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在欣赏书法作品时,如何看一幅书法作品的艺术风格
- 欣赏书法作品主要从哪些方面观察和感悟
- 如何简单、快速评价欣赏一件书法作品的水平
- 为什么现在鉴赏古人书法的图文很多鉴赏当今书法作品的图文很少
- 书法作品该创作和欣赏,价值是用什么来衡量
- 书法作品中,怎样鉴赏书法笔力
- 怎么欣赏书法作品
- 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应从哪几个方面欣赏其美感
- 书协草书委员会主任聂成文,他的“墨点”草书如何欣赏
- 扬州八怪之一金农的书法作品,放到当今书坛你觉得会获奖吗
在欣赏书法作品时,如何看一幅书法作品的艺术风格
书法学,是一项工程。艺术风格不是艺术个性,不可混同。
艺术风格即如下,有北碑或南帖的味道,或融贯南北风格,或纯帖味或纯碑篆籀等。帖包括楷行草或各参半混合,这是风格,但也不是一成不变。这些艺术所谓风格,沒艺术价值,虽美但都拾古人口沬。?
艺术个性才有价值,什么是个性:一般的个性谁都有,如人长相性格一样,但无价值。有价值的书风,是有强烈的个性和建立在传统基根上的特点,才有学术研究价值的书风,如清人金农的漆书,现代李可染酱荡体,明末清初的傳山,还有现争论不休的石虎书书,王冬龄,王镛,白砥等,才可算艺术风格。当然,这些创作作品,还有待时间考验。这是书法历程的第三段阶。
书法的第四阶段,也是人们最难理解的,甚至把他作丑书混同看,读书多而无为而书,
无技巧上的篤拌,无心案之乱杂,随心而出之手札,气息雅而清远,书卷气跃然纸上,这才是书学无为的最高境畀。为第四境。
书法怕俗,怕硬,怕厉利。为有学养润育才有灵性。失去学问支撑,只是技的产物,不可当之艺术欣赏。个人之见。勿喷
什么是书卷气,书卷是人經过长期浸读古典,一生手不释卷,而成的书卷气,装是装不出来的。完
欣赏书法作品主要从哪些方面观察和感悟
1、结字:尊古,有来路,俗一点讲,字好看。
2、线条:线条有质感,刚如刀切斧凿,柔如仙女曼舞。线条要结实,不能随意描写。
3、取势独到老道,通篇作品势态协调,左右横竖乎应协调。
4、章法雅致,富有美感,疏密舒缓得当。
5、节奏明快,包括线条、浓淡、干湿变化既要有度,节奏变化又自然大胆。
6、文气十足,内容形式清新雅致,动静皆佳,静净兼备。
如何简单、快速评价欣赏一件书法作品的水平
如何简单、快速地欣赏或评价一幅书法作品的水平高低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从整体,看章法。
一看正文、落款、钤印是否齐全、合理。二看整体布局是否协调。三看行气特别是正文与落款处的气脉是否畅通。四看韵味是否生动。.
一般情况下,如果一眼看上去顺眼,说明这幅作品品位在中等或中等以上,如气脉流畅、气势和韵味生动,此作品可谓上品。
二,从笔墨,看功夫。.
一看用笔的准确性:是否中锋用笔,点画线条是否到位。二看点画线条是否有骨力(力度)。有骨力,点画线条的墨色就有深度—入木三分;有骨力,点画线条的墨色就有立体感。三看点画线条是否有变化和弹性。
有笔墨功夫,点画线条就有筋有骨,有血有肉。
三,从结体,看风格。
结体,即字的结构及点画安排。一般讲,字的结体不同书法的风格不同。到目前为止,篆隶楷行草五种主要字体经历数千年的演变和传承,已经形成了许多不同风格的代表字体。如楷书中的欧颜柳赵等。符合代表字体的我们称之为“上体“,“上体“的书法结体合理,符合大众的审美需求。不“上体“的字尽管看着点画线条流畅,但不符合传统的法度和规矩。因此,上不上“体“是评价书法好坏的重要标志,也是传统书法与伪书法的分水岭。
四,临帖作品和仿毛体作品,其作品高低应从“形“和“神“两方面去分析。好的作品应该是形神兼备,形似神驻。
.
