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鲁迅 一样 今天 许子东 100

许子东:100年了,鲁迅讲的话就像今天说的一样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09 21:00:09 浏览2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鲁迅先生作为我国近代文学界的大文豪,他的文学作品大都言简意赅。

他敢于将自己对彼时社会所有的不公写到自己的文章中,用自己出色文笔将旧社会的黑暗之处全都展露无遗。

很多阅读过鲁迅文章的读者都曾有这样一种感觉,在小的时候学习鲁迅的文章,无论背诵得多么流利,都难以品味到其中的深意。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品味过这世间的悲欢离合后才惊奇地发现,鲁迅的文章竟是这么地简单。

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许子东,一生致力于文学研究,对中西方文学界的著名文学家都颇有了解。

在一次活动上,当记者问许子东对鲁迅先生的看法时。

他曾亲口说道:“我觉得跟鲁迅打交道是有必要的,为什么必要?100年了,鲁迅的话就像昨天说的一样,我惊呆了,从没有看到一个作家可以写出一句话相当于在评论今天的报纸。”

对于许子东这番言论,相信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鲁迅在百年前的言论,放到今天竟是惊人地合适。

而之所以鲁迅的言论哪怕是在当今时代依旧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最大的原因就是他的文章没有过多地修饰。

展开全文

和其他的文学家不同,鲁迅真正开始写文章是他在千帆历尽之后才开始写的。

大部分文学家一生都致力于文学创作,从青年到老年,年龄的不同导致心性的不同,这些作家随着不同的人生经历会写出不同风格的作品。

但鲁迅则不同,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出生浙江的富贵人家,目睹了家族从兴盛到没落。

身处新旧思想的交替中心,心中向往新思想的到来,却又无法和旧社会斩断联系。

这份无奈和辛酸和如今大多数为了生活而忙碌一生的人如出一辙,鲁迅的文章不仅是对旧社会的控诉,他的文章大都是自己的亲身经历。

阅读鲁迅的文章就像了解他的一生,鲁迅先生的话正是对生活中那些无奈的控诉。

要想明白鲁迅先生的话,最重要的就是要先大致了解他的一生。

01 一生漂泊,一生坎坷

鲁迅出生于1881年的浙江,原名周树人。

从幼年开始,鲁迅先生就开始在私塾中跟随老师背诵三字经,出生于富贵人家的他也注定有着更多的机会去接触外面的世界。

1893年,鲁迅的父亲因病去世,自己原本衣食无忧的生活也被打破,随着父亲去世,他们母子二人在家中的地位也是一落千丈。

对于曾经的富贵生活,鲁迅并不怀念,从小就博览群书的他更希望去外面的世界闯荡。

长大成人之后,鲁迅不愿继续待在家中,为了追求自己的人生,鲁迅告别了自己的母亲,前往了外地四处漂泊。

在这段时间,鲁迅真正意义上地接触到了新思想的美好之处,和大多数刚接触新思想的有志青年一样,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国家摆脱贫困。

为了顺应实业救国的潮流,鲁迅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一次前往日本留学的机会,在给家中寄去一封书信之后就坐上了前往日本的轮船。

彼时的鲁迅认为外国人之所以肆无忌惮地欺负我们的同胞,最大的原因是国人的体质问题,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鲁迅最终决定学医。

