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典故,四海之内皆兄弟——成语典故的深远影响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5-01-14 浏览3 评论0
“四海之内皆兄弟”是一句古语,源自《论语·颜渊》。原句是:“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如果恭敬、有礼,就会得到他人的尊重,从而在四海之内都能结交到朋友,视同兄弟。这句话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仁爱”精...
成语
《鹿死谁手》的典故,鹿死谁手的典故起源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5-01-14 浏览2 评论0
《鹿死谁手》是一个典故,出自《晋书·石勒载记下》。这个典故描述的是后赵的开国皇帝石勒在征战中的豪言壮语。当时,石勒想要统一中国,他问自己的谋士徐光:“我能够和古代的英雄豪杰相比吗?”徐光回答说:“您的能力和功绩超过了古代的任何人。”石勒听后...
成语
《瓦查尿溺》的典故,瓦查尿溺——道家哲学的深邃寓意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5-01-14 浏览5 评论0
《瓦查尿溺》的典故出自《庄子·知北游》。故事讲述的是战国时期,东郭子向道家代表人物庄子提问:“道”是什么,到底在什么地方。庄子回答说:“道无所不在。”东郭子继续追问,庄子便举例说道存在于蝼蚁、野草、砖瓦、碎石,甚至屎尿之中。东郭子对此感到不...
成语
《又惊又喜》的典故,又惊又喜——成语背后的故事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5-01-14 浏览2 评论0
《又惊又喜》是一句常用的成语,用来形容人同时经历两种相反的情绪,即既感到惊讶又感到高兴。这个成语的典故出自《左传·宣公二年》。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晋国的公子重耳因内乱而流亡在外,他的兄弟公子夷吾在秦国的帮助下成为了晋国的国君。重耳流亡到齐国...
成语
《宫墙重仞》的典故,宫墙重仞的典故起源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5-01-14 浏览0 评论0
“宫墙重仞”是一个成语,用来比喻老师的学识渊博,不可企及。其典故出自《论语·子张》中的一段对话。鲁国大夫叔孙武叔认为子贡比孔子还贤能,子贡则回答说:“譬之宫墙……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的学识就像高高的宫墙,如果没...
成语
《彩衣娱亲》的典故,彩衣娱亲——孝道传颂千年的佳话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5-01-14 浏览3 评论0
《彩衣娱亲》是一则中国传统的孝道故事,主要讲述的是春秋时期一个名叫老莱子的孝子,为了取悦年迈的父母,常常穿着彩衣,扮演各种角色,以逗父母开心。老莱子是春秋时期楚国人,他非常孝顺,深得父母喜爱。为了表达对父母的尊敬和爱戴,他经常穿着五颜六色的...
成语
《丰城剑气》的典故,丰城剑气的由来与传说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5-01-14 浏览3 评论0
“丰城剑气”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fēng chéng jiàn qì,意思是指宝物是无法埋没的。这个成语的典故出自《晋书·张华传》。相传在吴国灭亡、晋朝兴起之际,天空中的斗宿和牛宿之间常常出现紫气。尚书张华发现这一现象,认为这是宝剑之精,...
成语
《砥柱中流》的典故,砥柱中流的由来与寓意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5-01-14 浏览3 评论0
《砥柱中流》是一个成语,出自《后汉书·马援传》。成语的原意是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现在常用来比喻能担当重任、起中坚作用的人或集体。典故出自东汉时期,当时马援(字文渊)是东汉名将,他在一次与匈奴作战中,面对匈奴的强大...
成语
《不打不相识》的典故,不打不相识——成语典故探源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5-01-13 浏览2 评论0
《不打不相识》是一句中国俗语,意思是经过交手或冲突后,双方反而能更好地了解对方,甚至成为朋友。这个典故出自《水浒传》。在《水浒传》中,梁山好汉李逵因为误认为宋江抢走了刘太公的女儿,便将宋江痛打一顿。后来,李逵发现打错了人,深感愧疚,向宋江赔...
成语
《才气无双》的典故,才气无双——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5-01-13 浏览2 评论0
“才气无双”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cái qì wú shuāng,意思是指才能和气概世上没有第二个,形容人的才能非常出众。这个成语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具体典故如下:在西汉时期,中郎将李广跟随太尉周亚夫平定吴楚等地诸侯叛乱,立下了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