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杀害冉闵的凶手是谁凶手最后是什么结局
- 魏晋南北朝战争不断,屠夫将军冉闵、白袍将军陈庆之、兰陵王高长恭谁是这一时期战神
- 历史上的冉闵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 为什么有人喜欢吹嘘冉闵这个“屠夫”
- 五胡乱华是杨坚结束的还是冉闵
- 你觉得冉闵、项羽二人比,谁战力更强
- 关于冉闵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 你认为历史上的冉闵是暴君还是英雄
杀害冉闵的凶手是谁凶手最后是什么结局
“网红”冉闵
在互联网普及时代之前,冉闵只是中国历史上一瞬而过的小人物。一般认为:冉闵一生最主要的成就,就是建立冉魏王朝,并且做了三年皇帝。
不过,由于种种原因,冉闵被许多网友所追捧,甚至将其视为拯救汉民族的大英雄,和岳飞等人同列。由于冉闵在传统史书上籍籍无名,但是网络上却拥有很多粉丝,因此,冉闵堪称特殊的“网红”。
那么,这位“网红”最终死于何人之手?此人下场如何?这一切,要从西晋那会儿说起。
冉闵身世
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本是一个庸人,其帝位来源,不过是依靠祖上篡夺曹魏权力,最终让他坐享其成。司马炎登基后,在朝廷里大搞奢靡之风。而贵族奢靡,就意味着百姓受苦。
司马炎死后,其子司马衷(史称痴儿天子)继位。由于司马衷生来智障,最终,西晋陷入混乱状态,史称八王之乱。
在贵族压榨以及战乱冲击下,各族人民开始团结起来造反,终于,晋惠帝在位后期,西晋境内分裂出成汉、前赵等政权,前赵还相继攻陷洛阳、长安,活捉晋怀帝、晋愍帝两个天子,自此,西晋灭亡。
西晋灭亡后,中原落在了前赵手里,不久,堪称英雄盖世的军阀石勒推翻前赵,建立后赵。
后赵在围剿境内的起义军(乞活军)的时候,俘虏了一个叫冉良的人。石勒见少年冉良与众不同,于是让侄儿石虎收冉良为干儿子,并让冉良改名叫石瞻。而冉良,就是冉闵的亲爹。
石勒死后,石虎做了后赵皇帝。石虎时代,冉闵(当时叫石闵)还为后赵攻打东晋,出了不少力气。
石虎死后,石虎的几个儿子抢夺后赵皇位。其中,石虎的九儿子石遵为了拉拢后赵名将冉闵,向冉闵许诺,如果自己夺来皇位,就让冉闵做自己的继承人。冉闵闻听后心花怒放,特别卖力为石遵打天下,哪料到,石遵坐稳皇位后,压根没履行承诺,这让冉闵恼恨不已。
石遵也担心冉闵会对自己不利,打算谋杀冉闵,不料,冉闵先下手为强,杀死了石遵,同时拥立石遵的三个石鉴做后赵皇帝。而石鉴对冉闵,也怀有谋杀之心。
后赵朝政的动荡,也引发了后赵境内的内乱,冉闵就是在这个背景下,以石鉴(当时已经成为冉闵手中的傀儡)皇帝的名义,发布了著名的《杀胡令》。此时是东晋永和五年(西历349年)。直到永和六年,冉闵才杀死后赵皇帝石鉴,灭亡后赵,而后自立为皇帝,建国号为魏,史称冉魏。
冉魏建立后,其地盘很小,后赵绝大部分地区并不服从冉魏号令,甚至发兵攻打冉魏,而冉闵也主动攻打后赵残留的势力,而在冉魏和后赵势力混战过程中,鲜卑人和氐族也趁机卷入这场混战中。
冉闵之死
东晋永和八年四月,冉闵在和前燕政权(由鲜卑人建立)较量中,由于兵力不敌前燕,最终被前燕将领慕容恪生擒。慕容恪俘虏冉闵后,将冉闵押送到前燕国主慕容儁那里。
慕容儁本想羞辱冉闵一番,不料反被冉闵奚落,于是一怒之下,决定处决冉闵。
永和八年五月,前燕处决冉闵。可以说,杀害冉闵的凶手为慕容儁和慕容恪。
慕容儁在灭亡冉魏后,宣布称帝,并在其在位期间,将前燕帝国的国力推到了一个高峰。
慕容儁去世后,慕容恪受慕容儁生前委托,辅佐前燕小皇帝处理朝政,并在其辅政期间,将前燕版图扩张到最大化。
慕容恪去世后不久,前燕被前秦吞并。
魏晋南北朝战争不断,屠夫将军冉闵、白袍将军陈庆之、兰陵王高长恭谁是这一时期战神