为什么现在鉴赏古人书法的图文很多鉴赏当今书法作品的图文很少
您这个问题的命题很大,细细一想,其实也简单。那就是说:古人的书法有鉴赏的价值,而今人的书法缺的就是这个价值。导致这种现状的原因非常复杂,我就斗胆尝试着,从以下四个方面予以说明。(本条问答,我将以南宋书坛首要人物,书法家张即之的遗世墨迹作为配图)
- ①上面我说过,古人的书法有鉴赏的价值,其实无非就是技和艺问题。古人书写汉字,由于受书写工具的限制,只能选择毛笔,所以毛笔就成了文人案头的文房四宝之首。古代文人启蒙的第一件事就是学习使用毛笔,写得一手好字是每个文人必备的基础技能。而从技到艺,是需要时间的积累和文化的积淀。就比如,会唱戏是技术,唱好戏就是艺术。再比如会画画是技术,而画好画就是艺术等等,很显然,从技术到艺术,除了个体差异,无一例外都需要时间的积累,所以时间是个最关键最重要的因素。古代文人从启蒙就一直毛笔不离手,何况那个时候,写不好毛笔字是要挨板子的,我听我大伯说过,写不好字那就得挨打,是真打,板子能把手打肿,且还是常事。古代文人一生离不开毛笔,几十年不间断的使用和文化熏陶中,古人的毛笔字从技术上升到艺术,是最合理也是最适合技艺发展规律的解释。古人基于毛笔字,就如同科班出身,今人的毛笔字也只能如同野路子。一个阳春白雪,一个下里巴人,该鉴赏谁的,这不一目了然了!
- ②揭开现象看本质,那就是艺和利问题。既然写得一手好字是古代文人必备的技术,那么古代文人的书法在他们的当下,就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不值得炫耀,古人也不会靠卖字为生。在古代写不好毛笔字,就无法算作是文人,就如同今天的无照驾驶一样让人不可思议。书法只是汉字书写过程中的衍生艺术,在古代就没有和今人一样的书法概念。所有文人写好毛笔字那只是基础技能,所以从古至今,书法都不是一个职业,就如同我们是中国人,会用筷子吃饭一样平常。这也就理解了我们会用筷子吃饭,却不能以会用筷子作为一个谋生的手段一样简单。既然群体默认书法不是赖以为生的职业,那些爱好书法的古人,把书法当做一种爱好,一种崇拜,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书以抒情,书以抒怀,才保持了书法的纯净和儒雅。总之,古代的书法是走进了纯净的儒雅殿堂。而今人的书法,除了缺乏最原始的积累,剩下的几乎都是满身铜臭。所以古人的书法可鉴可赏,今人的书法只能凑合看。
- ③少技无艺还要利——这是现代书法最真实的写照。这也是今人书法永远无法超越古人书法的根本原因。当然这不是书法爱好者的问题,这是历史原因,也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结果。我非常佩服书法效古的概念,这不是迷信古人,而是对整个社会历史以及文化发展脉络的透彻理解。今人太多的书法爱好者,从开始就想着利用书法,意欲通过书法而掘金,这是多么幼稚的的浅薄!本来就缺乏技,而意欲直接跨过艺,直奔利而去。而有很多貌似“聪明”的当今所谓书法家,本身就缺技,而自己就去创造艺,于是各种丑书、射书、吼书、拖把书……轮番亮相,丑态百出。因为无知或许缺乏对文化最起码的敬畏,自己却浑然不知,如同醉汉当街大小便一般丑陋。十几年前,我在西安北关,每到腊月二十三以后,就会有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中医在路边书写春联,我也经常去看,一来二去都互相成熟人了,我说我闲了也爱写写,老中医让我写几个字他看看,我写完老中医一看,只说一句话:你这是钢笔体。老中医说他是最后一批上过私塾的,也是最后一批用毛笔启蒙的,顺便也说了那个时候为了写好字,没少挨打。老爷子感慨地说,现在人的汉字启蒙就是硬笔,再怎么写,也很难脱离启蒙带来的影响。
古人书法就是今人书法的珠穆朗玛。你可以去攀登,但几乎无法翻越。这不是怀疑今人的能力不如古人,而是今人永久地缺失了古人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
- ④古代那么多的文人,能留存书法且留名至今的,绝不是普通文人,你看颜柳欧赵等等各位书法法家,哪一位不是达官显贵,最起码也曾有为官的经历或者显赫的身世。这也就是民间所说的书法的衔,其实这个衔就是从官衔演化而来。今人为官者,名人,随便一划拉,写得好不好不重要,反正就是价值不菲,而这个价值就来自这个衔,也可以说是名人效应。你看今人的书家,努力的去参加各种展览,拿很多奖,进各种协会,无非就是为了拔高自己,让自己的书法有点衔,有了衔了,才可以顺利的趋利。所以今人书法已经脱离了原汁原味的纯净和儒雅,无法鉴赏了。赏古或者尚古,几乎是书法圈里默认的规则,这也类似于盖棺定论。古人留存下来那些法帖或者各种遗存,是中国文化的珍宝,除了它的历史研究价值,更重要的是文化价值。不论从那个角度说,鉴赏古人书法无疑是正确的。也是最理性的。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是一个敢言,敢于把自我认知分享的书法爱好者。不喜可喷。诚待您的指教!
