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河北保定有哪些历史名人
保定是一方文明的沃土,古往今来哺育的彪炳史册的人物灿若星河,在中华文明悠长的册页上不乏保定人写就的不朽华章,其中有一大批对中国历史进程有影响的保定名人。
开启中国原始文明之路的唐尧
唐尧(约公元前21世纪)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首领。相传生于今顺平县西部的伊祁山,故姓伊祁氏。初封于唐(传说在今唐县),号陶唐氏,名放勋,尧为其谥号,史称唐尧。他统一华夏大地,奏响了中华文明的宏远钟声。他制定历法,敬授民时;建造房屋,结束了巢住穴居时代;治理河道,占用大洪水;清正廉洁,创立了传贤不传子的禅让制度。《史记·五帝本纪》说唐尧“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能明驯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万国。”
金台招贤中兴燕国的燕昭王姬职
燕昭王,名姬职(?—前279),战国时燕国国君,公元前311年至公元前279年在位。在燕国生死存亡之际即位,实施人才战略,“卑身厚币”广纳贤士,留下了金台招贤的佳话,使燕国日趋强大,命乐毅率军征伐齐国,几乎灭掉齐国。又令秦开拓展北部大片疆土,设郡管理。创造了燕国的辉煌时期。
燕赵义士荆轲
荆轲(?—前227),战国时期卫国人。为人豪爽,喜好读书击剑,后游历到燕国,燕王喜二十八年(前227),受燕太子丹之托,前往秦国行刺秦王。易水送别,荆轲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歌声慷慨悲壮。在秦王殿上荆轲刺秦王不中,被杀。荆轲刺秦王对后世影响极大,成为燕赵文化“慷慨悲歌”的源头之一。
东汉末年名臣卢植
卢植(?—192),字子干。东汉涿郡涿(今涿州)人,少年时拜马融为师,通古今学问,好钻研精义而不拘守章句。在东汉末年名望甚高,在经学、政治和军事上均有建树。董卓乱政时,他敢于挺身而出,犯颜抗争。著作有《尚书章句》《三礼解诂》。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北征柳城过涿郡,下令:“故北中郎将卢植,名著海内,学为儒宗,士之楷模,国之桢干。”卢植后人以儒学显,以忠义相传,人才辈出。
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刘备
刘备(161—223),字玄德。涿郡涿(今涿州)人。蜀汉昭烈帝,三国时蜀汉政权的建立者,221—223年在位。与关羽、张飞意气相投,在涿结成生死之盟,世称“桃园三结义”。与关羽、张飞带着千余人的队伍,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建安十二年(207),“三顾茅庐”,得诸葛亮辅佐,联吴拒曹,占荆州,夺益州,取汉中,建立蜀汉政权。其“桃园结义”“三让徐州”“三顾茅庐”“甘露寺结亲”“白帝城托孤”等在民间广为流传。
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张飞
张飞(?—221),字益德,又称翼德。东汉涿郡涿人。与刘备、关羽意气相投,结成生死之盟,世称“桃园三结义”。东汉末,张飞、关羽和刘备聚集乡勇起兵涿县。张飞在当阳长坂坡据水断桥,横刀立马,拒退曹兵。进川路上,生获巴郡太守严颜。刘备占领益州后,在巴西(今四川阆中)大破曹操将领张郃。与关羽同称“万人敌”。在民间影响深远,为后人树立了“忠不顾死,义不负心”的典范。
“闻鸡起舞”的一代名将祖逖
祖逖(266—321),字士稚。西晋范阳逎(今涞水)人。青年时和刘琨同在司州做主簿,以豪杰自许,常共被而眠,谈到深夜。半夜闻鸡叫,两人即起床舞剑。即“闻鸡起舞”典故由来。西晋永嘉变乱后。祖逖率宗亲逃往南方。向琅邪王司马睿建议北伐,他率宗族部曲渡江北进,“击楫中流”,发誓收复中原。在北方汉族人民大力支持下,前锋北达黄河沿岸,完全占领了黄河以南地区,迫使石勒不敢渡河。祖逖死后,中原人民十分悲痛,谯、梁等地老百姓为他建立了祠堂。涞水县城内原建有祖公祠,有祖逖塑像。
巧思解算学闻名世界的祖冲之
