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汉 农业 算盘 政治家 领略

西汉农业发光史:领略西汉政治家如何精打农业算盘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09 16:03:02 浏览2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前言

农业生产虽然在现代社会中经济比重一直在不断下降,甚至如今也不再是大部分农村人口维持生计的主要手段,也不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要形态,但是我们仍清楚在中国古代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时代中,农业一直都是王朝发展的核心产业。小农经济也是封建王朝经济不断发展、统治不断稳固的重要经济基础,这种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一直延续到了晚晴时期。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的工业化并未迅速替代早已经根深蒂固的农业基础,那时候的农业人口依然占据着我们新中国人口总数的大部分,农业产值也一直都是新中国成立不久的经济支柱。可以说虽然意识形态和封建统治形势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农业作为华夏文明的千百年以来的重要经济基础,依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远古时期农耕

农业自从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不断广泛应用来到了其迅速发展的新时代,经过秦朝末年的短暂破坏之后,农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势头依然不可阻挡。这得益于西汉初期对于农业各方面政策上的照顾,尤其是轻徭薄赋、推广农业工具的更新、农业水利工程的修建等等。农业生产也在西汉初期得到了很好的恢复,产值也在不断提高,成为西汉走向强盛的重要推动力。

所以说中国封建时代的王朝更替,虽然大部分都是以武力获取王朝的建立,但是终究还是要依靠传统的农耕文明来立国,维持封建统治。这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共同特性,因此农业的发展顺利与否,直接关系到封建王朝的统治寿命以及基层社会是否稳定。西汉时期正是由于前期几位皇帝都特别对农业生产的重视,才会为汉武帝时期的强盛、昭宣中兴局面的出现奠定了重要基础。

《史记》载:"至今上即位數歲,漢興七十餘年之閒,國家無事,民則人給家足,都鄙廩庾皆滿,而府庫餘貨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於外,至腐敗不可食。"

展开全文

铁犁

【铁器牛耕】西汉农业黄金时代

农业工具的发展以及农业人力替代品的发展对于农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春秋战国被称为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具激烈变革意义的时代,很大程度就是因为在农业生产方式和农业生产工具上出现前所未有的革新。铁器此时成为替代原来青铜器和打磨石器的最先进农业生产工具,这为土地的开垦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牛耕作为人力在农业上替代品,逐渐成为农业生产中的主要劳动力,使得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从此牛耕成为中国封建时代最主要的人畜结合的农业耕作形式。西汉建立之初,在资源掌控和牲畜数量上都极度缺乏,大量的铁矿不能得到有效开采,牲畜也在战乱中丧失了不少,对于农业生产最为重要的两项工具经常得不到推广,农业生产效率一直提不上来。

二牛抬杠

这种情况下,刘邦只能从政策上入手来减免农民的赋税,缓和社会矛盾,但是这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文、景二帝时期,经常从中央所掌握的耕牛中向广大农民进行政策性的租用,对于极度落后的农业区,直接划拨一定数量的耕牛进行农业生产。也正是如此,导致牛一度成为当时最为珍贵的牲畜,也是等级最高的牲畜。

《史记》:"山海,天地之藏也,皆宜屬少府,陛下不私,以屬大農佐賦。願募民自給費,因官器作煮鹽,官與牢盆。浮食奇民欲擅管山海之貨,以致富羨,役利細民。"

汉武帝即位之后,对于国家经济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为了提高国家的控制力和经济实力,汉武帝进行了盐铁专营的官方垄断政策,这样全国范围内的铁矿和食盐全在中央政府的掌握内。铁器由中央负责开采和锻造,直接生产出了大量的农业工具,之后由中央分发到各农业区。农业生产有了铁器农具和牛耕的帮助,逐渐摆脱了之前一蹶不振的发展局面,开始了农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农业劳作

【新型技术】农业生产效率的保障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工具使用固然重要,但是更为核心的耕作技术更是成为农业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的有力支撑。铁器的使用虽然能够扩大农业生产的范围,同时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但是对于农作物的质量优劣却起不到关键性的作用。这时就需要长期经验积累起来的农业耕作技术来发挥作用了,汉武帝时期,由于王朝统治的核心地区位于西北,经常处于雨水欠缺,长期干旱的现象。

因此农作物的生长受到气候影响非常之大,农业的生产也就经常处于歉收状况,这为当时的农业发展、百姓生活以及国家的赋税收入都带来了消极影响。当时汉武帝任命的搜粟都尉赵过在西北地区负责农业生产多年,他观察了西北地区多风干旱的气候条件,并且从多年的农业耕作中积累经验,最终发明了对于农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代田法"。

