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圆地方说

中国古代认为大地是方的,而西方已经有了地心说,那么地心说是不是说大地是球形的呢?古人说“天圆地方’’指的是什么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09-08 04:21:36 浏览9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中国古代认为大地是方的,而西方已经有了地心说,那么地心说是不是说大地是球形的呢

我们对中国古人概括自然形态理解不够,所以多有误解!外国人怎样理解都是近代的事。而中国古代对天地的认识定是比我们知道的要多!天圆,指天空浑圆,这已经说明地球在大气层这个圆天中了。地方,我们对于方字的理解不够全面。从字形来看有悬挂平稳旋转的意思!从现代的解释来看,方有东南西北四个大方向,又延伸四个子方向。这样就有四面八方之说。方字未必就是平的正方形,也有轮廓之意!所以,对于古人我们要静心学习,很多时候我们不够理解古人智慧之语!

古人说“天圆地方’’指的是什么

(象征盖天“三衡”的北京天坛圜丘)

中国古代,有过三种“宇宙理论”。

分别是——“盖天说”“浑天说”和“宣夜说”。

“天圆地方”,是“盖天说”的简单概括,即所谓“天员(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盖天说”,是中国古人最早的“宇宙理论”。考古资料证明,早到至迟在公元前五千纪,“盖天说”已经很完善了。

距今6000多年的新时代时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礼器和图形,清晰地显现了中央凸耸的“璇玑”下“斗形”方脸的神祇,可知当时古人通过天文观象,已经掌握了“天极”“北斗”位置并形成了“天如华盖”或“盖笠”的认知。

(距今7000年的新石器时期“璇玑”神祇)

古人如何认定“天圆”。

上古先民观测天象,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确定一个“天上”的坐标点,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天极”。

《吕氏春秋》云:“极星与天俱游而天极不移。”

作为居于北半球的上古先民,夜观天象,很自然地就望向了北方的星空,选定了“北斗”环绕运行的中心点为“天极”;而环绕运行所画出的“圆”之内的天区。古人称之为“璇玑”。

“璇玑”,在上古“宇宙观”中,不仅被认为是“天极”的中心,而且是中央凸起的绝阴之地。

(璇玑天区示意图)

记录了上古先民天文思想,并作为“盖天说”理论“代表作”的《周髀算经》曰——

“欲知北极枢,旋周四极,常以夏至夜半时北极南游所极,冬至夜半时北游所极,冬至日加酉之时西游所极,日加卯之时东游所极,此北极璇玑四游。正北极,璇玑之中,正北天之中,正极之所游。”

古人发现,“璇玑”中心的“天一”“太一”等星,亮度明显弱于环绕运行的“北斗”,因此想象,“璇玑”是一个凸起的更高更远的天区。

这是“天如华盖”或曰“天如盖笠”观念形成的最初原因。

同样,这也是中国原始宗教中认为至上神“天帝”居于天之最高处“璇玑”的最初原因。

(距今7000年新石器时期“二绳”和“亜”字图形)

古人如何认定“地方”。

上古先民认为“天”像个“华盖”或者“盖笠”扣在大地上,那么,大地不也应该是圆形的么?

古人的“地方”概念,并非来自直观观测——观测大地形状,在古代,比观测天空困难难得多。

古人认定大地是方形,其实也是通过观测天象观象授时得出的结论——这就是通过确定“二分二至”而对东南西北的测定。

前面说到了《周髀算经》。“周”,之圆周;“髀”,本义是人的大腿或腿骨。人们最早以“人体测影”,然后,“立表测影”,“髀者,表也”。

古人通过“立表测影”,总结出了“二分二至”,即“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将“四点”以直线相连,得到了“+”这个符号。东汉许慎说,汉字“十”由此而来——“一为东西;丨为南北”——古人不仅通过测影掌握了“四季”,还确认了方向。

(春秋时期“亜”字形墓葬)