书法作品该创作和欣赏,价值是用什么来衡量
书法作品该怎么创作和欣赏,价值是用什么来衡量?
首先我们先了解以下几项:
- 书法是一门带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艺术,具有较高的中华民族文化价值。
- 中国书法艺术最高的奖项是中国书法兰亭奖,为其三年举行一次,是中国八大艺术奖项之一。
- 中国书法兰亭奖代表了中国书法的最高价值。
王羲之《兰亭序》
我们了解到了以上几点之后,我们就可以进行书法的创作以及价值回答观点。
我们知道,书法,是世界上少数几种文字所有的艺术形式,包括汉字 书法、蒙古文书法、阿拉伯文书法等。其中“ 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从广义讲,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换言之, 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 涵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写字,使之成为富有 美感的艺术作品。
- 在千余年来,人类对美的追求,人还是人,其骨、其筋、其血、其肉未尝变也,对人体的审美,要求骨肉相称,神形兼备,五官端匀,肢体协调未尝变也,古之美女,如西施、王嫱、太真、飞燕,虽肥瘦长短,各不相同,如冠之以时装,乃不失其美,只是时代风貌不同而已。
所以,书法的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书法外在
书法艺术地真正价值就在于借助于外在的形式,显示出一种内在的个性,情感,生气,风骨和精神。
2.重学问气
品本质上的笔墨功力之外的其他诸方面的学养气息。一件书法作品能否让人咀嚼出品位,这就要靠“学问气”说话了。欣赏者以从作品线条中窥探作者的一切:从线条修养到意趣修养,从书法自身的修养到综合的多侧面的诗、文、书、画、印的修养。一件富有浓厚学问气的作品,可让人在欣赏过程中步步深入,渐入佳境,感到余味无穷,从而获得丰富的精神陶治。
3.重家数源流原则
一名书家通过对古人书法的悉心临摹,学到笔墨要领,运用到自己的书法创作中去,其作品就会体现出用笔、结构、风格等方面取法上的家数和渊源。作品本身的精与粗、优与劣、雅与俗等问题要衡量,作品形式以下的内容也要过问。某一风格出于古代哪一家?所承者谁?所弃者何?在撷取的同时又糅进了其他的什么路数?等等。这些在建筑、雕塑、油画中被艺术家们视为忌讳的东西,在书法欣赏中却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4.重本心意趣原则
书法作品呈现出的意趣中是否让作者本来的心愿得到自然而然地、不假任何造作修饰的流露。书家创作需要功力,当功力不成问题时,能够心手相应时,就要作者的创作动机、环境、心情等因素而影响创作。没有做作、拘谨、刻意为之的迹象。只有功力深厚者才有可能达到物我两忘、无意于佳乃佳的境界。
综合上述,当然这些之外书法创作者的人品和人格精神也尤为重要,任何艺术家都需要崇高的灵魂和尊敬入古人室的心境去创作;才不会出现像最近书法圈子里的丑书行为大肆横流,难登大雅之堂。
