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为什么刘邦从反秦到白登山都是自己带兵,而不是坐镇后方指挥
刘邦在得到天下后,跟手下讨论得到天下的原因时,刘邦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从刘邦的这段话我们会觉得,刘邦应该是很清闲的了。因为他的手下,出谋划策有张良,后勤保障有萧何,率军征战有韩信。可是实际情况是这副样子吗?
实际上,恰恰相反,在刘邦征战的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刘邦始终是战斗在第一线上。从起兵开始,刘邦就披坚执锐,和秦军作战。他亲自率领部下西进,第一个打进关中,灭亡了秦朝。在楚汉战争期间,刘邦率领汉军,和项羽征战三年。在这三年中,刘邦屡败屡战,虽然历尽艰险,依然坚持了下来。最终在垓下之战中,打败了项羽,建立了汉朝。
可是即便是建立汉朝之后,刘邦依然没有闲着。当时的天下并不太平,地方上的叛乱此起彼伏,而匈奴也趁火打劫,入侵边境。刘邦只得率领军队扑灭叛乱,抗击匈奴。其中,在与英布的作战中,刘邦身中敌箭,身负重伤。在与匈奴的作战中,刘邦在白登山被围七天七夜,险些成了俘虏。可以说,直到刘邦因为往年的伤患病死前,他一直处于战争的最前线。为什么刘邦手下有那么多文臣武将,刘邦还要亲自去率领军队,指挥作战呢?
一、刘邦拥有出众的军事才能。
我们如果仅仅看《史记》的话,就有一个印象。那就是刘邦是一个常败将军,以至于后世有一句话,说是刘邦百败而得天下。但是,我们如果公平的去看待那段历史,就会发现,刘邦失败的对手只有一个项羽。在长期的作战中,除了面对项羽,刘邦基本没有败绩。
当然,项羽作为当时最强大的将军,除非是韩信指挥几倍于项羽的兵力才能打败。至于其他人,谁都不是项羽的对手,刘邦自然也不在话下。这样一看,刘邦的败仗并不代表他的军事能力差,相反,倒是证明了刘邦的军事能力很强。
这是因为,敢于正面和项羽硬刚的人,当时天下也就只有刘邦而已。刘邦在荥阳、成皋之间和项羽相持数年,死死拖住了项羽的主力。这给韩信从侧翼发动攻势,对项羽进行迂回创造了有利条件。当时,项羽始终不能彻底击败刘邦,突破刘邦的防线。而且项羽的手下还没有人是刘邦的对手,项羽连离开前线都不敢。
比如在彭越袭扰项羽后方的时候,项羽率领军队去攻打彭越。他走的时候让大司马曹咎守卫成皋十五天,不和汉军交战。可是项羽走后,曹咎受不了刘邦的挑战,出兵和刘邦交手。结果刘邦大败楚军。
在汉朝建立后,原来是项羽手下的骁将英布起兵造反。英布是项羽的先锋,在灭秦之战中屡建战功。英布也从心里看不起刘邦,认为刘邦不是自己的对手。但是,恰恰是刘邦一战就击败了英布,平息了叛乱。所以说,刘邦亲自去率军打仗,首先是基于他出众的军事才能上的。
二、刘邦除了自己率军作战,无人可派。
刘邦虽然手下兵多将广,可是在战争中,却出现了奇怪的现象,那就是除了刘邦亲自挂帅,他居然无人可派。这是由于当时的形势造成的现象。
在灭秦之战中,刘邦领命西征,进军关中。当时他是一名听命于楚怀王的将领,没有多少选择的自由。他只能亲自率领手下,千里迂回,批亢捣虚,占领关中。
到了楚汉战争期间,刘邦手下有了一批出色的将领,其中就包括韩信。当时刘邦拜韩信为大将,他完全可以让韩信去对战项羽。可是,刘邦采取了韩信的建议,派韩信率领一支人马,北上攻打燕赵齐等诸侯国,从侧翼包抄项羽。