古人把“+”符号的“一”和“丨”均等加宽,就形成了“亜”字,进而确定了“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四个方位。

当“一”和“丨”不停均等加宽,最后,就不再是“亜”字,而成了“囗”形。

距今7000年之前的安徽蚌埠双墩新石器时期遗址出土的图形,证明当时的古人,已经懂得由“+”符号,这在《周髀算经》中称为“二绳”,进而扩展为“亜”字图形。

而安徽埠阳西汉汝阴侯墓出土的“六壬式盘”,则形象地展现了古人“天圆地方”“宇宙理论”的概貌。

(西汉天圆地方六壬盘)

“盖天说”的演进和特色。

“天圆地方”,是上古先民的第一个“宇宙理论”的简单表述,但绝不是全部。

首先,“盖天说”也在演进。

《晋书.天文志》说——

“蔡邕所谓《周髀》者,即盖天之说也。……髀,股也;股者,表也。其言天似盖笠,地法覆盘,天地各中高外下。北极之下为天地之中,其地最高,而滂沱曰隤,三光隐映,以为昼夜。……又《周髀》家云:‘天员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这是说,古代《周髀》研究者认为,“天圆”就像“锅盖”一样,“地方”恰似方形平坦的棋盘,天扣在地上。但是后来,人们认为天象“斗笠”,地如扣着的盘子,天和地,都是中高四周低。

这是“盖天说”关于“天圆地方”两个不同阶段的认知。

有学者认为,第二个阶段的认知,是古人关于“昆仑之丘”传说的根源。

其次,“盖天说”对太阳运行的认知。

还是《晋书.天文志》,其曰——

“日丽天而平转,分冬夏之间日所行为七衡六间。每衡周径里数,各依算术,用勾股重差推晷影极游,以为远近之数,皆得于表股者也,故曰《周髀》。”

这是讲,通过“股表”测量,并使用“勾股”计算,得知太阳在天运行,有一个“七衡六间”的“天图”——

这个图,记载了太阳每日运行的轨迹——七个同心圆,是全年十二个“中气”的太阳视运动的日行轨道——内衡为夏至日道;二衡为小满和大暑日道;三衡为谷雨和处暑日道;四衡为春分和秋分日道;五衡为雨水和霜降日道;六衡为小雪和大雪日道;外衡为冬至日道。

七衡中,最重要的是“三衡”——内衡夏至;四衡春分秋分;外衡冬至。可知,“七衡”是“三衡”的细化。

“三衡”,标志着古人对“二分二至”的掌握。中国“三衡”遗迹,从新石器时期开始的圜丘和三环玉礼器,直到明代北京的天坛圜丘,都是“天圆”“天盖”的象征。

再次,“盖天说”对日月星辰升降起落的解释。

又是《晋书.天文志》:——

“天旁转如推磨而左行,日月右行,随天左转,故日月实东行,而天牵之以西没。譬之于蚁行磨石之上,磨左旋而蚁右去,磨疾而蚁迟,故不得不随磨以左廻焉。天形南高而北下,日出高,故见;日入下,故不见。天之居如倚盖,故极在人北,是其证也。极在天之中,而今在人北,所以知天之形如倚盖也,日朝出阳中,暮入阴中,阴气暗冥,故没不见也。夏时阳气多,阴气少,阳气光明,与日同辉,故日出即见,无蔽之者,故夏日长也。冬天阴气匀,阳气少,阴气暗冥,掩日之光,虽出犹隐不见,故冬日短也。”

古人,还不了解地球自转,所以认为是“天转”;天南高北低,因此,“日入下”就看不见了,其实还在天上;夏日长冬日短,古人认为是阴阳变幻的关系。

“天南高北低”,有学者说,这是共工触不周山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神话的根源。

除此之外,“盖天说”,还包含了精细的几何数学计算,前面说到了“勾股”,所以才称《周髀算经》,限于篇幅,不详赘述,但其成就,足令人叹为观止。

(《周髀算经》方圆图和圆方图)