《汉书》载:"武帝末年,悔征伐之事,乃封丞相爲富民侯。下詔曰:方今之務,在於力農。以趙過爲搜粟都尉。過能爲代田,一畮三甽。歲代處,故曰代田,古法也。"

赵过

"代田法"讲究的是帮助农作物抗风耐旱,将当时一亩耕地利用铁器农具进行划分,一块块分割的耕地分为播种区和翻土区,也就是说播种时,将种子埋入相应的播种区,经过灌溉出苗之后,再将翻土区的土推在播种区上,这样幼苗就可以在新土的保护下成长了。同时赵过还建议耕种之时,最好不要在同一地区耕种同一种作物,也不要将一亩地耕种得密密麻麻,要懂得休养地力。

汉武帝统治后期之前的西汉农业,在播种上一直都是人力播种,这种方式要先人工挖出苗坑,然后播种,在埋土,这种效率十分低下,一亩地往往需要很多人力和时间才能完成播种。赵过发明的耧车成为播种神器,这种播种车以此可以播三行,再加上耕牛的牵引,非常节省人力和时间。最高效率可达一个人,一头牛,一台耧车完成一顷地的播种,效率大大提高。

龙首渠

【水利工程】西汉农业质的飞跃

远古时期的农耕文明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就是靠天吃饭的营生,那时候农业在各方面都十分落后,因此旱涝灾害对于农业生产的打击是毁灭性的。随着国家的建立,虽然在农业生产整体上表现出了快速发展的趋势,但是依然摆脱不了被自然支配的状况。到了封建王朝时期,人类的力量得到了一个质的提升。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修筑了各种大兴土木工程,这是对人类力量发展演变的重要考验。西汉时期,社会生产力不断进步,各种农业工具相继被发明并推广使用,加上统治者尤其重视农业的发展,因此对于农业生产至关重要的水利工程建设也成为中央主持的一项重要任务。

耧车

西汉时期农业生产大部分都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南方的农业一直处于缓慢的发展进程当中,黄河能否顺利为农业生产服务,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当时王朝百姓的温饱供应。西汉初期,黄河经常泛滥成灾,农业生产受到很大阻碍,中央不得不对黄河的治理重视起来。汉武帝直接派数万民众前去治理黄河,修筑堤坝,黄河泛滥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汉书》载:"民得其饒,歌之曰:田於何所?池陽、谷口。鄭國在前,白渠起後。舉臿爲雲,決渠爲雨。且溉且糞,長我禾黍。衣食京師,億萬之口。言此兩渠饒也。"

随后汉武帝又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依靠地理优势、水源优势和农业生产区相得益彰,充分发挥水利工程对于农业生产的有效性和保障性。汉武帝时期著名的水利工程师徐伯相继主持了漕渠、龙首渠、白渠、六辅渠等多个大型水利工程,这为西汉的农业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

水排

评价

中国古代封建时期,大多数都是以农业立国的王朝,因此农业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王朝各方面政策的实行。一旦农业发展出现问题,率先就会在基层民众中产生社会矛盾,这种矛盾在广大的农民范围中不断扩散,最终由下到上形成一股股反对中央的农民势力。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农民起义战争。

农业生产为国家提供必要的赋税收入,提供重要的粮食供应,整个封建王朝的各个阶级、各个阶层都是需要农业这种最基本的行业做最根本的支撑。封建地主阶级是相对于农民阶级出现的,如果地主没有好好处理农业问题的话,那么自己的权利和地位也很难继续维持下去。

西汉时期对于农业的大力扶持是前所未有的,一方面是饱受战乱之后的西汉需要一个稳定发展的内部环境,稳定的最大对象就是占有王朝百分之九十以上人口的庞大农民群体。而稳定他们的情绪最需要的就是稳定他们赖以生存的产业,也就是农业。一旦保证了农业生产的长期发展,这就使得农民心无怨言,他们可以一心一意地从事自己的工作,这样王朝的基层社会就得到了稳定。

西汉对于农业的发展并不是简单从政策上去体现,西汉统治集团是在身体力行、从农业现实发展状况上进行农业的调整的。铁农具大范围推广,耕牛稀少,统治者严禁食杀耕牛,大力保护耕牛数量不再减少,保证农业在技术和生产力上的支撑。西汉虽然也耗费了不少的人力物力去修建水利工程,但是并不像秦朝那样肆无忌惮地征发徭役,西汉统治者是采取温和的手段进行的。正是西汉统治者对于农业的大力扶持,以及农业生产和耕作技术的革新,才使得农业得到了长久的发展。

参考文献:《史记》、《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