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纵横捭阖的谋略 三国

纵横捭阖的谋略(《三国演义》中也是一部智谋纵横捭阖的的历史,你最喜欢哪个谋士)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09-26 03:49:26 浏览7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三国演义》中也是一部智谋纵横捭阖的的历史,你最喜欢哪个谋士

一般来说,谋士都是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的人。因为他们的上面都有主子罩着,所以即使他们的谋略使生灵涂炭,他们也是不会背着什么骂名的。这就是他们的狡猾和阴险之处。若问《三国演义》里的谋士我最喜欢谁,是苟彧。他的谋略好,还不忘初心。他辅助曹操是把曹操当作一个贤相。当他发现曹操有不臣之心时,不惜以死直谏。这真的是很难得的。

《鬼谷子》是伪书吗

古人喜欢作伪书,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希望书籍思想流传天下,而非本人扬名立万。其二,在国家征求失传古籍时,便写伪书求财。 事实上,即便是诸子百家时代,很多古籍也并非创始人撰写,大多出自其徒子徒孙,但是会署上创始人的名讳。

如:《论语》,《庄子》。

《鬼谷子·谋篇》的“谋”有何内涵谋略的程序应怎样去一步步地实施

《鬼谷子》有丰富的谋略思想,《权篇》是《鬼谷子》(《道藏》本)的第十篇,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和《符言》一篇,讲述纵横家的谋略理论,形成比较完整的纵横捭阖的理论体系。上卷的首篇《捭阖》是全书的总纲,主要是讲“道”和阴阳理论,为纵横学提供哲学基础,并将“捭阖”作为游说智术的理论基点,从而展开纵横学说各个方面论点。上卷的《反应》《内揵》《抵巇》《飞钳》《忤合》五篇,主要阐述纵横策士的认识之道与处世方略;而中卷的五篇,即《揣篇》《摩篇》《权篇》《谋篇》《决篇》,主要讲游说的具体方法和技巧。要理解《谋篇》,最好与《权篇》合起来理解,现在常讲“权谋”,或许就是受当时鬼谷子思想的影响,他讲“权”和“谋”。

《权篇》强调论辩过程,要在了解对方的基础上,权衡各种说辞,分析了言说的方式,阐明游说的原则,指明言辞常有的毛病,突出游说要针对对方的特点。而《谋篇》将游说谋略扩展开来,与《权篇》构成姐妹篇,指明“凡谋有道,必得其所因,以求其情”,分析了“相益则亲,相损则疏”的各种情况,指出“制人者握权也,见制于人者制命也”竞争本质,强调引人制宜,“因事而裁之”的游说方略,以及“天地造化,在高与深;圣人之制道,在隐与匿”的隐秘法则。

值得注意的是,《谋篇》比较集中地阐述了纵横家的计谋之道。开篇就说,凡是计谋都要遵循一定的法度,先要弄清原由,以探究其实情,根据实情,以制定上、中、下三种策略,并比较三种策略的优点缺点,然后确定最合适的计策,以便谋划出具体实施方案,只有奇妙之计是才能所向无敌。《谋篇》还分析了相应的状况,比如,事物的变化会带来事情的变故,而事情的变故会促使人去谋划,谋划才能产生计谋,计谋过程产生策略,策略的实施要依靠游说,游说才能进取,进取过程要懂得退却,退却就是有所节制,节制是为了将来更有效地进取。作者仔细分析如何才能更好的筹划好计策。

《谋篇》还对计谋的运用作了详细分析,得出了奇谋比“正谋”更有胜算的结论。在作者看来,正统计策不如奇谋妙策,奇谋妙策的实施可无往不胜。所以,作者建议,对君王游说时,必须与他谈论奇谋妙策,这样才能引起他的兴趣。同样道理,向大臣们游说时,必须与他谈论私情,因为私情能拉近与臣子的距离。而对于亲近的人,情况又不同了,虽然是亲近的人,但如果说有利于外人的话,就容易疏远。反之,如果是外人,如果知道内情太多,就会产生危险。

这种重视奇谋的观点,与《孙子兵法》的“奇正之计”有相通之处,奇计奇谋在较量中更容易获胜。

《谋篇》还认为:圣人运用谋略是隐而不露,而愚人运用谋略是大肆张扬。有智慧的人成事是很容易的事,而没有理智慧的人成事很困难。——这实际上是强调智谋的重要性。

以上,供参考!

