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凌晨,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荣休讲座教授、作家、翻译家、评论家刘绍铭去世,享年89岁。
“香港目前的报道强调刘绍铭先生是《一九八四》的翻译者,但除此之外,他还有很多值得我们纪念的文学成就。”1月4日中午,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许子东接通了澎湃新闻记者的电话。许子东是刘绍铭的同事。在许子东做岭南中文系主任之前,刘绍铭曾是中文系主任和文学院长。
刘绍铭
许子东说,首先,很多人不知道刘绍铭是台湾《现代文学》杂志和现代文学流派的主要发起人。台湾文学有乡土派和现代派,现代派的主要杂志就是《现代文学》。1960年,白先勇、欧阳子、陈若曦、王文兴、李欧梵、刘绍铭这几个台大外文系的同学共同创办了《现代文学》,当时的发刊词写:“我们打算分期有系统地翻译介绍西方近代艺术学派和潮流,批评和思想,并尽可能选择其代表作品。我们如此做并不表示我们对外国艺术的偏爱,仅为依据‘他山之石’之进步原则……我们感于旧有的艺术形式和风格不足以表现我们作为现代人的艺术情感。所以,我们决定试验,摸索和创造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
这段发刊词就是刘绍铭写的。许子东称:“《现代文学》同人们在后来半个多世纪,对台湾乃至整个华文文学都影响很大。”
展开全文
刘绍铭主持翻译的夏志清先生的《中国现代小说史》
刘绍铭翻译的《一九八四》
大学毕业后,刘绍铭赴美留学,获印第安那大学博士学位,先后在美国夏威夷大学、威斯康辛大学、新加坡大学任教。也是在这一时期,他翻译了大量文学作品,比如乔治·奥威尔的《一九八四》,还主持翻译了夏志清先生的《中国现代小说史》 ,其中张爱玲那一章还是夏志清的哥哥夏济安翻的。
“夏志清整本书里有一个核心观点叫‘obsession with China’,批评中国作家太顾虑中国的问题了。刘绍铭译本把这个观点译为‘感时忧国’。那么大家对此就很接受,因为‘感时忧国’在中国是一个很好的传统。”许子东说。
而除了翻译家,刘绍铭在许子东眼里还是一个独具一格的散文家。“他的散文是颇有成就的。香港、台湾在1949年以后的散文主要是走了梁实秋、林语堂的路线。在香港最著名的是董桥,但董桥就写文章推荐刘绍铭那一类的散文,它是比较学者型的,比较受英国影响,也有幽默,不像鲁迅那样是战斗型的,也不像朱自清那样是温柔抒情型的。到了晚年,刘绍铭先生的散文是写得很好的。”
最后,还要特别一提的是刘绍铭对张爱玲研究所做的贡献。1970年代,刘绍铭在美国教书,夏志清曾拜托他给张爱玲找工作,因而刘绍铭那里也保留了很多张爱玲的书信。
“刘绍铭先生自己也是张爱玲研究的重要学者。2000年,他在我们岭南大学开过张爱玲研究的会,他还请来了夏志清和王德威。”许子东告诉澎湃新闻记者,那次会议很成功,最后出了一本《再读张爱玲》,对后来的张爱玲研究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