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关于秦始皇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千古帝王,大气、霸气!
秦始皇焚书坑儒,所有毁掉的书籍还有备份吗你怎么看
大一统的王朝,需要大一统的思想。思想是支配行动的,历史上因思想认识见解不同,往往形成党派之争,党派之争的结果,也往往是导致王朝走向衰败灭亡的一个重要诱因。唐中后期的牛李党争、北宋的变法派与保守派之辩、明末的阉党与东林党之战等等,都直接或间接导致了各王朝的覆灭。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林立,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引发了春秋各国的无义战和战国的兼并战。人们的思想相对自由,针对当前形势环境,可以自由发表各自的观点,出现了百家争鸣,形成了诸子百家的学说思想。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都推行了大一统标准,自然在人们的思想上也要实行大一统。焚书坑儒就是在这种形势下产生的。其实“焚书”和“坑儒”是两回事,“焚书”发生在公元前213年,为了庆贺秦王朝修筑长城和取得南越地,秦始皇在咸阳宫大宴群臣,有一个叫周青臣的人,借给秦始皇献酒之机,向秦始皇大献媚言,说秦始皇神灵明圣,平定海内,放逐蛮夷,日月所照,莫不宾服。又夸秦始皇在全国改诸侯分封制为郡县制,使国家再无战争之患,人民得以久享太平,秦始皇功超三皇,德愈五帝,从古至今无人能比。这些话却引起了一个在座的名叫淳于越的博士的不满,他最烦厚今薄古,认为古时是最好的,特别称赞古代的分封制,反对郡县制。他就奋然说,商周时代都因分封子弟功臣而传国千年,是因为子弟功臣可与国君相互照应;如今秦国富有四海却不分封子弟功臣以作呼应,倘若出现像篡夺齐国政权的田氏,那可怎么应付?说周青臣不当面指出不足,却一味奉承,不算忠臣。两人没有私人恩怨,文人相轻,纯属观点之争,不料却让丞相李斯抓住了把柄,上纲上线,认为儒生以古非今,迷惑百姓,会让天下不知所从,容易出现混乱。因此他建议秦始皇把除秦国以外的历史书籍及民间收藏的文学、诗、书、百家语等都烧掉或没收。之后秦始皇就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没收诗、书、百家之语,目的是为了实行愚民政策。至于秦始皇到底焚书没焚书,后世有诸多争议,想着在全国没收书籍,肯定是焚烧了一部分书籍,但没有全焚,很大可能是大部分统一收藏到秦国宫室了,后来项羽攻占咸阳,一把大火烧了个净光。其实在全国各地藏书很多,秦始皇也不可能把书没收尽。“坑儒”事件发生在“焚书”的第二年,即公元前212年,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派方士卢生、侯生等人替其访求仙药,这些方士求仙药失败后,不谨言慎行,还私下里议论秦始皇的为人、执政得失及求仙意图等方面。秦始皇知道后大怒,感到方士胡乱议论惑乱人心很可恨,就下令在京城及附近搜查审讯有议论情况的方士,共抓获460人并全部活埋。至于这460人是不是都是儒生,《史记》上记载都是用“诸生”、“术士”称呼,“术士”自然多指求仙访道之辈,也可能有些儒生为了适应秦始皇的求仙渴望,也加入了术士行列;也可能抓捕术士扩大化了,也抓捕了一部分儒生。总之秦始皇的“坑儒”,应该不是专门针对的儒生,只是后世后来以讹传讹,把活埋的术士变成了“坑儒”。
能发生“焚书坑儒”事件,当是秦朝大一统形势下的产物,有其维护国家统一的积极因素,也有其钳制人们思想自由的消极因素。孔子说: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焚书坑儒”的愚民政策,无形中降低了全民素质,放松了礼仪廉耻的规范,助长了粗野愚鲁的尚武本性。暴民揭杆而起,如暴风骤雨,导致秦朝二世而亡,恐怕这也是诱因之一吧。
焚书坑儒是秦始皇做的还是其他人做的
焚书坑儒确实是秦始皇做的。但是“焚书”和“坑儒”的起因是不同的。
