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为什么秦朝在后期短短二十载就完全分崩离析
秦朝由统一到灭亡,只经历了短短的14年时间,个中教训非常深刻!这方面的分析文章也有很多,就笔者看来,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分封制”惯性让“大一统”思想短时间难以深入人心
周武王伐纣后,实行了分封制。分封其实是分权的一种行为,诸侯国虽然那时都不大,但在自己的封国内,享受高度自治权利。所以国民对诸侯国的认同感强于对周王室的认同感。
西周初期,甚至中前期,周王室还能得到大部分诸侯及民众的认可。但从西周中后期开始,随着诸侯不朝,国人对周王朝的观念很淡漠。
到了东周以后,这种淡漠越来越严重,甚至把周王室等同于诸侯国。
按理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所有隶属于周王室的各诸侯国人,都应该叫周人。但在春秋战国的历史演变中,周人逐渐由全国人民的泛称演变为周王畿的人称,以使其身份与齐人、秦人、楚人等各诸侯国人相区分。
从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大分裂持续了500年左右时间。这500多年里,虽然各诸侯国之间的兼并也没停止,民众的“国籍”也在不停地变化,但从战国开始,战国七雄的格局维持了250年左右,
250年也好、500年也好、800年也好,各诸侯国除了秦国以外,上自贵族、下到平民,都习惯了分封制及其相应的管理。对大一统的认同感并不强烈,甚至排斥。韩、赵、魏、燕、齐、楚六国民众骨子认为自己是韩人、赵人、魏人、齐人、燕人、楚人,就是不认为自己是秦人,对自己“新秦人”的身份不认同,还严重抵触。对秦国的管理体制也不习惯,对秦国的法律还不是太熟悉。一不小心犯法即遭严苛对待,逆反心理严重!大多数人都期望回到原来的六国生活。
如同高速行驶的车子,突然急刹车容易翻车一样。秦始皇一统天下后,短时间内六国民众对分封制依恋的惯性还在起作用。而秦朝上自始皇帝、中自李斯等权贵、下自地方行政官吏,都没有认识到这种惯性的危害,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卸载这方面的惯性冲力,急刹车而导致最终翻车!
当陈胜、吴广以及后来的项羽、刘邦利用这种惯性奋臂疾呼时,想复国的六国贵族加上严重不适应秦法的民众形成了强大合力“共振”,而共振的力量是成几何倍增的,从思想上、行动上都没有做好准备的大帝国应对不及这股巨大的反秦共振力量,导致大秦帝国“猝死”!
二、商鞅之法适用于战争时期,和平时间需要调整
后世许多人将秦朝二世而亡归罪于商鞅之法,这直接导致法家在汉朝以后逐步消失于历史长河中。在笔者看来,这实在有失偏颇,对商鞅不公平,对法家也不公平。
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统一六国,中间有一百年时间。如果法有大问题,秦国早就该被灭国,而不是扫六合一统天下。秦国能统一,说明商鞅之法没大问题。
但商鞅之法也有缺陷和不足,主要是两点:
其一,商鞅之法是在七雄纷争的分裂状态下出台的,更适用于乱世图存,治世应该修正。
商鞅变法的核心就是奖耕战,即重农与军功爵制。
重农是生存的基础,重视与奖励无可厚非,哪个朝代都重视,这很正常。
军功爵制出台时,对打破贵族垄断、激发民众保家卫国的积极性有很大激励作用。但那时是七国混战,六国还很强大,需要通过战争去解决问题,军功爵制度适应了这个兼并战争的需要,所以能发挥巨大激励作用。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六国消灭,原来的六国民众都是大秦王朝的子民,针对六国的战争基本也跟着消失,军功爵激励士兵去杀谁?
庞大的军队一旦失去目标就会出事,秦始皇就调集军队北御匈奴、南征南越,但这类战争相比较于六国兼并战争,不论是规模还是杀敌效果上都小得多,大部分军人依然“无功可立”!
