂寞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