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旧物青毡》的典故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18 浏览12 评论0
《旧物青毡》的典故出自《晋书·王献之传》。故事讲述了东晋时期的书法家王献之在担任会稽内史时,有一座别墅,他的外甥羊欣经常去玩。一次,羊欣在王献之的别墅中临摹王羲之的字帖,王献之看到后非常欣赏,便把他的旧物青毡送给了羊欣。后来,羊欣成为了一位...
成语
《天之骄子》的典故,天之骄子的起源与演变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18 浏览9 评论0
《天之骄子》一语,源自《汉书·匈奴传上》,原意是指天之骄子,指匈奴,因匈奴族势力强大,有如天之骄子。后多用来形容那些才华横溢、出类拔萃的人。天之骄子的起源与演变天之骄子,这个成语源于中国古代,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它最初指的是匈奴这个强盛...
成语
《千乘之国》的典故,千乘之国的由来与历史意义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18 浏览8 评论0
《千乘之国》的典故出自《论语·公冶长》篇,其中孔子评价鲁国的大夫子贡说:“女器也,何器也?曰:瑚琏也。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子贡问孔子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才,孔子回答说他是“瑚琏”,即古代...
成语
《添兵减灶》的典故,添兵减灶——兵法智慧中的欺诈之策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18 浏览9 评论0
《添兵减灶》是一个中国古代军事典故,源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的记载。这个典故主要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与魏国之间的一次战争,齐国名将田忌在孙膑的计策下,采取了一种巧妙的战术,最终战胜了魏国军队。具体来说,田忌和孙膑在魏国军队追击时,故意减少...
成语
《吴牛喘月》的典故,吴牛喘月——成语背后的历史典故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17 浏览14 评论0
《吴牛喘月》是一则源自中国古代的典故,主要用来形容人因为曾经受过某种刺激,以至于在类似的情况下会过度反应,产生恐惧或紧张的情绪。这个典故的故事背景如下:在古代中国,有一个地方叫做吴国。吴国的人因为气候炎热,常常受到烈日的煎熬。有一年夏天,天...
成语
《百废俱兴》的典故,百废俱兴的由来与释义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17 浏览14 评论0
《百废俱兴》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许多已经荒废或停顿的事业、计划等重新开始并蓬勃发展。这个成语出自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原文是“政通人和,百废俱兴”。这句话的意思是,政治清明,人民和睦,各种荒废的事业都重新开始并蓬勃发展。范仲淹在《岳阳楼...
成语
《玉关人老》的典故,玉关人老的由来与寓意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17 浏览13 评论0
《玉关人老》的典故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原句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玉门关位于甘肃省敦煌市,是古代通往西域的重要关隘,也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由于玉门关地处西北边陲,气候干燥,春风难以吹到,因此王之涣用“春风不度玉门...
成语
《两虎相斗》的典故,两虎相斗——成语典故的智慧之光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17 浏览17 评论0
《两虎相斗》是一个中国成语,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这个故事讲述的是战国时期赵国的两位将领廉颇和蔺相如之间的矛盾和化解。廉颇是赵国的大将,因战功赫赫而受到赵王的器重。蔺相如是赵国的谋士,以其智慧和外交才能著称。两人原本并无交集,但随着...
成语
《叁人成虎》的典故,典故背景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17 浏览10 评论0
《叁人成虎》的典故出自《战国策·魏策二》。故事讲述了魏国国君魏武侯和魏国大臣庞葱之间的一段对话。庞葱准备陪同魏武侯到北方去巡视,出发前他对魏武侯说:“大王,如果有一个人跑来报告您说,北方出现了一只老虎,您相信吗?”魏武侯回答:“不相信。”庞...
成语
《图穷匕见》的典故,图穷匕见的由来与寓意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17 浏览10 评论0
《图穷匕见》的典故出自《战国策·燕策三》,讲述了荆轲刺秦王的故事。这个典故中的“图穷匕见”形象地描述了荆轲在献上燕国地图时,随着地图展开,藏在其中的匕首露了出来,揭示了荆轲的真实意图。这个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燕国太子丹为了阻止秦国的侵略,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