祖冲之(429—500),字文远。南北朝时期范阳遒(今涞水)人。他收集和阅读了大量天文和数学方面的书籍、文献,学习钻研的同时,进行了一些精密推算和实际测量工作。在数学、天文历法、机械制造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成就。在数学方面,把圆周率推算到3.1415926至3.1415927之间,在世界上最早将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比欧洲早一千多年。所以人们称之为“祖率”。他还编制出《大明历》,是当时比较先进和精确的历法。设计制造了久已失传的指南车,制造了日行百余里的“千里船”。在月球背面有以祖冲之名字命名的环形山。紫金山天文台把他们发现的一颗小行星命名为“祖冲之小行星”。
被称为中国地理学之父的郦道元
郦道元(约472—527),字善长。北魏范阳涿(今涿州)人。自少年时代起,就博览群书,访求名胜古迹,养成了“访渎搜集”的习惯。撰《水经注》40卷,文笔清丽,因山记水,因地记事,不仅描绘山川面貌,而且介绍风土人情、历史古迹和神话传说。为后人研究历史及自然环境的变迁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对中国地理学产生重大影响。为此,郦道元被人称为中国“地理学之父”。
对佛教中国化起到关键作用的慧能
慧能(638—713),亦作惠能。俗姓卢。范阳(今涿州人)。因听人诵《金刚般若经》,心有所感,发愿学佛。在蕲州黄梅(今属湖北省),投禅宗五祖弘忍门下,因做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得弘忍认可,授以法衣。后在韶州(今广东韶关)曹溪宝林寺,开讲佛法,弘扬禅学,提出“识心见性,顿悟成佛”说。开创了极具中国特色的佛教禅宗。禅宗作为佛教中国化的产物,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极为深远。其说教后由弟子们汇编成书,称为《六祖坛经》,是中国人自创的唯一一部佛经。
开创赵宋王朝三百余年基业的赵匡胤
赵匡胤(927—976),《宋史·本纪》载:“姓赵氏,涿郡人也。”《宋史·河渠志》载其父赵弘殷籍贯为“宣祖以上本籍保州(治今保定)”。后周显德六年(959),随世宗北征,收复益津(今河北霸州)、瓦桥(今雄县)等关。周世宗病危时,封其为殿前都点检,成为禁军中的最高统领。显德七年(960)初,率大军前去御敌,行至陈桥驿(今河南开封东北),发动兵变,黄袍加身,代周称帝,创建宋朝,改元建隆,史称宋太祖。登基后开始统一中国的战争,先后平后蜀、南汉、南唐。并亲征北汉,初步结束了五代以来军阀割据的局面,同时务农兴学,慎刑薄敛,与百姓休息,但过度重文轻武、偏重防内,造成宋朝长期的积弱不振。在位16年,庙号太祖。
主持重建保州城的张柔
张柔(1190—1268)字德刚。定兴河内村人。金贞祐年间(1213—1217),曾任金骠骑将军,留守中都路。后降蒙古军,被授予保州(治今保定)等处都元帅。主持重建当时因兵燹荒废的保州城,修整街道,建衙署、民居、军营,引泉入城,疏浚沟渠,排泄污水,使保州成为北方一座军事重镇,燕南一大都会。参与蒙古军队对金、宋战争,屡立战功。
元杂剧“梨园领袖”关汉卿
关汉卿(约1230—约1300)号已斋,一斋,已斋叟。祁州蒲阴(今安国)伍仁村人。“元曲四大家”之一。约在元成宗元贞年间(1295—1296),只身移居大都(今北京)。关汉卿是元杂剧作家中最杰出的代表,其创作题材十分广泛,大多关注社会,力倡人道,诅咒战争,向往和平,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败,着意表现人民。关汉卿的作品在国内外具有巨大而广泛的影响。1958年,关汉卿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关汉卿共创作杂剧60余种,著名者有《窦娥冤》《救风尘》《拜月亭》《单刀会》等,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元代著名戏曲作家王实甫
王实甫(生卒不详)名德信,字实甫。定兴易上村人。约活动于元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所作杂剧今知有14种,现存《西厢记》《破窑记》《丽春堂》三种,《芙蓉亭》《贩船记》各存一折曲词,另存散曲数首。王实甫曾在金朝任县令,声誉颇佳,升陕西行台监察御史。40多岁时弃官隐居,从事杂剧创作。王实甫的杂剧以词藻华丽著称,《太和正音谱》谓:“如花间美人,玉环(杨贵妃)之出浴华清,绿珠(晋代美人)之采莲洛浦。”“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被誉为“花间夺魁之作”。代表作《西厢记》,在艺术性和思想性上有很高成就,对元杂剧和后来的戏剧发展有巨大影响。