首先,“焚书”大致经过是这样的。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阳宫大宴群臣及众多儒生。宴会是主要是为了讨论秦国是否要沿用以前朝代的分封制,又或者是实行新的郡县制。儒生和众多官员之间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一方面是以李斯为首的主张实行郡县制一派,另一派是以淳于越和丞相王绾为首的主张分封制一派。席间,李斯批评淳于越等儒生:“不师今而学古,道古以害今。”这一点对秦始皇的触动很大。最后秦始皇采用了李斯的观点,实行郡县制。并且李斯还向秦始皇提出了“焚书”的建议,由于当时的儒生受到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学术风气影响,儒生们都有敢于直言的性格。儒生们这样的性格很是影响到了秦始皇对人民思想上的钳制,最后秦始皇接受了这一建议。所以说“焚书”是李斯提出来的,由秦始皇下令执行的。
其后,“坑儒”的直接起因是那些为秦始皇寻求长生不老药的方士所导致。大家都知道秦始皇称帝后迷恋仙道,追求长生不死。但是长生不死是不可能实现的,可秦始皇不这么认为啊!他先后派出很多人去寻找仙药,最有名的莫过于徐福了。由于多方求药未果,秦始皇变得乖张暴戾,喜怒无常,经常由于一点小事处死很多人。当时卢生和侯生就是秦始皇身边的方士,他们由于长期求仙药不得,害怕哪天就被秦始皇拉出去砍了。于是就出逃了,出逃之前他们还造秦始皇的谣言。秦始皇知道后暴跳如雷,说:“为他们花费了巨资 ,待遇如此优厚,他们不但没有为我求得仙药,还造谣诽谤我。”于是下令,对咸阳城所有的方士,以及平时与方士们走得很近的儒生们进行审问。欲查出造谣传播的人,儒生们为了活命就相互揭发,秦始皇最后圈定了方士与儒生,共四百六十多人,一并在咸阳坑杀。这就是“焚书坑儒”的起因,两件事都是秦始皇下令执行的。
最后我想说的是,“焚书”的实质不过是秦始皇为了加强统治的做法。他想“使民愚钝”,统一人民的意志、思想、行动。儒家“百家争鸣”的风气与他想做的事正好相反,作为一个皇帝他自然不能容忍。而“坑儒”也和“焚书”没有实质差别,只是事件的导火索是那些方士们欺骗惹怒了秦始皇。为了能统治人民的思想,封建专制的皇权又怎可能怜惜什么呢!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谢谢。
请问秦始皇焚书坑儒对中国社会后来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
“焚书坑儒”的贡献很大,流传中国社会数千年之久,到现在人们还对它耿耿于怀,念念不忘。恐怕,唯有“清代文字狱”能与之相提并论罢!
“焚书”是“燔诗书”的强化版,始于商鞅变法时期。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天下诸侯之间的兼并日益激烈化。为应对此起彼伏的天下形势,各国相继开展了变法图强运动,取得不错的成效,加速了封建社会的进程。秦国自然也不甘人后,任用入秦而来的商鞅,开始了变法活动。期间,采用严苛的文化政策统一思想,发现诗、书一律烧毁,是为“燔诗书”。秦国兼并六国以后,秦始皇为了大秦万万世,“燔诗书”以维持自身统治,破坏的文化典籍不计其数。
“坑儒”发生在秦始皇时期,造成的社会争议十分巨大。秦统一六国后,嬴政自比功盖三皇五帝,始称自己为“皇帝”,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六国初定,不稳定的因素太多,又恰巧儒生议论国事,给了秦始皇以把柄。于是,皇帝一气之下,有了“坑儒”的举动。从此,皇帝之一言一行,人民不敢妄议之。到了清朝,进化成了“文字狱”,一时间不知造成了多少的残酷悲剧。作为后来人,只有不胜唏嘘了!
总之,焚书坑儒的原因有多,不一而足。需要注意的是,它的后果才是更为严重的,不仅禁锢了人民的思想,还让人民在“敢怒不敢言”的道路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