书法学问和历史也有迹可循,一门古人的写字艺术。文字的表现一直在变,但用毛笔书写却流传至今,当今社会现代技术快速发展,电子书写趋势上升,我想我们更需要与自然天人合一般地去发扬这门民族艺术,这才是文化自信里不可多得的艺术价值。
更多文化艺术资讯,请关注头条号“敦煌煮文”交流,文化爱好者,文学创作者,文化研究者。
兰亭书法作品欣赏
书法作品中,怎样鉴赏书法笔力
笔力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这个字有没有力。鉴赏书法笔力,首先我们要知道笔力是怎样出来的,笔力是笔锋与纸的摩擦力产生的,书写时笔锋与纸的摩擦力越大即笔力越大,摩擦力小笔力则小。 笔力也是一种感觉,可能会因人而异稍有差别。
怎么欣赏书法作品
提这个问题的,可以说大多是各行业有一定文学艺术修养和功底,并想扩展自己的爱好和知识范围的朋友,其次是书法爱好的朋友。所以这里就尽可能多的用古代与当代公认的,名列前十位的名家经典真迹原帖为范本,尽量从简从易,多打比方少用术语,以免出现为了解决一个疑问,反而涌出了无数个你说的到底是什么的怪圈。最后也顺便给大家简单解释一下书本上常见提到的"锥画沙,折股钗,篆籀zhou体"。到底长什么样?
一 整体和局部,说的是怎样欣赏。采取远观近瞧的办法。我们看电视剧里面的老奶奶,见到大老远来的亲们的孙女,“快来,让奶奶好好瞧瞧俺的俊闺女,“ 抱紧然后往后轻微一推,仔细端详。没错,欣赏书法一样,先放远处看整体印象,整体就是章法,看个大概,局部就是看结构,笔法细致入微的地方,
举例《伯远帖》《伯远帖》是东晋时难得的法书真迹。远观章法布局灵动,通篇看来,此帖书写气势连贯,结字近扁方,略带横势,有清瘦之感,其可贵之处运用疏密的变化产生开张之体势,左右拉开,有意识形成或相背或相向的结体,并增加左右间的呼应关系,顾盼照应,而又通篇和谐,浑然一体,有如天成。每行字距有远近,有疏有密,每个字都有动态表情,或顾盼、或俯仰,整体章法是“字里金生,行间玉润”。
再近处细看,行笔遒劲,较多地保存了楷书用笔的严谨性,笔画还略微带有隶书的韵味,显得潇洒古淡,再看用笔的主次轻重,如第一行的“珣顿首”、第二行的“从”、第三行的“优游”“始获”第四行的“别”“如”“昨”“永”第五行的“远隔岭峤”。笔墨较重,特别是《伯远帖》第一个字“珣”及稍后书写的“顿首”,这3个字与其它字相较,用笔明显粗重,字形也偏大,显得很有分量具有统领全篇的作用。
二 欣赏书法的奇正相间,错落有致之美,也就是书法章法要有安排变化才好看,我们玩挖坑红四斗地主,先出一个对子,那你手里必须有个更大的天板的对子在接应,要不就让对手给截胡了。书法一样,看下图王铎的《行书再芝园诗轴》。这是他三十七岁写得,第二行“依旧”起头四个字姑且说是”正“,到第五个平字,王铎就开始有章法安排,“平”字突然小了一大半,这都不算,接着出奇的变,“堪”字又突然放大了写,而且斜了,甚至快左边倾斜,像个人快滑倒左边了。这就是是出了个对字牌,既奇又险峻,在快倒之际,下面“理”字偏左错落有致的接应撑一下,力度不够,没事,再下面“竹地润较”几个字由小到大呈梯形椎体再呼应矫正一下。这一行字就稳稳地立住了,又回正了,可以说是有惊无险,妙趣横生。这就是大家风范。让人称奇。试想,如果这几个字平平正正的一溜写下去,是不是就死板,无趣味了?