这几个水分太大,个人觉得南北朝还是首推刘裕和慕容垂
上述三人都是属于偶像派流量名将,实际战绩水分太大。白袍陈庆之显然最好,但是仔细推敲后还是有相当大水分。陈庆之北伐时,北魏朝堂经历了河阴之乱的巨大震荡,胡太后毒死孝明帝,尔朱荣杀胡太后和百官,扶持元子攸为孝庄帝。北魏朝堂可以说是人心惶惶,其对阵的是孝庄帝新立的兵将。
而当时北魏最能打的无疑是尔朱荣,实际上尔朱荣前期故意躲在北方不南下,有想借陈庆之削弱孝庄帝意味。等到陈庆之打下洛阳达到目的之后就南下,然后陈庆之被打败,北伐失败。虽然双方兵力对比上尔朱荣有绝对优势,输很正常,但至少是没法再神奇了。
武悼天王这些年网上人气很高,最难得出手的是苍亭之战,但双方兵力相等,对手还是六部杂胡联军配合和协同能力较弱。他跟石虎儿子石衹就邺城和襄国进行拉锯战多次,最后是靠对手这边刘显造反,杀石祗才笑到最后。但也因双方“无月不战”,打的兵疲师老,接着慕容燕南下,终于碰到个真正的名将慕容恪,结果被人家以“连环马”之计擒杀,身死国灭。
至于兰陵王,更是不够格,这家伙丫的就是个冲将,带领骑兵冲在最前面去救场,有这样的总指挥官吗?反倒是跟他搭档的段韶和斛律光是这两个都是公认的名将,真正的指挥官应该这两人。特别是斛律光,北齐真正的柱石,他与北周韦孝宽两人可以说是当时的瑜亮,双方“相爱相杀”精彩程度丝毫不亚于高欢宇文泰。
如果说南北朝名将,南方毫无疑问是宋武帝北府军刘裕。刘寄奴对内消灭桓楚、西蜀、卢循、刘毅、司马休之等割据势力,完全统一南方。对外,两次北伐取得了朱元璋之前最辉煌的北伐成果。灭南燕、后秦,却月阵以步克骑,2000步兵大败北魏3万骑兵,真的可以说是“气吞万里如虎”。
刘裕而且知人善用,手下发掘出沈田子、王镇恶、朱龄石、檀道济等。而且个人在历史上也有追着上千人砍的武力,真的是个狼灭,比狠人多三点,还横!
北方名将也很多,但慕容垂是个名将杀手。慕容垂跟前面提到的慕蓉恪,都是燕景昭帝慕容儁的弟弟。年轻时就跟随慕蓉恪东征西讨,但侄子继位后对他非常忌惮,再加上诬告谋反而出奔投靠前秦苻坚,在苻坚淝水之战失利后,又复起反叛,重建后燕,并一度基本上统一北方,一生硬仗、恶仗无数。
更难的的是他击败对手中有恒温、石越、刘牢之、拓拔硅这些世之名将和枭雄,含金量非常高,不折不扣的名将杀手。
历史上的冉闵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冉闵(约生于公元322年左右,卒于公元352年6月1日),汉族,建立魏,公元352年与鲜卑作战兵败被俘,被斩杀于龙城遏陉山。
中国历史自夏、商、周以来,一直处于中原华夏文明与周边游牧民族的争锋中,此消彼长,总体来说华夏依靠地域、人口优势占上风,进入中原的游牧民族基本被消灭、驱逐及少量被同化成为汉族的一部分;
商王武丁时派遣军队消灭了河套地区的鬼方、土方及西羌;秦始皇派蒙恬驱逐匈奴修筑长城;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开始发动大规模对匈奴战争,冠军侯霍去病的河西大战、卫青、冠军侯的漠北大战基本消灭了匈奴有生力量,为东汉的燕然勒石最终消灭匈奴奠定了基础;隋唐取代了鲜卑政权,唐太宗远征高句丽,消灭突厥,开启了盛唐,被游牧民族尊奉为“天可汗”成为华夏、草原的共主,后世无人能及;五代十国中原再次战火纷飞,北宋、南宋相继亡于女真、蒙古之手,元末红巾军起义征战30年消灭了入侵中原的蒙古有生力量,明太祖朱元璋统一天下后,派遣大将军蓝玉出征漠北,在捕鱼儿海消灭北元王庭,仅俘虏元贵妃以下7万老弱病残,北元灭亡;清代康熙剿灭漠西蒙古准格尔部,满清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中轰然倒地,伪女真退出历史舞台,直到新中国建立,形成今天的56个民族,汉族占92%以上的人口格局!