适应了砍人头回来封爵赏地的大秦军人,一下子无功可立,自然会陷入迷茫之中,这种迷茫状态持续十几年,军事素质与状态就会下降,这也是大秦锐士在后来的秦末农民起义中无所作为的原因之一吧。
其二,轻罪重刑只适合乱世、不适合治世。
商鞅变法的另一让人垢病的地方就是“连坐法”而引发的轻罪重刑政策,这个政策刚推行时,秦人也不适应,经过十几年以后才逐步适应。
统一天下后,七国合成一国,但适应连坐的只有老秦人,六国民众也不适应。
秦人不适应,发生违法行为,秦国的暴力机关可以解决。
但六国民众不适应,违法行为增加了六倍甚至更多,还是靠原来的暴力机构去执行,力量明显不足。加上轻罪重刑引发的众怒太大,就像突然暴发的山洪一样,堵不住又没有有效措施疏导,结果只能把自己淹死。
如果秦始皇统一后,能适当地对商鞅之法进行修订,去掉轻罪重刑,调整军功爵制,加大耕织奖励。把法律中的战时思维条款调整为和平思维条款,也不至那么快崩盘。
三、基建狂魔耗尽国力与民力
中国现在有“基建狂魔”之称,但真正的基建狂魔还得数秦始皇!
秦始皇还在当秦王的时候,就喜欢搞基建,郑国渠这么大型的水利工程,在明知是韩国疲秦计谋的情况下依然耗时十年建成。郑国渠开通后,因为水利灌溉,八百里秦川成为沃土,关中一下子成为物阜民丰的地方,以至于后来汉、隋、唐都在关中定都。
也许是受郑国渠成功的影响,始皇帝统一天下,先是车同轨,配套措施就是修驰道,就是类似于今天的国家一级公路。全国大修驰道,工程量也是非常浩大的,但就像郑国渠一样,水利工程民众是受欢迎的。驰道属于公共交通设施,民众也是受欢迎的,所以大修驰道,虽然工程浩大,但国力、民力还能承受。
但是随着长城、秦陵、阿房宫的修建,工程浩大到已经前无古人,后世也鲜有来者。而大秦刚统一天下不久,本来就因为战争,国力消耗太大,还没有得到有效恢复,根本没有那么大国力支撑这些重大基建工程。
同时民力也严重不足,六国兼并战争,由于秦国的军功爵制,是按斩首的人头论功封爵的。因此,秦国兼并战争,很少再有生俘的记录,基本上都是斩首,直接消灭有生力量,像长平之战,由于连同战死加坑杀,赵国一下子失去四五十万壮劳力,导致全国几乎家家戴孝。大量人口的消灭,已经让维持生产的人力严重不足,许多土地因为无人耕种而撂荒。大规模基建又抽调了上百万壮劳力,生产能力严重不足,生产疲软又带来税收减少,国力恢复更慢。
打个比方,秦朝的大规模基建,就相当于人进行了化疗,不仅表面上毛发掉光,里面也被掏空了,已经成了外强中干的稻草人,农民起义推一下,弱不禁风的大秦帝国就倒了。
四、太监严重干政严重削弱秦王朝自愈能力
秦王朝其实也不是没有机会避免崩盘的!
如果秦始皇的传位诏书能顺利送达到扶苏手里,扶苏即位,应该会调整修正商鞅之法的,以适应和平时期治理与发展需要。
但一个太监就改变了这一切!
赵高不是第一个严重干政的太监,历史就有教训。像齐桓公当时宠信的三个小人,其中竖貂就是个太监,导致齐桓公晚年昏庸。
秦始皇重用赵高,没想到死后被这个死太监改了遗诏,导致秦国加速崩盘。而秦二世更依赖赵高,一切都听从赵高的,导致大秦帝国彻底失去了自愈能力,无药可救!