明朝第一硬汉杨继盛
杨继盛(1516—1555)字仲芳,号椒山。容城北河照村人,明代著名谏臣。正值严嵩当道,广收义子,结党营私。杨继盛看透严嵩专权窃国、贪婪残暴的本性,决心仿效比干,不惜一死,以求得君之一悟、政之一改。遂上《请诛贼臣疏》,历数严嵩“十罪五奸”,被史家称为“明史上的一篇大奏牍”。严嵩得知后,假传圣旨将杨继盛投入死牢。杨继盛身受酷刑,三年后被杀。在他被害后12年,隆庆皇帝昭雪前代冤案,他被列为遭严嵩所害的8位直谏诸臣之首,赠太常少卿,谥号“忠愍”,建旌忠祠于保定。清顺治皇帝极力褒扬继盛,御制《褒忠录序》《褒忠录论》,清乾隆皇帝曾为其题诗画像。
明末军事战略家孙承宗
孙承宗(1564—1638)字稚绳,号恺阳。高阳西庄村人,晚年居县城南街。明末军事战略家。孙承宗专理边防战守,修筑宁锦200里防线,统领军队11万,功勋卓著,遭到魏忠贤的妒忌,辞官回乡。崇祯九年(1636),后金改国号清,举兵南下,欲困高阳城。孙承宗率家人英勇拒敌,因寡不敌众,城破。孙承宗以弓弦自缢。他的6个儿子、11个孙子也同时战死。孙承宗作为抗击后金的军事统帅,重用并培养了袁崇焕、马世龙、祖大寿、满桂等军事将领,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战略战术。一生著述甚丰,军事著作有《车营百八扣》,文学著作有《高阳集》等。
“清初三大儒”之一的孙奇逢
孙奇逢(1584—1675)字启泰,号钟元,世称夏峰先生。容城北城村人,祖居贾家庄(今容城贾光村)。明末,孙奇逢率领亲族乡人抗击清兵。晚年,孙奇逢讲学于苏门夏峰(今河南辉县夏峰村),兴办百泉书院,广收生徒以教之,从学者数百人,终老于教授著述生涯。从明至清,孙奇逢前后11次被皇帝征召做官,均坚辞不就,被称为“孙征君”。孙奇逢一生专心教授著述,理学成就突出。他初仰陆九渊、王守仁之说,后倾慕程朱理学,终成两派调和论者。孙奇逢与黄宗羲、李颙并称为清初三大儒。
“颜李学派”宗师颜元
颜元(1635—1704)字易直、浑然,号习斋。博野北杨村人。清初儒家、思想家、教育家,颜李学派创始人。颜元一生以教学为业,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教育思想。他和学生李塨创立的颜李学派,讲求经世致用,是清代初期思想领域颇具影响的一个学术流派,提倡“实学”,主张“实文、实行、实体、实用”,与清初官方提倡的宋明理学相对立,在社会上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被称为“颜李之学数十年,海内之士靡然成风”。
以小说《红旗谱》享誉中华的梁斌
梁斌(1914—1996),原名梁维周,蠡县梁家庄人,当代杰出的人民作家。梁斌1930年进省立保定第二师范学校学习,参加过爱国学潮,并亲历家乡的农民革命斗争。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参加地下革命斗争、游击活动,并担任中共蠡县县委领导职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曾任河北省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河北分会主席等职。他一生献身于中国革命事业,是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文学巨匠和造诣精深、风格独具的书法家、国画家。他创作的革命题材长篇小说三部曲《红旗谱》《播火记》《烽烟图》是新中国建立初期最具有代表性的红色经典,深受读者喜爱并广为传颂。
被誉为“材料之父”的师昌绪
师昌绪(1920—2014),河北徐水人,我国著名材料科学家、战略科学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荣获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955年,师昌绪放弃美国优厚的工作和生活待遇,冲破重重阻挠返回祖国。他是我国高温合金的奠基人,致力于材料科学研究,在高温合金、合金钢、金属腐蚀与防护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主持研制出多项国家急需的战略材料及部件,丰富和发展了凝固理论、相变理论、性能评价方法;引领和推动了我国纳米科学技术、碳纤维、金属腐蚀与防护、生物医用材料、镁合金等学科的快速发展;造就和培育了大批材料与工程科学的杰出人才;就我国大型飞机、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新材料研究等重点科技领域发展向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多项重要建议,为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值得学习的做榜样的人是什么成语
