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瞻予马首》的典故,瞻予马首——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5-01-14 浏览2 评论0
《瞻予马首》是一个典故,出自《左传·襄公十四年》。原文是:“荀偃令曰:‘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这句话的意思是,晋国将领荀偃命令士兵们在鸡鸣时准备出发,填平水井,铲平炉灶,只管看着我的马头行动。这个典故后来被用来比喻服从指挥,...
成语
《茅庐三顾》的典故,茅庐三顾——千古佳话的诞生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5-01-14 浏览1 评论0
《茅庐三顾》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典故,源自《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故事讲述了蜀汉的开国皇帝刘备三次拜访隐居在茅庐中的诸葛亮,最终说服他出山辅佐自己,共同成就一番事业的故事。具体来说,刘备在东汉末年,为了寻找能够辅佐自己的人才,听闻南阳隐居的诸...
成语
《前车可鉴》的典故,前车可鉴——历史教训的智慧之光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5-01-14 浏览3 评论0
《前车可鉴》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前面翻车的教训可以做为鉴戒,用来提醒人们吸取前人的教训,避免重蹈覆辙。这个成语的典故来源于《荀子·成相》中的一句话:“前车覆,后车戒。”这句话的意思是,前面的车子翻了,后面的车子就要引以为戒。这句话后来被用来...
成语
《风马牛不相及》的典故,风马牛不相及——成语的由来与演变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5-01-14 浏览2 评论0
《风马牛不相及》的典故出自《左传·僖公四年》,是古代汉语中的一句成语,用来形容事物之间毫不相干、毫无联系。典故的背景是春秋时期,齐国的管仲和楚国的大臣屈完进行外交谈判。管仲在谈判中使用了这个成语来比喻齐国和楚国之间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就像风...
成语
《晋惠闻蛙》的典故,晋惠闻蛙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5-01-14 浏览1 评论0
《晋惠闻蛙》是一个成语典故,出自《晋书·惠帝纪》。故事讲述了晋惠帝昏庸愚昧,在华林园听到蛙叫声后,竟然问左右的人:“这些蛙鸣是为了官事还是私事?”后来天下大乱,百姓饥荒,晋惠帝却问:“他们为什么不吃肉粥?”这个故事用来比喻人愚昧无知。具体来...
成语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典故,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成语典故解析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5-01-14 浏览1 评论0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典故出自《老子》第七十三章。原文是:“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损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
成语
《弹冠相庆》的典故,弹冠相庆——官场庆贺的典故解析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5-01-14 浏览0 评论0
“弹冠相庆”是一个成语,出自《汉书·王吉传》。这个成语的原意是比喻一个人做了官,他的朋友也互相庆贺,有准备做官的意思。现在则多用来形容坏人得意,或者形容坏人得志。在《汉书·王吉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王吉是西汉时期的一位官员,他有一个朋...
成语
《不可多得》的典故,不可多得的由来与典故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5-01-14 浏览3 评论0
《不可多得》的典故出自《后汉书·黄宪传》。黄宪是东汉时期的一位学者,他的学识渊博,道德高尚,深受人们敬仰。在《后汉书》中,对他的评价是:“天下丧乱,黄宪独以德行见称,世之高士,不可多得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天下大乱的时代,黄宪凭借他的高尚...
成语
《黄雀在后》的典故,黄雀在后的典故起源与演变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5-01-14 浏览2 评论0
《黄雀在后》是一则成语典故,出自《战国策·楚策四》。这则故事讲述了庄子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比喻,劝诫君主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忽略了背后的危险。故事的大意是,庄子有一天在山间小路上行走,看到一只螳螂正要捕食一只停在树上的蝉。螳螂正准备下...
成语
《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典故,山雨欲来风满楼——成语典故探源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5-01-14 浏览1 评论0
《山雨欲来风满楼》出自唐代许浑的《咸阳城东楼》,全诗如下: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登上咸阳城东楼所见的景象,表达了他对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