因此,从历史风云看,冉闵身处五胡乱华的动乱年代,身不由己,为了生存努力拼搏,最终因各种原因失败,在历史上昙花一现,只能是一代草莽英雄,无法同历代帝王的雄功伟业相提并论!
为什么有人喜欢吹嘘冉闵这个“屠夫”
冉闵就是大汉民族的英雄,是他挽救了北方汉人的命运。提问题者头像是女人,你如果生在那个年代,肯定被胡人先奸后杀再烹蒸烧烤吃掉。对残暴屠杀无辜汉族百姓的异族,用暴力回击就是最正确的选择。
五胡乱华是杨坚结束的还是冉闵
五胡乱华是指从304年持续到439年,发生在中国北方(包括四川在内的西南一带)的一场大动乱。由于参与动乱的群体主要以匈奴、鲜卑、羯、羌、氐等少数民族为主,所以这场动乱又被称作“五胡乱华”。
五胡乱华大致分如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匈奴人刘渊建立汉赵(304年),灭亡西晋(316年),到羯人石勒建立后赵(319年),灭亡汉赵(329年),再到冉闵灭亡后赵为止(352年)。在这一阶段,汉赵(前赵)和后赵先后成为中原霸业,后来由于后赵爆发内乱,冉闵趁机崛起,灭亡后赵,建立魏国,引起北方再度大乱。
第二阶段,从慕容鲜卑灭亡冉魏(352年),到前燕和前秦在中原两雄对峙,再到前秦统一北方为止(376年)。在这一阶段,氐人建立的前秦先是趁后赵分裂之际占据关中,而后在苻坚的领导下,前秦相继灭亡前燕、前凉等政权,统一北方,
第三阶段,从苻坚在淝水之战中大败(383年),到北方再次陷入大分裂,到拓跋北魏再次统一北方为止(439年)。在这一阶段,由于苻坚举全国之力讨伐东晋,结果在淝水遭遇惨败,导致前秦迅速分崩离析,形成后燕、后秦、后凉、西秦等众多政权。拓跋鲜卑趁前秦分裂之际,以蒙古高原为基地建立政权,先击败后燕进入中原,再从中原四面出击,相继灭掉北凉、北燕、胡夏等政权,成功统一北方,与占据南方取代东晋的刘宋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南北朝时代由此开始。
东晋大将刘裕在取代东晋前多次出兵北伐,也先后灭掉南燕和后秦两个政权。也就是说,结束五胡乱华局面的人不是杨坚,也不是冉闵,杨坚是结束南北朝时代的历史人物,冉闵则是结束后赵王朝的历史人物,真正结束五胡乱华局面的历史人物是南方的宋武帝刘裕和北方的北魏太武帝拓跋焘。
你觉得冉闵、项羽二人比,谁战力更强
首先要看如何理解战力二字,是个人武技的能力,还是统军作战能力呢?当然,此时我们也可以一起从这两个方面对比一下二人。
我们先从从个人武技说说项羽吧,《史记·项羽本纪》中描写项羽跟项梁起事之时,项羽在会稽郡守殷通府中大开杀戒,这样说到,郡守府内“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慴伏,莫敢起。”试想一下,项羽杀死的是谁?大秦国的郡守!郡守府内的护卫队会是一些乌合之众么?当然不是,当时陈胜吴广已经起义,作为郡守的殷通不会忽视自己的人身安全,自己郡府的防卫力量肯定挑选的精锐队伍,但即使如此,还是被项羽以一己之力,砍杀百人,令人“莫敢起”!其个人战斗力堪称恐怖。
相比项羽而言,翻遍《资治通鉴》与《晋书》也未能找到记载冉闵单兵作战能力的史料。当然我们不排除事实存在但史料未载的情况。但目前来说,项羽的个人战斗力看上去更强一些。
我们再看两人的统帅能力。根据可考史料记载。冉闵最大规模的一场战役应当属其帅十万大军攻打襄国,最终的结果却是:姚襄、悦绾、石琨等三面攻之,祗冲其后,闵师大败……。再反观项羽,巨鹿之战率楚军十万,能够生擒王离,逼章邯率二十万秦军投降,直逼咸阳之时已将楚军壮大到四十万之众,足以见得其统帅能力之强!两人高下立判。
当然,单以一例战役判定一个将领的统帅能力有些武断甚至不公,但是从史料中的描述记载来说,项羽的名号响亮程度远远高于冉闵,这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在大部分人的眼里,项羽还是要强于冉闵的。
关于冉闵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冉闵是一个被现代人别有用心包装出来的历史网红。
如果大家真的喜欢研究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何妨去查证一下史籍中记录呢?又不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
真正的英雄人物不去宣传,反而把一个残忍好杀之人美化成民族英雄,用心险恶啊!