关于榜样的成语(描写榜样的成语) 整饬自身做出榜样,以为下属示范。
楷:法式;模:模范。把某种事物当作榜样。古代在招贤纳士方面都是用的什么方式能否举例说明
所谓“招贤纳士”,指的是招收和接纳有德、有才、贤能的人。
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燕策》:“燕昭王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从中可以看出燕昭王招纳贤士的方法是一“卑身,”二“厚币”,也就是说第一要表现出求贤若渴的诚意,要以高规格的礼遇打动人才;第二要给予足够的物质实惠。自古以来,凡是有作为的君主无一不重视人才问题,他们搜罗人才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
自荐
也就是自我推荐。比如 邹忌自荐:公元前356年,齐威王继位,他耽于享乐,不理政事长达9年。出现“诸侯并伐,国人不治”的局面,齐国面临亡国的危险,群臣不敢进谏。邹忌听说齐威王喜欢弹琴。邹忌抱着琴进宫求见齐威王,齐威王见邹忌的手放在琴上却久久不弹,齐威王不耐烦地问邹忌为何抚琴不弹。邹忌说,小人抚琴不弹,大王心生恼怒。可大王您以治国为务,九年来不曾弹奏一回,齐国上下等得太久了。” 并由此提出治国的五项措施,齐国深受触动,他任命邹忌为相治理国政。齐国日渐强大。
荐举
自上而下的官员举荐
汉武帝曾下令:“今或至阖郡而不荐一人,是化不下究,而积行之君子壅于上闻也。且进贤受上赏,蔽贤蒙显戮,古之道也。其与中二千石礼官博议不举者罪。”也就是说,高等级的官员,举荐下面的人才可以获奖励,不举荐的要受处罚。比如武则天时,病重的狄仁杰推荐张柬之作为宰相的人选。
明朝杨士奇推荐了理财名臣周忱,清官苏州知府况钟,领导北京保卫战的兵部侍郎于谦50余人,被称为明代的“伯乐”和人才学家。
- 自下而上的地方荐举
如汉代的察举制,先由地方官员在各地考察、选举人才,然后推举给中央,经过考核合格,入朝为官。被推荐的人需要通过考试才能被录用,保证了竞争的公平,有利于选出真正有才学的人。如公元前130年,汉武帝下诏求贤,菑川国推荐公孙弘赴京,公孙弘后来官至宰相。
查访名士
姜太公:《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姜尚年老时得遇周文王。周文入王出外狩猎之前,占了一卦,卦辞说:“所得猎物非龙非螭,非虎非熊;所得乃是成就霸王之业的辅臣。”于是在渭河北岸遇到太公,与太公谈论后,文王大喜,尊为太师。
此外还有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
门客养士
比如成语“鸡鸣狗盗”讲的就是孟尝君做了秦国的国相,可因为他是齐国公子,所以秦昭襄王不信任他,还听信谗言要杀他。田文养了很多门客,其中有一个门客鳝鱼披着狗皮偷东西,他钻入秦营偷出狐白裘献给秦昭王的爱妾说服秦昭王放了孟尝君。孟尝君逃到函谷关时昭王下令追捕。另外一个门客装鸡叫引得众鸡齐鸣骗开了城门,孟尝君得以逃回齐国的故事。
还有成语“毛遂自荐”中的毛遂也是平原君的门客。公元前257年,秦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平原君到楚国求救,在众多门客中选20人一同前往楚国,毛遂自荐同去。他在楚王面前,临危不惧,凭三寸不烂之舌,促成了楚国与赵国的“合纵抗秦”之盟,解了邯郸之围,赵国得以保存,而毛遂也因此名留青史。
考试选拔
隋文帝开始创立科举制度,唐代科举制度正式确立和完善,科举制分为文举和武举。武举制度创始于唐代武则时期,目的是选拔有武艺的人,考试的科目有马射、步射、平射、马枪、负重、摔跤及军事策略等。文举主要选拨文化方面的人才,考明经、明法(通晓法令者)、明字(通晓书法者)、明算(通晓术算者)、等五十多种科自,后来渐渐演变为只重视明经、进士两科。科举制有利于选拔真正的人才,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对此,唐太宗曾说过:“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