太监问题,对封建王朝来说,一直是个严重的问题。秦末、东汉末、唐朝中期以后、明朝都很严重。主要是太监生理有缺陷,心理扭曲变态严重,且太监自宫进宫,为的就是追求富贵,所以太监干政大多数只会把国家往歪里带。像曹操的祖父中常侍曹腾那样有好名声的太监不多。
综上,大秦帝国短短十几年土崩瓦解。主要原因还是法律与管理手段没有及时地从“战时思维”调整到“和平建国”上来,导致包括秦人在内(从刘邦约法三章大受秦人欢迎可以看出来,秦人也“苦”秦)的全国民众都对大秦王朝不适应,加上基建狂魔耗干国力民力,以及主昏臣劣,短时间无法自愈,最终在历史的惯性作用及民众的反秦泥石流中土崩瓦解。
但是从汉朝开始,统治者开始修正秦始皇及大秦王朝的问题,对秦朝法律制度进行了一定的扬弃,从而使秦朝开创的封建社会延续了2000多年!
为什么蒙古四大汗国最后分崩离析西方两大汗国怎么消亡的,后人去了哪里
为什么蒙古四大汗国最后分崩离析?西方两大汗国怎么消亡的,后人去了哪里?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因为涉及的几个事件时间点其实相差了200多年,但其实要回答这个问题也并不困难,因为蒙古帝国分崩离析的原因其实也非常简单,就是几个汗国的文化分化到无法调和,失去了统一的基础。而西方两个汗国的消亡与后人去向也是比较明确的。
蒙古帝国的分裂
其实蒙古帝国的分裂是有个标志性事件的,就是最后一个得到各汗国公认的大汗蒙哥在公元1259年去世,在这之后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为争夺汗位公开爆发战争,最终忽必烈胜出,但却只得到了西亚地区的伊儿汗国承认,东欧地区的金帐汗国以及中亚地区的窝阔台和察合台汗国都不再认可他蒙古大汗的地位,之后蒙古帝国事实上就不再存在了。
(元朝和四大汗国形势)
但为什么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之间的内战就导致蒙古帝国彻底的分裂呢?因为其实表面上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之间的战争是在争夺汗位,其实却是蒙古帝国在当时不同文化之间分歧过大,矛盾无法调和的结果。因为忽必烈很早就在蒙古帝国负责汉地事务,所以他长期生活在汉地,他身边的近臣有很多是汉人,而他为了更好的统治汉地,自己也从很早就有了很明显的汉化迹象,比如他给自己的长子取了汉名真金,让他从小就跟汉人老师学汉文。所以忽必烈其实是代表着蒙古内部希望汉化,进而将蒙古转化为中原王朝那部分贵族以及愿意对他效忠,军队也为他所用的一些源自金朝的汉军世侯的利益。而阿里不哥则从小生活在蒙古本部,代表着坚持蒙古传统生活方式的那部分贵族利益,所以双方虽然表面上是在争夺大汗宝座,但实际上却是代表着两种文明在争夺,最终相对来说更偏向中原农耕文明的忽必烈胜出。之后他又很快把帝国的都城迁到脱离了蒙古草原的北京,并把国号改成了“大元”,而且全盘采纳了中原的政治制度,公开宣称自己的政权是承接汉唐的中原政权,等于在此时,忽必烈虽然没有放弃蒙古大汗的尊号,但实际上他给自己的定位已经变成了中原皇帝,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蒙古帝国的分裂当时也是必然的了。
蒙古内战的西部战场