你认为历史上的冉闵是暴君还是英雄
冉闵是一个典型的“人造英雄”,他先是在后赵之石虎手下当差十几年,打击了自己同胞;石虎死后,又因为争权夺利,打击自己当初的朝廷同僚;他还数次用兵,把自己越打越穷,最后败在慕容恪的手中,结束了自己扭曲的一生。可是就因为他敢于对胡人举起大刀,被一帮人塑造成了反对奴役、反对侵略的典型人物,不惜甚至给他编造战功。这样的一个人,跟英雄一点儿都不沾边,甚至说他是暴君他都没有资格。他顶多,就是一个没有理想的武夫而已。
冉闵初期:给石虎当孙子,成为羯族的鹰犬
冉闵能出现在后赵的舞台上,是因为自己的父亲冉良。冉良是个少年英雄,在陈午的乞活军中非常活跃,11岁时就带领族人抵抗胡人。12岁时,陈午战败,冉良被石虎看中,改名石瞻,收为养子。此时显然冉闵还没有出世。后来冉闵出生,长到8岁时,深得石虎喜爱,开始在军中历练。在昌黎之战中,石虎被初出茅庐的慕容恪击败,而冉闵一军独全,这让他声名鹊起。此后,冉闵在后赵军中继续立功,成为了可以影响朝局的大臣。
需要注意的是,石虎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他不仅与慕容鲜卑建立的前燕为敌,更与江北的所有汉人武装为敌。很难想象,从冉良12岁,到冉闵成年,这大约30年的时间里,这二人的战功,只是面对前燕取得的,其中必然包括大量攻伐汉人武装的。此时的冉闵,只不过是后赵屠杀汉人的鹰犬,和抗日时期的皇协军没什么两样。只是由于史书记录的缺乏,让他的罪行得以掩盖。
冉闵中期:争权夺利,杀胡令是不是真的是冉闵对胡人的复仇?