自然,“盖天说”的“天圆地方”,也有自身难以弥合的“漏洞”。

《大戴礼记.曾子天圆》说——

“如诚天圆而地方,则是四角之不揜(yǎn)也。”

“揜”,即“覆盖”,这是说,“天圆”的盖子,总是不能把“地方”的四角都盖住。

于是接着说——

“参尝闻之夫子曰:天道曰圆,地道曰方,方曰幽而圆曰明。”

上面一句的质疑,也是后来“浑天说”和“宣夜说”两种“宇宙理论”认为“盖天说”不“圆满”之处,尽管“盖天说”后来让大地也“鼓起来”了,但毕竟还是难自圆其说。

曾子的后一句,讲的是孔子的理解,就已经离开“天文学”而进入儒学经学了。

为什么都说天方地圆,地球知道是个球形,那天呢天说的是宇宙么

只有天圆地方的说法,没有天方地圆的。

总的来说,中国古人认为宇宙两个字的含义是,宇是空间,宙是时间。比较著名的人物就是庄子和他的《齐物论》。

中国古人对天,地,宇宙的认识是很先进的。对这些的观测延续至今,思想理论著作之多是绝无仅有的。比较著名的有浑天说,宣夜说,盖天说。

法家创始人慎到(约公元前390年左右,赵国邯郸人)认为:天是整球形。而同时期的名家学派惠施认为地是球形,体积有限,但可周而复始。这一派就是浑天派,代表人物是张衡(约公元78年,河南南阳人),浑天派的宇宙观比较接近现代人所认识的宇宙观和宇宙结构。不过都认为地球是宇宙中心。这是观察手段和思想的局限性。

盖天说,比较神话点,但也认为天圆就像盖子,地方如同棋局。初期认为天地相连;中期认为是八根柱子支撑天;后期认为天地皆为球穹状。天空中北极星是中心,日月星辰围之旋绕。南北朝有浑盖合一的理论。总体评价这个学派还是比较保守,思想解放度还很低。

战国时期出现的宣夜说非常先进,认为宇宙无限,到汉代发展较快,认为天,地,星辰,银河皆为气体组成,这些都是悬浮并运动点,否认了天是有形状的观点,重要的是认为,空间是无边无际,时间也是无限循环的,这种惊世骇俗的观点和现代天文学是一致的。宣夜说是比浑天说,盖天说更先进的理论。

特别提一下淮南子的《天文训》,他认为宇宙从无到有,从混沌孕育到万物生成的演变。也是比较先进的理论。

仓促写的,并不全面,多谢各位指教。

《黄帝内经》认为天圆而地方这是否说明这本书不科学

如果提问者将“天圆地方”解释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那么这种望文生义的做法也就和小学三年级小朋友水平一样了。

中国文字,博大精深。不像拉丁文,一个单词基本只代表一个意思。就像成语,一个四字成语,代表了一个故事,一个道理,如果只是简单的望文生义,和文盲有何区别。

《黄帝内经》中,“天圆地方”,指天无形,变化多端,难以揣摩,是清气汇聚之所,属阳。地坚固而不动,可见,可探索,为阴气聚集之地,属阴。

阴阳相互制约,相互对立,互生互长,相互依存。有无形,有有形;有动,有静;有上,有下;有热,有寒。所以天圆地方乃指阴阳。

阴阳论是总纲,是中医科学体系的基础。脱离阴阳去用现代科学硬套,如何解释得通。

中医自有中医理论体系,用目前的科学来强行装逼,路都走错了,还在一个个拿来大讨论,真是不知所谓。

古代认为天圆地方,南辕北辙是怎么回事

天圆地方是人们一种视觉感,站在大地上,向远方瞭望总有一种地球被一个大锅盖罩着似的,无论在向前走万里之遥,还是这种感觉。而且无论走到天涯海角,大地永远是平整或江河一片辽阔,所以古人认为天是圆的地却为方地。

南辕北辙是战国时候的典故,说有个人赶着马车去楚国,楚国在南方而他却背道而驰,有人告诉他你走错方向了,他却笑着说:你读的书太少了,地球是圆的,这样从地球背面过去,不更近更省时间更快吗。说完打马扬鞭而去!