在学医期间,鲁迅深切感受到了何为民族歧视,在学校里,身为中国人的鲁迅经常遭受到当地人的排挤。

对于他们的挑衅,鲁迅并不在乎,他深知自己在日本留学的最终目的。

但想起曾经自己国家的强大,和如今的惨状,鲁迅的心中依旧难以忘怀,心中对封建社会更加唾弃。

1906年,身在日本的鲁迅收到了母亲寄来的家书,信中写道鲁迅的母亲重病在床,让鲁迅尽快回到家中看望。

收到家书的鲁迅没有丝毫地犹豫,连忙乘坐最早的轮船,怀着忐忑的心情连夜回到了浙江。

但鲁迅没想到的是,等他走到家门前,映入眼帘的是两个鲜红的喜字。

正在他大感疑惑之时,家中的护卫已经将他围在了中间,直到此刻鲁迅才意识到,自己的母亲身体健康,这次让他回来是要逼他成婚。

对于这场婚礼,鲁迅的态度是明确的,坚决不从,对于鲁迅的态度,他的母亲早有准备。

最终在她以死相逼的态度之下,鲁迅最终还是选择了屈服,双眼空洞地和那名自己素不相识的姑娘完成了婚礼。

一直到客人散尽,鲁迅回到房间,心中的悲愤才爆发开来。

多年在外漂泊的辛酸未能让他流下一滴泪水,母亲的威胁和命运的玩弄,使得鲁迅再也控制不住心中的情感,泪流满面。

婚礼结束后三天,鲁迅就离开了杭州前往了日本,虽然鲁迅从来没有认可过这一场婚礼,但他直言,自己这一辈子注定和旧思想难以分离了。

和鲁迅成亲的这位姑娘名为朱安,是一位裹着小脚的封建女性。

虽然鲁迅从未认可过她,但她从未选择离去,一生没有和鲁迅有过夫妻之实,就连死后都未能和鲁迅葬在一起。

他们二人的婚礼是时代的悲哀,是鲁迅心中最大的无奈,更是他今生难以忘却的痛。

鲁迅从日本留学归来之后,便前往医院成为了一名主治医生,帮助病人远离病痛,但这种生活却并不是鲁迅想要的。

在一次下班的时候,鲁迅听到了街道上传来了吵闹声,走近一看才发现是一群外国人在欺负当地的同胞。

虽然这些外国人的数量不多,但这些本地人却不敢反抗,周围的当地人也都是看热闹的态度,丝毫没有帮忙的意思。

这一幕在鲁迅心中造成了巨大的轰动,他发现自己这么多年的坚持是错误的,真正需要救治的不是人们的身体,而是他们的灵魂。

旧思想的迫害使得彼时的国人早已忘记了何为反抗,哀莫大于心死。

鲁迅终于明白,自己多年的学医之路是错误的,想要救国,最重要的是先唤醒人民的斗志。

一夜无眠之后,鲁迅最终作出决定,放下手中的手术刀,拿起尘封已久的笔墨,用自己的话去“骂醒”那些被旧思想迫害已久的同胞。

也正是从这天开始,鲁迅开始了属于自己的文学之路,他不愿用婉转的话去表达自己的心声,而是用最犀利的词语去展现自己的态度。

彼时的鲁迅早已经尝试过世间的酸甜苦辣,这也使得他的文章更有味道,对一些同样了解生活的人,更能引起共鸣。

02 初听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

在当今社会很多人对生活失去了热情,每天为了生计四处奔波。

在生活的磨练下,很多人忘记了自己曾经的梦想,每天忙忙碌碌,有很多身处社会不同层次的青年每天碌碌无为,却依旧安慰自己平凡可贵。

对于生活中的这些无奈,鲁迅先生曾表明过自己的态度:“不再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

生活中的无奈和辛酸每个人都要经历,很多人每天的生活都是千篇一律的。

对于生活中的不满和不公,大都选择逆来顺受,不愿意为了自己的权益发声,一边安慰自己没有必要,一边选择沉默不言。

在这样的环境下,当愚昧成了主流,清醒便是原罪。

习惯了逆来顺受就忘掉了反抗的本能,既然对于生活中的无奈已经达到了极点,那为什么不去选择换一种别的生活方式。

如果长期容忍带来的只有对方的变本加厉,那为什么不去选择反抗?

“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变成了路”,在当今时代,潮流二字一直用于现在社会的各个层次。

潮流指的就是大多数人的选择,顺应潮流也就意味着跟随着大多数人的选择,但有时候真理却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鲁迅身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之一,在将此视作自己一生追求之时又何尝不知道这条路的艰难程度。

但他们没有停留,大多数国人依旧在被旧思想所包围,这条路虽然难走,但他们却不能放弃。

事实证明,他们成功了,正是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才使得陷入旧思想多年的国人认识到形势的严峻程度,才真正唤醒了大多数国人的斗志。

反观当今社会,网络的发展速度日新月异,同时伴随而来的还有着大量的网络新兴行业。

作为最受欢迎的行业之一,网络短视频相信很多人并不陌生。

但同时伴随短视频行业兴起的还有着大量的抄袭和模仿,这种剽窃他们产品的行为十分可耻,想要在不同行业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最重要的就是新颖。

创新之路十分艰难,但时代的发展最重要的就是创新,一味地模仿只会导致原地踏步。

对于封建社会残留下来的婚姻制度,鲁迅可谓是深恶痛绝,是急需改变的。

但鲁迅的母亲并不认为这种婚姻制度是错误的,和他有名无实的妻子朱安也不这么认为,在她们看来这种制度传承了数百年,理应如此。

对于这种所谓的百年传承,鲁迅回答道:“从来如此就是对的吗”?

小结

鲁迅先生的文章可谓是受到了众多读者的追崇,也曾多次出现在学生的课本之中。

有些家长认为鲁迅笔下的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学习他的文章没有必要。

但事实并非如此,鲁迅的文章在描述时代的背后更是一种生活,充满着悲欢离合的生活。

这也使得他的文章哪怕是在千百年后,也同样不会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