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乾隆八年号称“中国最热夏天”,到底有多热?看乾隆下的圣旨便知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5-01 浏览29 评论0
相信不少朋友今早起来都被“暴雨、雷雨”的消息刷屏了,今天是5月5日,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立夏”,《历书》中写道:“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意思是从今天开始,万物便会进入生长的旺季,日照增加,逐渐...
历史故事
农民张振华家藏9道圣旨,被博物馆借走丢2道,后续获赔9万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20 浏览28 评论0
中国,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大国。在中国的古代改朝换代,圣旨是皇帝颁发指令的重要工具,但经历了无数的沉浮,留到现代的圣旨却没有几道了。而且圣旨作为文物大多数都在博物馆收藏着,但在陕西一农户家中竟有九道传家圣旨,在借给博物馆展览的过程中竟丢...
收藏
皇子装疯37年,被权臣当傀儡拥立登基,上位第一道圣旨让百官呆住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07 浏览27 评论0
三国时文学家李康在《运命论》中有云:“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前鉴不远,覆车继轨。”自古以来历史上嫉贤妒能、残害人才的事情不算少见,特别是当一个人处于欲望和权力中心时,如果表现得太过耀眼,很可能就会招致...
奇闻
朱元璋的圣旨开头怎么读?反正你一定读错了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26 浏览30 评论0
话说朱元璋草根逆袭,从乞丐做到了皇帝,本来是一个十分励志的故事。然而即使后来做了皇帝,朱元璋对于自己的出身仍然感到十分自卑。
朱元璋在加入抗元起义军以前并不叫做“朱元璋”,还是叫“朱重八”,是按照古代辈分划分所起的名字。参加起义军后,随着在...
军事
太监在宣读圣旨时,故意读错一个字,救了近千人的性命,令人敬佩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22 浏览39 评论0
说到中国古代太监这个职业,大部分人对他们的印象不好。但是在太监这个大群体中,也有很多名声很好的太监。
东汉的蔡伦,估计大多数人都知道他改进了民间造纸术,但其实他也是个太监。明朝六次下西洋的郑和也是一个太监,但是他有很高超的军事能力,深得朱棣...
历史故事
把老师的话当圣旨的年纪,孩子为何偏偏不服老师管教?原因在这里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21 浏览23 评论0
有位妈妈在网上求助:我儿子幼儿园中班了,不听话,不怕老师,被老师天天告状,有必要换幼儿园吗?
这让我想到了一则寓言故事,大家不妨一起感受一下:
鸽子问乌鸦:“你要去哪里?”乌鸦说:“大家都说我唱歌难听,我要换一个地方。”鸽子说:“你要是不改...
名人名言
把珍藏圣旨献给邳州博物馆的儒商周学典 | 作者 徐景洲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20 浏览23 评论0
最早知道邳州糖业烟酒公司总经理周学典先生,是读市报上总编写的一篇言论。说他作为企业家,既精明,又能吃苦,在预测糖要涨价的信息后,让儿子开车,不远数千里,到新疆去进糖。几天几夜,中间还经过无人区,父子俩因为高原反应,几乎送了命。回来后,一下子...
历史人物
浙江池塘边一块“搓衣板”,村民使用四五十年,被专家鉴定为圣旨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19 浏览31 评论0
文物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遗物或者遗迹,后人可以通过现在留存的文物获知在自己如今居住的土地上数千年前发生过的事情,感知过去、更好地了解自身,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
不过,作为漫长历史岁月的一种真实载体,文物的保存和传承并不是件容易...
最新文章
中国历史上好太监,偷改皇帝圣旨一个字,挽救1000人的性命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18 浏览26 评论0
每当提起历史上的那些太监,许多人都会嗤之以鼻。原因无他,只是因为一些太监做了许多遗臭万年的事情,比如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赵高、魏忠贤等人,因为他们的事迹,连带着人们对所有太监都有一种厌恶心理。当然人有好坏,太监也是人,自然也分好坏的。比如今天我...
诗词
古代圣旨前,为何要加“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八字?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18 浏览38 评论0
在影视作品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宣读圣旨的场景。
这一场景庄严肃穆,往往能够推动剧情发展。但有意思的是,每次不同的电视剧宣读诏书的时候,却都有一样的口头禅,那就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过去我们不了解历史,所以总以为这就是圣旨的开场白,犹如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