战国时期的鬼谷先生有哪些异人之处,纵横百家,古今流传

鬼谷子在史上很神秘,给人的感觉是隐于深山幽谷之中世外高人。但提起战国时的张仪、苏秦、孙膑、庞涓、毛遂徐福等人,大家几乎人人知晓,这些人个个都有精彩的故事,他们全是鬼谷老人的弟子。

鬼谷子其人姓王名诩,民间习惯称为王禅老祖的较多,道家的代表人物,纵横家的鼻祖。

在神话传说中,鬼谷老人还被传为是长生不老的仙家,住在汉滨鬼谷山上。他精通天象,能预测天下的玄机,擅长兵法,布阵排兵,神鬼莫测。潜谋于无形之中,决胜于不争不费。智慧远超过常人,被人们美化成了神仙。

鬼谷子还有一个常人难以做到的优点,即收徒弟不挑不拣,不论资质如何普通平常的人,总能在他那里学到一些本领。

对学生能平等对待,一视同仁,没有博大的胸怀和爱心是难以做到的。这种教学理念至今仍被有眼光的教育者推崇。

对兵法、天文地理及堪舆风水预测未来方面均有独到的研究,会的东西实在太多,他的弟子中也没有人能学全他的本领。

能跟着他学到某一方面的东西,来到现实社会,就能成为了不起的人物。

比如,孙膑庞涓是跟他学武的,这两个弟子全是国家的领兵元帅,分别掌管着齐楚两国的兵马。苏秦是跟他学文的,会治国,后来成了宰相。吕不韦跟着他学经商,不但富甲天下,秦国的治理也离不开吕不韦的帮扶。

鬼谷兵法主张以圆略而致全胜,孙子是主张以方略而致全胜。异途同归,“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他们共认的用兵至高境界。

由于鬼谷智慧在民间的影响很大,后世的评书中,杨家将及呼延庆狄青等人,也常被人们传成是鬼谷先生的弟子。人的寿命不可能从战国活到大宋朝,神化鬼谷子反应了后人对他的崇拜和思念。

因鬼生谷,因谷生子。千年之后的今天,鬼谷子仍然那么令人着迷。

读完了《鬼谷子》这本书有什么体会,感受

第一,《鬼谷子》是纵横家的理论著作,该书属于古代重要的谋略书之一,对于纵横家纵横捭阖的谋略理论和伐交学说有精彩的论述;对于辩士们的游说言辞的阐述以及对于策士的内心修养的描述,显示了鬼谷学说的深刻思想和奇妙的智慧,是值得后世兴趣古代谋略思想的人重点关注的。

第二,《鬼谷子》探讨了天道人道合一的哲理理论,力图把纵横家的谋略学说建立在哲学理论的基础上,这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纵横家理论的深刻性,如果说《战国策》是表现了策士们的论辩实例和纵横家们划交的实际言行的话,那么,《鬼谷子》则是纵横学派的哲理基础和谋略理论,两本书结合起来阅读是了解先秦纵横家学说和谋略思想的重要的途径,也是借鉴策士们的奇妙智慧的理论园地。

第三,《鬼谷子·权篇》详细地论述了饰言利辞的论辩智术,很值得注意。作者对游说作了定义,对游说的言辞修饰作了深入的论述,对游说过程中该注意的语言弱点作了分析,对游说要根据对象的特点使用不同的言辞作了研究。比如,《鬼谷子·反应》《鬼谷子·飞钳》主要是分析游说的方法,即“反应”法和“飞钳”法。按作者的观点,“反应”分“反”和“复”,“反”用以观察过去、知晓古代、知悉对方;“复”用以验知未来、了解当今、知察自身。而“飞钳”法就是利用赞扬、褒奖的方式,让对方得意飞扬,取得对方的信任,以便于钳制、控制对方。

第四,《鬼谷子·揣篇》研究游说的心理技巧,也是现代人必须引起重视的。比如,据作者的看法,“揣”就是揣度对方的真实情况和心里内情。具体包括“量权”和“揣情”,即权量君王天下的权势,揣度诸侯的实情。前者在于:权量财物的有无,民众的多少,富余与不足;察辨地形的险易、利弊,计谋的优劣,君臣的亲疏、贤妄;知悉客卿智慧的高低;观察天象的变化,祸福吉凶;掌握诸侯间亲疏关系,是否可利用;了解百姓心理的向背,他们的安全险恶,他们的好恶爱憎。后者在于:当对方非常高兴时,采用各种办法尽量满足他的欲望,有强的欲望就难以隐瞒实情;当对方非常恐惧时,采用各种方法,增强他的恐惧,人一恐惧就无法隐藏实情。

第五,《鬼谷子·摩篇》研究论辩中的摩探,即刺激对方,使对方能把内在心情表现出来。这在论辩的实战中是非常有用的,值得当今的外交人员和律师等重点关注。比如,作者认为,摩探的关键在于使对方心情外露,所以,“摩”要遵循隐秘的规则。古代善于摩探的人,就像临深渊投钩钓鱼,使鱼比较容易上钩。摩探的方法有各种各样,如有的以平和方式进攻,有的用正义去责难,有的用娱乐而讨好,有的用愤怒以激励,有的用名声来引诱,有的用行为来逼迫,有的用廉洁来感化,有的用信誉来说服,有的用利益来诱惑,有的用谦卑来套取。摩探要考虑周密,要特别注重沟通方式,游说成功在于把握规则、技巧和时机的统一。