孙过庭《书谱》说:“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三 欣赏形神兼备,读出神彩飞扬。字形简单,就是笔法结构之外形美,神也简单,就是让你眼前一亮,吸引你目光的出彩的地方。历朝历代以及当下,甚至包括我们自己,临的最多是《兰亭序》,可是,谁敢说他临的最好,像容易,临的出神入化,临出神识的却没几个。赵孟頫,王铎,董其昌都有临本,各具神彩,那么,现当代公认谁最好,白蕉先生,好在临出了神韵,临出了兰亭序里面的味道。比如下面这幅白蕉的作品,能否读出王羲之的韵味。还有下面启功老先生这幅字,就不用多解释了,神采飞扬,真格是人见人爱。
四 相互比较着欣赏,
一是纵向比较,就是和他学的风格的前几代人比较,
如把上面《伯远帖》中的书法与存世唐摹王羲之的书法相比较,从中可寻觅到王羲之书法的一些气息。此帖中的“从”“获”“别”等字用笔没有起笔收笔,也无牵丝引带,与存世唐摹王羲之早期书法《姨母帖》中的“遘”“摧”“剥”等字相比较,就有数笔较为接近。《伯远帖》中的“永”字,与王羲之《兰亭序》中的“永”字相类比,也写得更为潇洒。 现代书画家启功:“王帖惟余伯远真,非摹是写最精神。临窗映日分明见,转折毫芒墨若新。
一是横向比较,和他同时代,同背景,甚至他自己的作品比较。当下书坛,可以说鱼龙混杂,风格众多,但总体无外好好写字和不好好写字两大流派。他们都有各自的宗主碑帖,两派目前一致推崇和临摹的碑帖不多,《李柏文书》当列前几帖,此帖的独特之处是它的主人共写了三张草稿,这里列出两幅比较对比一下。下面第一幅雄深苍劲,用笔虽重拙,但使转灵活,多有隶意,略带章草意蕴。第二幅除多加了几句客套话外,文字一样,但其体势已脱去隶意,以行草相间,洒脱灵动,率意自然跃然纸上。其苍茫意向如大漠烽烟,具有很高的苍凉雄浑之气。两个对比,上面的是对下面的修改,也显示了李柏能同时写多种笔体的高超娴熟功夫。下面一幅草稿性情工整不越上面,但无意于工而神彩畅酣,自然之气又胜过第一幅。对比欣赏,让人思绪联翩,联想当时战火纷飞,战马嘶鸣的大漠边关情境,一种艺术的享受,历史的厚重感油然而生。
五 ,多了解背景丰富欣赏理解,举例《祭侄稿》,不少人说《祭侄稿》写得这样潦草,为啥能列天下第二行书?那是你不了解背景,安史之乱时,颜真卿和堂哥颜杲卿同声讨安禄山叛乱时,颜杲卿与子颜季明两亲人先后罹难,事后颜真卿派长侄泉明前往善后,仅得杲卿一足、季明头骨,你说看到这样的惨烈情景,心情能不难受?写那是那,不可能像《兰亭序》那样心情那样讲究工整。颜鲁公在援笔作文之际,抚今追昔,萦纡忿激,血泪交进,悲愤交加,情不能自禁。颜真卿此文,正义凛凛,有不忍卒读之感,故黄庭坚《山谷题跋》说:“鲁公《祭侄季明文》文章字法皆能动人。”
那字好在哪里呢?了解背景后,下来还是上面方法,退后看全局,然后近观局部,然后再放大细节看精致笔法。通篇使用一管微秃之笔,以圆健笔法,有若流转之篆籀,自首至尾,虽因墨枯再蘸墨,墨色因停顿起始,黑灰浓枯,多所变化,然前后一气呵成。《祭侄季明文稿》既是起草文稿,其中删改涂抹,正可见鲁公为文构思,始末情怀起伏,胸臆了无掩饰,当是存世鲁公手书第一名墨迹
举例这个"围"
如果我们提前不知道是用一指秃笔,也就是作废的笔写的写在纸上,而告诉你字是刻在沙石上,相信没有人会怀疑的,这种形态就叫"锥画沙"。还用解释吗?像用铁锥子在沙石上用力划过,锥画沙也。就这么简单,没那么玄而深奥的道道。但这是千年才出一书杰的颜鲁公的笔下功夫。再说折股钗,是古代的发卡,要说的很快明白,那么就用撑杆跳的杆子最形象,当运动员杆子一撑,弹起那一瞬间的弧形,哪种劲道,刚劲的钢筋般韧性力度。就是折股钗,比如下面“亡姪”二字,
就像钢筋转来挽去的运笔,就是典型的折股钗形态。篆籀体,可以说祭侄稿全篇无一字不是篆籀体,如果具体举几个特征明显的字,那么下面的"刺史",就是十分明显的"篆籀体"
