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捉刀人》的典故,捉刀人——从成语到武侠电影的演变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1 浏览2 评论0
《捉刀人》的典故源自中国历史上一段著名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主要涉及到曹操和崔琰这两位历史人物。当时,曹操在北方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并且想要展示自己的文治武功。他派遣使者前往南方的孙权那里,希望与孙权建立友好的关系。使者携带了一封曹...
成语
《敬姜犹绩》的典故,敬姜犹绩——春秋时期母教典范的故事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1 浏览2 评论0
《敬姜犹绩》是一则关于古代妇女勤俭持家、教育子女的典故,出自《列女传》。故事的主人公是鲁国大夫公父文伯的母亲敬姜,她是一位非常有德行和智慧的女性。故事背景是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公父文伯在朝廷中担任要职,他的母亲敬姜非常注重家庭教育和子女的培养...
成语
《水陆毕陈》的典故,水陆毕陈——成语背后的盛宴故事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1 浏览2 评论0
《水陆毕陈》的典故出自《左传·宣公十六年》,原文是:“夏,成公归自楚,申公巫臣卒。秋,公会晋、齐、宋、卫、郑、曹、邾、杞同盟于扈。自是楚未可与争。冬,公如晋。至河,公疾,乃复。十二月辛未,公薨于小寝。郑人赴于晋,晋人辞焉。不言公疾,言曰:‘...
成语
《琴心相挑》的典故,琴心相挑——千古佳话的起源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1 浏览2 评论0
《琴心相挑》的典故出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故事讲述了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司马相如是蜀郡成都人,以辞赋闻名。他曾经去长安游历,但并未得到重用,于是回到家乡成都。在成都,他遇到了富商卓王孙的女儿卓文君。卓文君才貌双全,精通...
成语
《蛇影杯弓》的典故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1 浏览2 评论0
《蛇影杯弓》是一个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典故,主要来源于《战国策·齐策三》中的故事。这个典故描述了这样一个情景:一位齐国人喝醉了酒,把杯子中的弓影误认为是蛇,因而感到恐惧,并因此生病。这个故事后来被用来形容疑神疑鬼,无中生有地担心和害怕。这个典故...
成语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典故,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成语的智慧与历史渊源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1 浏览2 评论0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出自《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二年》,是唐太宗李世民和大臣魏征讨论国家治理时所说的话。原文如下:上问魏征曰:“人主何为则明,何为则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这句话的意思是,作为君主,只有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
成语
《连城之价》的典故,连城之价的由来与传承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1 浏览2 评论0
《连城之价》的典故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主要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相国蔺相如的智慧和胆识。当时,赵王得到了一块稀世宝玉和氏璧。秦王得知后,提出要用十五座城池来交换这块宝玉。赵王左右为难,担心秦国言而无信,但又不想失去和氏璧。于是,他召见...
成语
《小时了了》的典故,小时了了——孔融的智慧与成语的诞生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1 浏览2 评论0
《小时了了》是一句成语,出自《后汉书·孔融传》。成语的原句是“孔融小时了了,大来未必佳。”意思是说一个人小时候聪明伶俐,长大后不一定有出息。这个成语的故事背景是关于孔融小时候的一件事。孔融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小时候非常聪明。有一次...
成语
《人面挑花》的典故,人面桃花——唐代诗人崔护的千古绝唱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1 浏览2 评论0
《人面挑花》的典故出自《诗经·国风·周南·桃夭》。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新娘出嫁时美丽景象的诗歌,其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一句,被后人引申为“人面挑花”。这句话的意思是,桃花盛开时,颜色鲜艳,如同新娘的脸颊一样美丽动人。后来,“人面挑花”成为形...
成语
《自不量力》的典故,自不量力成语的起源与演变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4-12-21 浏览2 评论0
《自不量力》的典故出自《左传·隐公十一年》,原文是:“不度德,不量力,不亲亲,不征辞,不察有罪。” 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衡量自己的德行是否能够胜任,不估量自己的力量是否足够,不亲近自己的亲人,不征求别人的意见,不考察有罪的人。这里所说的“自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