但其实忽必烈这样做在当时并不奇怪,因为抛弃蒙古传统的不止是他,除了最早灭亡的窝阔台汗国之外,其它几个汗国也都在这样做。因为在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为争夺汗位爆发战争的同时,在西方的两个汗国金帐汗国和伊儿汗国之间也打了起来。
(金帐和伊儿两个汗国之间进行的捷列克河战役)
当然这两个汗国的战争,表面上依然与蒙古大汗宝座争夺战有关。因为汗位争夺战中,伊儿汗国的旭烈兀支持忽必烈,而金帐汗国的别儿哥则支持阿里不哥,所以似乎双方分别是在帮助自己支持的大汗人选。但实际上双方的战争却也是两种文明之间的争夺。因为金帐汗国和伊儿汗国在当时已经分别成了伊斯兰教文明和基督教文明的代表。
(金帐汗国极盛期疆域)
但在这里要说明的是,虽然金帐汗国的主要统治区域靠近今天的东欧,但它所代表的却是伊斯兰文明。因为金帐汗国离蒙古核心区域很远,而且建立的时间也比较早,所以到别儿哥时代,金帐汗国的蒙古贵族受当地信仰伊斯兰教的突厥人影响已经非常深入,别儿哥已经是公开的伊斯兰教徒。而伊儿汗国虽然身处伊斯兰地区,却是通过武力征服,灭亡了阿拉伯帝国建立的,而它的建立者旭烈兀的母亲(也是忽必烈的母亲)和长妃都是基督教徒,所以虽然旭烈兀本身没有公开信仰基督教,但他的汗国在早期却是强烈敌视伊斯兰教的。
而且更加严重的是,旭烈兀灭亡阿拉伯帝国之后,把阿拉伯帝国最后一任哈里发穆斯台绥木用乱马踩死,这一举动彻底击怒了金帐汗别儿哥,因为当时在名义上,阿拉伯哈里发还是所有穆斯林的精神领袖。所以在蒙古大汗争夺战爆发后不久,这两个汗国也借口帮助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争夺汗位,彼此开战了。但他们之间战争的实际原因其实已经变成了宗教冲突。
(伊儿汗国极盛期疆域)
而在之后差不多100年里,金帐汗国和伊儿汗国之间多次在阿塞拜疆地区开战。而金帐汗国在后来长期将欧洲基督教国家视为自己的主要敌人,多次与波兰、匈牙利和立陶宛等欧洲国家爆发战争。到公元14世纪初,金帐汗国更是公开将伊斯兰教定为国教,废除了建国时实行的《成吉思汗法典》,金帐汗国的蒙古人完全突厥化,其蒙古色彩完全消失。
而伊儿汗国在则始终把当时存在于埃及的马穆路克王朝作为自己的主要敌人,在阿拉伯帝国和阿尤布王朝都被伊儿汗国灭亡之后,马穆路克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伊斯兰国家。伊儿汗国曾经在长达40年的时间里,多次发兵今天的巴勒斯坦/以色列地区,试图通过这里进入埃及,灭亡马穆路克王朝。而且为了达成这一目标,伊儿汗国还多次遣使到西欧地区联络罗马教廷和英法等基督教势力,希望与其组成联军夹击马穆路克。双方在公元1270年进行的第九次十字军东征期间还真的实现过一定程度的协作。
(公元1305年伊儿汗致法国国王的国书,上面盖有元朝皇帝所赐汉文国玺)
西方两汗国的灭亡
不过伊儿汗国虽然早期反伊斯兰倾向非常明显,但它毕竟是在伊斯兰教核心区域建立的国家,所以到后期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伊斯兰化。但虽然如此,它和马穆路克之间的战争仍然持续到它存在的末年。但在公元1320年代,伊儿汗国最后一任大汗不赛因与权臣出班发生矛盾,双方爆发内战,虽然不赛因最后获胜,但其国力消耗严重。到公元1330年代,伊儿汗国又爆发了黑死病鼠疫疫情,不赛因和太子先后病死,同时原本臣服于伊儿汗国的一些基督教王国开始独立,伊儿汗国在公元1335年陷入崩溃。
(伊儿汗国分裂之后的几个国家,其中的蓝绿黄地区仍是蒙古后裔统治)