它就是以石鼓文,散氏盘为代表的篆书在行草上的完美融合书体,是指纯中锋用笔,也就是说折股钗,锥画沙只是篆籀体用笔的一部分体现。
以上只是初步的从几个要素,介绍了书法欣赏的切入点,随着眼力的提高,看的作品多了,自然欣赏水平也就更高,所以多看多临,才是提高欣赏水准和写字水平的快速通道。
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应从哪几个方面欣赏其美感
一幅好的书籍作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发现:
首先,要看整体与落款,整体要看布局合理,结构完整,版面干净,落款要符合规范要求,印章大小适宜;
其次,行草书法要用墨浓、涸相宜,留白空间处理恰当,线条粗细搭配均匀,结字优美;
次之,运笔流畅,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有个性,有自己的风格,但又不失书法艺术之灵魂。
书协草书委员会主任聂成文,他的“墨点”草书如何欣赏
虽然我欣赏不来聂主任的书法,但我有些话想说说。
这次百年不遇,甚至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疫情,让我们看到了人类的渺小、脆弱,也使我们普通人得以有机会认真的、被动的与不同文化不同种族的人们在思想上、情感上,对待疫情的态度上等等方面,进行交流,寻求理解和认同。
我不得不承认,同样生活在地球上,文化差别太大了,思想认识、处事态度都差距太大了。我就举一个例子,美国众议院议员德文·努涅斯以及另一位女性议员昨天在参加一档时事评论节目时,观点非常鲜明地呼吁美国不能总是盯着不断上升的死亡数据,而应该尽快复工,他号召大家都走出来尽快去工作,他认为大家像现在这样呆在家里,会因为其他原因产生更大的死亡!
我当然认为他这样说是非常愚蠢的。但问题就在于,美国人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可不在少数,特朗普几天前也说过类似的话语。他们都是愚蠢的人吗?
我想还真是不见得呢,也许站在他们的国家制度、经济状况等等出发点上,站在他们私人的某种诉求点上,也可能是正确的。
这就是我的新思考,把这种新思考结论应用与聂成文先生的墨点书法上,我就想明白了,也就接受了,尽管我还是欣赏不来!
也许这就是新中国大力倡导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精神吧,最起码聂成文先生的书法作品,与那些恶心人的“丑书”比起来,看着舒服多了。
扬州八怪之一金农的书法作品,放到当今书坛你觉得会获奖吗
号称“扬州八怪”之首的清代书法家金农的书法作品,放到当今书坛会获奖吗?我认为绝对会获奖,只是获个奖是毫无意义的事情了,真正的书法大家对那些所谓的“奖项”是不屑一顾的,而且古人也完全不在乎什么奖项,只是安心创作。况且“扬州八怪”这个称号就胜过当代的任何奖项了,
比如“书圣”王羲之,“草圣”张旭,“神笔”王铎,这些称号可是流传千古的,当代书坛的各种奖项,只是对书法家书法创作的一种鼓励而已,并非完全是对书法造诣的认可,只有被世人都赞赏的书法作品才是好作品,仅被某个书协颁奖的作品,未必……。
现在我们谈谈“扬州八怪”,创作了个性鲜明、颇具绘画意趣的画家书法,给书坛带来了新气象。金农之书以正楷、分隶、行草见长,隶书早年结体偏扁、用笔圆浑、风格规整,后变扁为长,由圆转方,有《隶书节临西岳华山庙碑》传世。
而且金农首创漆书,用笔方扁如刷,行笔只折不转,横笔粗长,竖画细短,墨色浓郁似漆,以拙为桥、以苍为妍,极富金石意味,试问一下,这等造诣的书法家的作品放在当代岂有不获奖之理呢?该给金农颁发什么奖项才是当代书坛该慎重考虑的,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