这样,没有了韩信,在正面的防线上,就只有刘邦亲自抵御项羽了。因为除了刘邦,没有人能够指挥那么多人马,抵抗项羽。假如正面防线被项羽突破,刘邦的关中根本暴露在项羽的军队之下,韩信就算取得多大的战果也无济于事。由于这个原因,刘邦也不得不咬着牙在正面防线与项羽相持。
到了汉朝建立之后,刘邦怕韩信造反,首先收回了韩信的军权,然后又以韩信谋反的借口软禁了他。这样,刘邦又陷入了孤军奋战的境地。面对叛乱的诸侯王们,这些诸侯王都是过去战争中的强将。刘邦唯恐手下应对不利,影响大局,所以他也经常自己亲自讨伐。尤其是面对英布这样的天下有名的猛将,刘邦更不敢掉以轻心。当时他想派太子出征,可是太子的老师认为太子指挥不动刘邦的那些将领,最终还是找借口让刘邦亲自出马了。
至于说和匈奴的白登山之战,这是汉朝和匈奴双方带有决战性质的战役,刘邦更是要亲自出马了。因此说,刘邦率领军队东征西讨,是因为他没有可以派出的合适将领,形势决定了他不得不亲自出马。
三、为了防止军权旁落。
我们可以看到,刘邦建立的汉朝是以家天下的形式的大一统帝国。他在建立汉朝之后,就开始维护统治的行动。最直接的手段就是铲除异姓王,将大部分国土收回汉朝。刘邦采取各种手段,终于将大部分异姓王铲除,并和臣下盟誓,非刘姓不得封王,无功不得封侯。
我们可想而知,在这种思想下,刘邦这个依靠武力夺取天下的皇帝,肯定不会随便放弃军权的。所以,在面临重大的战争时,要调动指挥大批人马,刘邦是不会放心交给外姓将领的。可是,让人悲哀的是,刘邦的家族子弟中,却没有可以担当重任的人才。
刘邦的的兄弟都是一些老实巴交的农民,根本就不会舞枪弄棒。而刘邦的太子号称仁弱,实际上就是个没有能力的老实人。为了自己政权的安全,为了防止军权落入他人手中。在这种情况下,刘邦只能亲自出马,指挥作战。
结语:
刘邦是一位马上取天下的皇帝,他以布衣之身,执三尺剑取天下,创造了一段历史的传奇。但是,在他起兵以后的历史上,就一直和戎马生涯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在去世前,还亲自率领军队讨伐叛乱,抗击匈奴。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刘邦自身出众的军事能力,当时的形势和刘邦对军权的重视。由于楚汉战争中,韩信被派往北方,汉军阵营中就只有刘邦能够勉强抵抗项羽,所以刘邦只能亲自抵抗项羽。在建国后,刘邦为了自己统治的需要,铲除那些不可靠的因素,使得自己的手下没有将才。
再加上家族没有出众的军事人才,而刘邦又不敢轻易将军权交给外姓将领,这就使得刘邦只得自己亲自挂帅出征。就这样,刘邦在征战中走完了自己的人生之路。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为什么会有人说“一个愚蠢的人提的问题,一百个聪明人也解释不了”
是的,愚蠢的人思路与聪明的人思路不同,愚蠢的人思路只有一根筋,聪明的人思路有百条根筋,但不会想到愚蠢的人那根筋去,这就是愚蠢的人与聪明的人区别。譬如,聪明的人未做事之前,首先想到的是怎样做人,用什么送礼,怎样搞好关系等等。而愚蠢的人想到的,做事就做事,为什么有那么多的麻烦事?送礼,去掏好人真的有用吗?结果就一定会好吗?等等一些问题,聪明的人也无法把结果讲清楚,往往是结果与想象是两码事。如果有用干嘛还要去做亊情呢?愚蠢的人一根筋问到底,聪明的人都很难回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