《黄帝内经》认为天圆地方,这有科学依据吗

“天圆地方”是古人站在地面观察到的真理,我们现代人站在地面上观察,也是同样的结果,那就是:天是“圆”的,地是“方”的, 而且是四面八方,很奇怪!居然有人认为这是错误的,不知错在哪里呢?

要知道任何科学理论在改变视角的前提下,都会成为谬论,站在现代宇宙学的视角来看,从太空观察地球当然不是方的,差别就在于视角不同而已,没有谁对谁错的问题。古人从来没有说过,站在太空的角度地球还是方的吧!有吗?

正所谓山河依旧,世事如烟,风云变幻,都是“天圆地方”的道理、“地方”代表规律,规则不变,“天圆”代表变化莫测的运动,运动看起来杂乱无章,但其实符合规律和规则,所以中医讲究:“以不变,应万变”,就是因为抓住了疾病的本质规律,所以不管表象怎么变(天圆),疾病的本质是不会变的(地方),透过现象看本质是中医一贯的治病原则。如果你还以为地是圆的,你的语言习俗就要完全改变了,“到过什么地方?”改为“到过什么地圆?”,如果觉得不舒服的话就鬼话连篇吧!

天圆地方的说法正确吗

天圆地方,不是我们认为的方圆,它是一种理论,动者圆顺利方便,乾者动也,看看轮子就知道啦,地方是稳的意思,很多什算方式在里面,方圆,规矩也。先天八卦早就知道地是圆地。古人没那么笨,笨的是个别现代人。不要认为现代人很聪明,现代化是一代一代为基础积累起来的。九层高台始堆土,千里之路始足下。

中国古代哲学家为什么会提出天圆地方的理论

由于古人是用肉眼观察天地的。在阴天,观测到云层都距离地面是相同高度。因为地球是圆形的,所以天上的浮云呈现出圆形。人们仰望天空的浮云,像一口圆圆的大锅,罩在上面。所以,古人以为天是圆形的。

古人眼望大地一马平川,以为地是方的。

其实,古人所说的地方,说地球是一个正多面体。

常言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古人所说的“天圆地方”不是空穴来风,是长期观察的结果,是符合实际的。

中国人是什么时候才知道地球是圆的

哈哈!中国社会很早就就有日晷的发明,这说明中国社会对地球的存在具有连续性发现以及认真研究开发的结果日晷是圆的对应地球也是圆的周而复始。

你说哪??

请问天圆地方是何意天道曰圆,地道曰方又做何解

谢邀请!

古人称天圆地方,天道曰圆,地道曰方。是很正确的一个判断法,和称呼法,也是针对人与大自然的认识,相应唯物的存在事实。人是主观的核心基础,主观与相应的物体就是自然之道,必有其呼之代名词的体现,所以,古人就以人的能量来观察到的效果,天是圆的,
天是无极的宇昼,没有低线的,在宇昼气层中繁衍着无数的星球自动运转,周而复始不变的规律,天体无极中有太阳和其它星球在运转中产生了光速和温度反射给地球的温差变化,经古人长期的观察记载,发现了时间与气候变化的定律,才记作排列定为一年为三百六十天,一年气温的变化有四个阶段,定为四季,又分为十二个月的。

再说古人为何把地称为方呢?方是正的涵意,也于向是连接定意的名词,以人为核心,作为主轴,人的观察能量是由定向来运作的,由前看左看右,看上看下,再转身才能看到背部的后面的方向,故此曰方是很现实而归纳定意的。有东西,南北为四方的角成正方的度,曰地道方为首之纲。

回答完毕,敬请关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