以上只是举一些例子说明《鬼谷子》的重要性,说明这本书是很值得阅读的谋略书,《鬼谷子》和《素书》《长短经》《权书》以及《智囊全书》(冯梦龙编著)等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谋略著作,是学习古代谋略的重要书籍,深入阅读是会有收益的。

近几年来,对鬼谷子的谋略思想越来越重视,这也表明《鬼谷子》在当代仍没有过时,仍有探讨和借鉴的价值。

孙权凭借什么三分天下

这是一个好问题,提及孙权,还真一下子说不出有啥值得称道的事。但仔细阅读孙权的史料,就感觉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历史人物。孙权具有非凡的才略,但他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妥协、示弱,这是他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原因。

曹操文采斐然,那诗写得叫一个好,但他绝非靠这个混天下的,雄才大略是曹操成就霸业的根本。

刘备能骑马打仗,诸葛亮坐在小车上一样能打仗。刘备是依靠屡败屡战,凭借着打不死的小强精神,靠死了老江湖,最终找到了一个软柿子,才有了自己的基业。

的确,孙权写诗不如曹操,骑马没有刘备跑得快,但不影响他三分天下有其一。

吴太祖大皇帝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生于下邳(今江苏徐州市邳州)。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

第一,孙权凭借父兄的基业,长江天堑,能够坐镇江东称雄五十多年,这是很重要的因素,但绝不是仅仅依靠这些。

孙策刚刚平定江东,地方士民及宾旅寄寓之士仍然存有异心。

初掌江东,庐江太守李术就公开反叛;宗室内部庐陵太守孙辅通敌曹操、孙暠企图篡权夺位,丹阳太守孙翊和宗室重臣孙河遭到杀害;豫章、会稽等地数万山越也伺机作乱。

孙权面临着很严峻的局势,孙策被刺,本身就说明了当时不稳定的局势有多么严重。

第二,非凡的执政能力。

孙权为人旷达开朗、仁爱明断,崇尚侠义,喜欢供养贤才。很小就跟随在其兄孙策左右,经常参与军队内部的决策,其才能令孙策自叹不如。

每当宴请宾客,孙策总是回过头来,看着孙权说:“这些人,以后都是你的部下。”此时的孙权还在吴郡读书。

建安元年(196年),孙策夺取丹阳、吴、会稽三郡,十五岁的孙权被任命为阳羡(今江苏宜兴)县长,先举孝廉,后举茂才,代理奉义校尉。

建安五年(200年),孙策被刺杀身亡以后,孙权受命接受其职位,当时才十九岁。孙权被东汉朝廷册封为讨虏将军,兼领会稽太守,驻守吴郡。

孙权以张昭为师傅,以周瑜、程普等旧臣,统御诸将。先是率军消灭了李术,得其部众三万余人;阻止了宗室动乱;消灭山越六千人,收编万余。

孙权广招贤才,聘请名士,诸葛瑾、鲁肃、严畯、步骘、陆逊、徐盛、顾雍、顾邵等人被招至麾下。既安定了地方大族和宾旅寄寓士人之心,又获得了大量的治国人才,很快就稳定住了江南局势。

建安八年到十三年(203年--208年),孙权三次讨伐黄祖,最终将其击杀,不仅报了父亲一箭之仇,而且吞并了江夏郡大部,并收得大将甘宁。

第三,审时度势,善于决策。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南征,刘琮主动投降,刘备被打得大败。面对曹操大兵压境,东吴内部分为以周瑜、鲁肃为主战和张昭为首主和两派,而且主和派占据上风。

孙权权衡利弊,力排众议,最后决定与曹操开战。以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联合刘备,最终在赤壁大败曹操,确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形。

之后,孙权联合刘备,击败驻守南郡的曹仁,将曹操势力赶回到襄阳附近。

建安十五年(210年),孙权派遣步骘为交州刺史,挥师南征。交州各郡守无不俯首称臣,士燮率领众兄弟奉承节度。唯有刘表所置苍梧太守、也是刘备的故交吴巨,“阴怀异心,外附内违”,被步骘斩杀。

建安二十年(215年),刘备取得益州,孙权派遣诸葛瑾讨要荆州,刘备不从。盛怒之下,孙权以吕蒙为将,连下长沙、桂阳、零陵三郡。刘备亲自率领五万大军奔赴公安,关羽率领三万将士在益阳与鲁肃对峙。

此时,曹操占据了汉中,图谋蜀中。刘备被迫与孙权湘水划界,孙权趁机收回了长沙、桂阳、江夏三郡。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发动了襄樊之战,孙权趁机袭取荆州,得到了刘备治下的南郡、零陵、武陵三郡。至此,孙权占据了除曹操控制的荆州北方三郡之外全部的疆域。

