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明古诗词句

清明古诗词句(《清明》古诗前两句感受到雨中行人的什么心情)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0-28 12:42:00 浏览7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清明》古诗前两句感受到雨中行人的什么心情

这是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全文如下: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前两句的意思是,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路上的行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古人清明节即是家人们祭奠故去人的节日 ,也是在春光明媚郊游的季节,诗人小杜,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

诗人用“纷纷”两个字形容的,绝不是大雨,而是细雨。这细雨,也正就是春雨的特色。这“纷纷”在此自然毫无疑问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还有一层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且看下面一句:“路上行人欲断魂”。“行人”,是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是指诗人自己,那么什么是“断魂”呢?在诗歌里,“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绪方面的事情。“断魂”,是形容惆怅失意、暗愁深恨等等。当诗人有这类情绪的时候,就常常爱用“断魂”这一词语来表达他的心境。

我的理解,诗人本该是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但出门在外,又赶上孤身行路,触景伤怀,那就更容易惹动了他的心事。偏偏又赶上细雨纷纷,春衫尽湿,这给行人就又增添了一层愁绪。我理解就是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诗人遇到了绵绵细雨,心境很不好,同时也是思念故去的亲人,也思念家乡,也说明了当时的天气。不知大家发现没有 每到清明节,确实是细雨绵绵,跟人们的心情一样,充满思念。


“清明雨纷纷,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每句减2字,有损原诗意境吗

应“周闻天下直通车”的邀请

答;这样奇葩的问题亏你想的出来,你完全玷污了湖北人文化底蕴;可想而知你的语文成绩一定不咋地。有个成语叫“断章取义”再适合冠名你的。

先不谈对杜牧的千古名诗《清明》的意境理解;你知道语文中讲究的八种语法;主、谓、宾、定、状、补、动、中、的合理搭配吗?多么好的一首名诗,就这样被你糟蹋了;

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诗可谓老少皆宜,童孺皆知,家喻户晓,脍炙人口。许多人都在品味这首诗的独特意境,有的人还“曲径寻幽”去考察诗中的“杏花村”究竟在什么地方,有的人甚至说这是杜牧在城外祭祖回来的路上有感而发写下的一首诗。其实,杜牧这首诗背后还有鲜为人知的曲折爱情故事隐嵌在其中。

杜牧的这首诗是描写他得志时的感叹,大概意思是,在他而立之年邂逅了吴中美少女张好好,而她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才华横溢,并且是闭月羞花。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十年的时间随风飘逝,大概是公元845年的的清明,杜牧来到与湖州一界之隔的池州做一任太守时,他想去赴十前年湖州与张好好的山盟海誓之事,故光阴荏苒,事过境迁,计划赶不上变化,因为杜牧所管辖地区内突然出现了民不聊生,众民造反的事端,而他一介书生,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态,经过九九八十一的磨难,等他平息事态后,竟然过了赴约之期,为此他很是懊恼和忏悔了一夜,于是他在第二天清明节时,他睹物伤情,有感而发,面对淅沥沥下个不停的春雨,写出了感恨伤怀的诗句。

本人也是湖北人,虽然才疏学浅,但绝对不会提出这样的问答题来博取怜悯之心,或换取关注和流量。

以上为个人观点,难免对提问者有所鞭策。

知足常乐2019.3.23日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