石虎死后,其子石遵自立,没有兑现立冉闵为太子的诺言,结果引起了冉闵和后赵宗室的矛盾,石遵因此而死,冉闵拥立石鉴为帝。石虎另一子石祗在襄国,与姚弋仲、苻洪等想对冉闵下黑手,结果做事不密,被冉闵提前得知,于是抢先动手,干掉了对方。此事加剧了冉闵和石赵集团的矛盾,龙骧将军孙伏都、刘铢组织了三千胡人对付冉闵,石鉴害怕这些人对自己不利,也怕冉闵借题发挥杀了自己,于是让冉闵进宫啥孙伏都等人。结果冉闵从凤阳门杀到琨华殿,只砍得横尸遍地,血流成河。
孙伏都死后,冉闵害怕胡人势力对自己不利,于是发动了“杀胡令”。“杀胡令”是分三个步骤的,第一步是冉闵下令对都城中手里有武器的胡人格杀勿论。结果很滑稽,胡人有的攻破城门而走,有的翻越城墙而走,冉闵手下的部队竟然拦阻不住,逃亡者不可胜数。然后冉闵发布第二令:“与官同心者留下,不同心者听任各自离开。“结果是百里之内的汉人回来了,胡人却大部分都走了。冉闵于是发布第三令,让汉人可以任意斩杀胡人,并且拿着人头来领赏。他自己也是带领亲兵卫队,亲自斩杀胡人。造成的后果就是,后赵境内,所有汉人杀胡人杀红了眼,几十万胡人因此而死。
杀胡令是后人给冉闵贴金的主要事迹,说是冉闵此举是为了给汉人报仇。但是实际上,“杀胡令”仅仅是冉闵为了夺取权力而进行的一场政治清洗,和民族仇恨根本不沾边,冉闵只是利用了汉人对胡人的仇恨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在《晋书》、《魏书》、《资治通鉴》等史料中,关于为什么冉闵要发动“杀胡令”,都会说一句“闵知胡人不为己用”。也就是说,冉闵是因为胡人和自己不一条心才杀他们的,而不是因为给汉人报仇。而且需要指出的是,“杀胡令”中死得汉人也不少。以上的不光是长得像胡人的汉人也被杀死。还是以上的三本史料,都提到了一句话:“晋人貌似胡者多亦滥死。”,或者“高鼻多须滥死者半”。这样的记载,让我们想到了另一个词:杀良冒功。
冉闵称帝:是否曾经让东晋王室回归
记得以前曾经看过一些材料,说冉闵在屠戮胡人之后,曾经希望晋朝王室回归中原主持大局,结果东晋没理他,他才称帝。很抱歉的是,这段原文我已经找不到了,反正确实有这种说法。后来查了一下出处,发现这种说法,最早是出现在抗日战争之前的一部文言评书。而这个时候,是冉闵被慢慢推向神坛、开始被塑造成“民族英雄”的时期,所以不足为信。真正的历史事实是,公元350年,冉闵杀石鉴,司徒申钟、司空郎阗等四十八人尊冉闵为帝。而冉闵真正谦让过一次的,是自己的战友兼对手李农,根本没有东晋什么事儿。
冉闵之死:两个字的玄妙之处
冉闵之死没有争议。公元352年,冉闵在筹粮时和前燕名将慕容恪相遇,以一万多步骑混杂士兵对抗对手的十万大军。这一战初期冉闵也算露脸,十次接战十次取胜。可是由于双方实力相差太大,冉闵部队最终不支,再加上自己的宝马累死,冉闵被擒。当了俘虏之后,冉闵面对前燕皇帝慕容儁,曾经说了一句豪言壮语:“天下大乱,尔曹夷狄,人面兽心,尚欲篡逆。我一时英雄,何为不可作王耶!”《十六国春秋》、《晋书》、《太平预览》等书中都是这么写的。但是到了《资治通鉴》里,这句话却莫名其妙的变成了“天下大乱,尔曹夷狄,人面兽心,尚欲篡逆。我中土英雄,何为不可作王耶!”。仅仅两个字的差异,已经看出将冉闵打造成“民族英雄”的趋势,在宋朝已经有了。
写在最后:诡异的“杀胡令”,拼凑的一篇奇文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网络上开始流行一篇所谓冉闵所作的《杀胡令》原文,也称《讨胡檄文》,其中的漏洞简直可笑,随便摘几句就是槽点:“而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这句话很显然是抄的唐朝骆宾王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而且是一字不改的抄;“凡此种种,罄竹难书!”罄竹难书这一成语,出自祖君彦给李密写的《为李密檄洛州文》,同样也是几百年后的事儿了;“中原危矣!大汉危矣!华夏危矣!”这句更离谱,模仿自我党在七七事变之后,1937年7月8日通电全国号召抗日的电文“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还有不少,就不一一列举了。
总结一下
翻遍所有史料,都可以看出冉闵和胡人的恩恩怨怨,没有夹杂半点所谓的民族性在里边。不过是个胡化的汉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刻意激化民族矛盾,给胡人和汉人都带来了灾难。而且此人似乎只会打仗,政治、文化上均毫无建树。所以,如果说他是暴君,简直是辱没了暴君这两个字。再加上他发迹的过程中,双手也是沾满了汉人的鲜血,所以英雄二字更是无从提起。冉闵不过就是个不忠不义的一勇之夫,是一个被别有用心的人刻意推起来一个被扭曲的符号。现在的社会,还是和平发展为主流,刻意拉仇恨的行为,还是不跟风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