孙权根据时势,每一次完美的决策,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这很难得的。

第四,慧眼识珠,善于发掘和使用人才。

赤壁之战,接受鲁肃的建议,与刘备联盟,而且委任周瑜全权负责,一举击败曹操,稳定了江东的局势;

派遣步骘为交州刺史,顺利占据交州,扩大了东吴的势力;

以吕蒙为大将,趁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的时机,全权负责对关羽作战,一举收复荆州;

以年轻的陆逊为大将,对抗来势汹汹的刘备,在夷陵之战大败刘备,令蜀汉一蹶不振。

从这些战役来看,孙权具有非凡的魄力,用人不疑,这是战役成败的关键。

周瑜、鲁肃、吕蒙、陆逊都能够在不同的时期,做出了杰出的成就,这是孙权善于识人、用人的结果。没有孙权的信任,他们不可能有如此的成就,也证明了孙权具有强大的掌控力。

每次出兵都事关东吴的命运,而且是举国之兵。可以说,每次出兵,孙权都把自己和整个东吴的命运交给了带兵的统帅。如果他们有一点异心和闪失,整个孙吴就会立马崩溃,这需要多大的魄力和信任。

即便是曹操、刘备、诸葛亮都不敢有如此的用兵。每有大军行动,曹操、刘备、诸葛亮都是亲自坐镇,这也不仅仅是便于直接指挥作战,也是避免兵变最保险的措施。

孙权尽管有无奈之举的成分,但也说明了他特殊的驾驭政权的能力。

第五,善于妥协,具备一个成熟的政治家韬光养晦的谋略。

正如题主所说,孙权给人的感觉就是啥也不会,但这正是他的高明之处。

在内,孙权与当地世族豪强妥协,重用陆逊、顾雍等豪门世族子弟为官,将他们的利益与孙吴的利益紧紧捆绑在一起,一荣俱荣,一败俱败,结成命运共同体。

在外坚持联盟,孙刘联盟的存在是对抗曹魏最优先的策略,但孙权使用得非常娴熟。

赤壁之战,依靠孙刘联盟击败了曹操,并且把曹仁从南郡挤走,利用蜀汉的力量牵制曹魏的同时,不断蚕食江北,将势力扩展到江淮之间;

收回荆州后,为防御刘备复仇,在曹丕称帝后,立马向曹丕称帝,结好曹魏,准备与刘备开战时,避免曹魏夹击,腹背受敌。

在刘备发动东征之前,就主动求和,在刘备夷陵战败后,再次与刘备求和。并非孙权惧怕刘备,妥协是最大的政治智慧,是维持生存,图谋发展最高明的策略。

第六,善于笼络人心。

江陵之战,斩杀关羽,夺回荆州,吕蒙居功至伟。孙权任命他为南郡太守,封孱陵侯,赐钱一亿,黄金五百斤。

吕蒙推辞再三,不肯接受,孙权不许。封爵还未颁布,吕蒙疾病发作,孙权时在公安,就把吕蒙接来安置在内殿,千方百计护理,而且下令在全国招募医者,有能治好吕蒙疾病的人,赏赐千金。

孙权尽心为吕蒙治疗,每当医者给吕蒙针灸,孙权就为之难过。孙权想多看看吕蒙,又怕他太过劳累,于是命人凿通墙壁,暗中观看。如果发现吕蒙能够吃下点东西,孙权就很高兴,对手下有说有笑;如果发现吕蒙不进饮食,孙权就长吁短叹,夜不能寐。吕蒙病情略有好转,孙权就下达赦令,让群臣都来庆贺。

后来,吕蒙病情加重,孙权亲自到床前探视,并且请道士为他祈祷,想保全他的性命。

吕蒙最终在孙权内殿病逝,死时四十二岁。孙权悲痛万分,缩食减眠以示哀悼。

吕蒙生前,将其所得的金银财宝和各种赏赐,全部交到府库中收藏。他命令主管人员,待其死后,全部交还给朝廷。他还留下遗言,丧事务求俭约,不得奢侈。

孙权得知后,愈加悲伤。孙权让吕蒙的儿子吕霸继承了他的爵位,并赐给他守家墓的人家三百户,免收田赋的田地五十顷。

孙权不仅仅依靠赏赐来激励将士和臣僚,更善于利用情感来感化、笼络人心。从这一点来看,孙权的确非常人性,也是性情中人,与传说中的刘备善于哭泣,有得一拼。

由此看来,孙权能够坐稳江东五十多年,绝非偶然。孙权实际上是很有政治智慧和军事谋略的,同时,也是情商很高的政治家。积极进取和善于妥协是孙权成功的关键,值得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