之后波斯地区仍然存在几个由蒙古后裔统治的小王朝,如扎剌亦儿、因贾和丘拜尼等。但控制伊朗设拉子地区的因贾王朝几年之后就被伊儿汗国崩溃之后独立的波斯莫扎法尔王朝灭亡。控制安纳托利亚地区的丘拜尼王朝则在伊儿汗国崩溃之后名义上仍然拥立了一名伊儿汗,但在公元1357年,伊儿汗国的长期敌人金帐汗国发大军攻占了其首都桃里寺(大不里士),丘拜尼王朝,也就是最后名义上存在的伊儿汗国灭亡。之后这些本来就已经高度伊斯兰化的蒙古后裔融入当地不同民族之中。而控制着巴格达的札剌亦儿王朝则一直存在到了公元1430年前后,灭亡之后其部众也融入周边民族,另有一些则融入了哈萨克、吉尔吉斯和乌兹别克等中亚民族。
而金帐汗国则一直存在到公元16世纪,但在公元14世纪末就受到中亚征服者帖木儿的反复入侵,国力也渐渐衰落。公元1420年代,金帐汗直接控制的区域越来越小,汗国开始不断分裂,先后分裂出了喀山、阿斯特拉罕和克里米亚等几个汗国,金帐汗庭直接控制区域只剩下了里海周边的大帐汗国。之后原本受其统治的莫斯科大公国也从公元1472年开始不再向其交税,大帐汗国镇压失败,莫斯科独立。公元1502年,大帐汗国被克里米亚汗国灭亡。
(金帐汗国解体之后的几个国家,其中绿色为喀山汗国,正下方是阿斯特拉罕汗国,左下方是克里米亚汗国)
金帐汗国分裂出来的喀山汗国和阿斯特拉罕汗国则分别于公元1552年和1556年被俄罗斯灭亡。而克里米亚汗国则通过向奥斯曼帝国称臣,勉强维持了存在,一直坚持到了公元1783年。当年因为奥斯曼与奥匈帝国发生战争,无暇东顾,俄罗斯借机将其灭亡。不过金帐汗国因为存在时间比较长,所以形成了一个相对统一的民族,即蒙古人和不同突厥部落以及东欧其它民族混血形成的鞑靼人。目前鞑靼人是俄罗斯境内最大的少数民族,但这个民族也基本没有什么蒙古遗存了,它信仰伊斯兰教,外貌也已经完全欧化。另外还有一些鞑靼人在金帐汗国及其余脉灭亡之后迁入中亚,融入了哈萨克和乌兹别克等中亚民族之中。
(19世纪末的俄罗斯鞑靼人)
五胡乱华时率先统一北方的政权,为何很快就分崩离析了
这里说的应该是由氐族人苻健在公元351年建立的前秦,这个王朝于公元376年左右一统整个北方,更是在383年几近打下整个西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完成北方统一的少数民族。但是同年末其与东晋的淝水之战中,当时的前秦皇帝苻坚以百万大军压境,却被东晋谢家八万北府兵打败,最后导致内部分崩离析,连苻坚本人也被旧部下杀死,以致于前秦灭亡,历时仅仅44年。
实际上,不可一世的前秦为什么眼见其起高楼,又见其楼榻了,这一切的责任都可以归罪到当时前秦统治者苻坚身上。早期前秦丞相王猛去世之前,就警告苻坚不要进攻东晋,可是他却偏不听,以致于酿成灾难,当然,还有政策上的问题。
其中最严重的就是前秦在到处征伐,并入其他民族的之后,没有做出融合措施,比如鲜卑族投降后,只是把首领乞伏司繁压在长安,留其部众全留陇西;前燕被灭后,除去慕容氏皇族及部分关东豪族被迁到关中做人质以外,大部分也还留在前燕故地,这里已经造成了给其他民族伺机而动的基础,苻坚却还分封氐族宗亲,让他们带族人到各地去,此消彼长之间,就此埋下了一颗手雷。
本来如果没有外力破坏,前秦可以一点一点消耗掉这些异族,可是苻坚太急了,急着攻打东晋,导致自己的行军路线被叛徒出卖,在淝水之战中兵败如山倒,于是墙倒众人推,导致了内部各族重新起义,前秦随即分崩离析快速走向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