重金延聘
春秋时期,被称“五羖大夫”的百里奚,是秦穆公用五张黑羊皮从市井之中换回的一代名相,他 帮助秦穆公降伏西戎,称霸中原。还有燕昭王筑黄金台,引四方豪杰纷纷归附。三国时,诸葛亮也曾“筑高台于成都之前,以延四方之才”。
其他各种歪招:
挈原来是个天才厨师,烹调出的美食天下无双,更难得的是他有经世治国之才,商汤听说了,派使者去有莘氏国君那里提了想要挈来自己的部落。但有莘氏因为喜欢挈的厨艺,不肯放人,婉言谢绝了。商汤转念一想,改成向有莘氏请求把女儿嫁给自己,附带的条件是,挈要作为陪嫁一起过来。由于此时的商已经是天下数一数二的大诸候国,有莘氏求之不得就爽快地答应于了。
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人才的战略意识,为揽人才,也是采取了各种办法,主要有以上几种,您还知道其他招贤纳士的方法吗?欢迎补充。
保定的名人有哪些
保定名人多多,今天介绍几位开国少将,以缅怀他们的历史功绩。
马卫华:开国少将
马卫华(1919——1985),河北保定唐县人,原北京军区原副司令员。抗战时期,曾任唐县游击大队大队长,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四十二团参谋长等职,参加过百团大战。1943年夏、秋,在神仙山与数千名日本侵略军战斗46次,始终参与指挥,歼敌800多人。是年12月毙伤日军170多人;1944年在保与日军战斗中,危急时刻跳崖,身负重伤,后脱险。解放战争时期,曾任旅参谋长、副旅长、师长等职,参加过张家口保卫战和清风店、石家庄、平津、太原、宁夏等战役。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北京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白志文:开国少将
白志文(1903——1986),河北保定易县人,原河北省军区副司令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红15军团第78师副师长,延安城防司令部司令员等职。参加过五次反“围剿”,在湘江战役中身负重伤,坚持爬雪山、过草地,胜利到达陕北。抗日战争时期,曾任两延河防司令部副司令员等职。解放战争时期,任北岳军区第三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后勤司令员,华北军区军政大学一总队总队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河北省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刘秉彦:开国少将
刘秉彦(1915——1998),河北保定蠡县人,原中共河北省委书记。1932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4年后在北京大学学习。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冀中军区第五军分区三十二团团长,第十军分区参谋长、司令员等职。参加了“百团大战”和冀中反“扫荡”。解放战争时期,曾任冀中军区二十旅旅长,华北军区冀鲁豫军区第六十九军第二○五师师长等职,参加保定一带的多次战役战斗。新中国成立后,担任过国防部五院副院长、河北省委书记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张逊之(1909——1986),河北保定蠡县人,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孟庆山(1906——1969),河北保定蠡县人,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殷希彭(1900——1974),河北保定安国县人,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傅继泽(1918—1991),河北保定博野人,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此外,保定还有多位晋升少将,你知道的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