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死不瞑目》的典故,死不瞑目的由来与典故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1 浏览5 评论0
《死不瞑目》的典故出自《后汉书·马援传》。马援是东汉时期的名将,曾跟随光武帝刘秀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在征讨武陵蛮时,马援因病去世,时年六十二岁。马援在临终前,对自己的功绩和名声非常在意,他希望能够得到朝廷的认可和荣誉。他的愿望并没有得到...
成语
《寿陵失步》的典故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1 浏览3 评论0
《寿陵失步》是一则寓言故事,出自《庄子·秋水》篇。故事讲述了一个寿陵(战国时期燕国的都城,位于今河北省保定市)的少年,看到邯郸(战国时期赵国的都城,位于今河北省邯郸市)的人走路姿态优美,于是跑到邯郸去学习走路。他花费了很长时间,不仅没有学会...
成语
《羞与为伍》的典故,羞与为伍的由来与演变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1 浏览3 评论0
《羞与为伍》的典故出自《论语·公冶长》中的一段对话。孔子说:“道不同,不相为谋。”意思是说,如果两个人的志向和道路不同,他们就不应该在一起合作或谋划事情。这个典故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孔子与他的学生子贡之间的对话。子贡问孔子:“为什么有些人不...
成语
《一枕黄粱》的典故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1 浏览5 评论0
《一枕黄粱》是一个中国古典文学中的著名典故,源自唐代沈既济的传奇小说《枕中记》。这个典故主要讲述了一个名叫卢生的书生,在旅途中遇到一位道士,道士给他一个枕头,让他小睡片刻。卢生睡梦中经历了一场人生,从贫困到富贵,从生到死,感受到了人生的种种...
成语
《捉刀人》的典故,捉刀人——从成语到武侠电影的演变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1 浏览4 评论0
《捉刀人》的典故源自中国历史上一段著名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主要涉及到曹操和崔琰这两位历史人物。当时,曹操在北方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并且想要展示自己的文治武功。他派遣使者前往南方的孙权那里,希望与孙权建立友好的关系。使者携带了一封曹...
成语
《敬姜犹绩》的典故,敬姜犹绩——春秋时期母教典范的故事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1 浏览5 评论0
《敬姜犹绩》是一则关于古代妇女勤俭持家、教育子女的典故,出自《列女传》。故事的主人公是鲁国大夫公父文伯的母亲敬姜,她是一位非常有德行和智慧的女性。故事背景是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公父文伯在朝廷中担任要职,他的母亲敬姜非常注重家庭教育和子女的培养...
成语
《水陆毕陈》的典故,水陆毕陈——成语背后的盛宴故事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1 浏览4 评论0
《水陆毕陈》的典故出自《左传·宣公十六年》,原文是:“夏,成公归自楚,申公巫臣卒。秋,公会晋、齐、宋、卫、郑、曹、邾、杞同盟于扈。自是楚未可与争。冬,公如晋。至河,公疾,乃复。十二月辛未,公薨于小寝。郑人赴于晋,晋人辞焉。不言公疾,言曰:‘...
成语
《琴心相挑》的典故,琴心相挑——千古佳话的起源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1 浏览5 评论0
《琴心相挑》的典故出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故事讲述了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司马相如是蜀郡成都人,以辞赋闻名。他曾经去长安游历,但并未得到重用,于是回到家乡成都。在成都,他遇到了富商卓王孙的女儿卓文君。卓文君才貌双全,精通...
成语
《蛇影杯弓》的典故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1 浏览4 评论0
《蛇影杯弓》是一个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典故,主要来源于《战国策·齐策三》中的故事。这个典故描述了这样一个情景:一位齐国人喝醉了酒,把杯子中的弓影误认为是蛇,因而感到恐惧,并因此生病。这个故事后来被用来形容疑神疑鬼,无中生有地担心和害怕。这个典故...
成语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典故,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成语的智慧与历史渊源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1 浏览3 评论0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出自《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二年》,是唐太宗李世民和大臣魏征讨论国家治理时所说的话。原文如下:上问魏征曰:“人主何为则明,何为则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这句话的意思是,作为君主,只有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