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家庭教育中,如何做好初中生家长
- 如何让家庭教育发挥应有的功效
- 中国传统家规家训,究竟积淀了怎样的家庭教育经验
- 老师怎么有效的指导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呢
- 如何建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 家庭教育中,家长如何有效帮助、引导孩子学习和生活呢
- 家庭教育是科学还是经验的积累
家庭教育中,如何做好初中生家长
初中阶段,是孩子成长中最关键的阶段。在此阶段孩子的身体和心理都会发生比较大的变化。因为进入青春期,所以和父母的关系也会变得微妙,有时让家长觉得头疼不好管教。
作为一个初中的班主任,感受最深的就是初中的孩子具有两面性:在老师面前是乖巧听话懂事的好学生,在家长面前却是顶嘴叛逆不听话的调皮孩子。我的儿子也经历过初中阶段,所以对初中阶段的孩子了解比较多。我觉得孩子进入初中阶段之后,家长无论从管理的方式还是思想观念方面,要跟着换位。
帮助孩子了解自己身体的变化,家长自己要了解孩子思想发生的变化,在家庭教育中做到“求同存异”。
初中阶段的孩子进入发育期,会出现第二性状特征。但是很多孩子自己不了解又不好意思问,还有可能通过网络去寻找答案,浏览不良网站。家长最好的做法就是买几本相关的书籍,放到孩子的房间。孩子看到书就会明白家长的意思,一切问题都悄声无声得到解决,避免了尴尬,也容易令孩子接受。
孩子了解了自己身体的变化,而家长要做的是了解孩子的思想变化。孩子进入初中之后对家长的依赖逐渐减少,开始有了自己的朋友圈。也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对父母的要求言听计从。甚至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父母说什么都不对,偏喜欢和父母对着干。当父母和孩子在问题处理上出现分歧,或者是在对待事物的态度上出现分歧的时候,家长最好选择“求同存异”。
例如初中的阶段的孩子都有自己喜欢的明星,并喜欢在卧室里贴这些明星的画像。作为家长即使看不惯,也不要坚决反对。在家里还是给孩子一定的话语权,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这样能够很好的避免冲突和矛盾。
当孩子出现不良的习惯或行为时,“引导”远比“禁止”效果好。
初中阶段很多孩子喜欢对成人和同龄人的行为进行模仿,有时也是因为好奇。例如吸烟、早恋、去网吧、结拜等等。很多家长一看孩子出现了不良的行为或者习惯,非常着急,不是严令禁止就是打骂责备。青春期的孩子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就是逆反,你越不让他这样做,他偏这样做。家长的严令禁止反倒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既然这个办法行不通,我们不妨换成引导。
以孩子吸烟为例,如果你就是告诉他吸烟有害健康绝对不允许他抽。孩子可能当面答应你,但是背后又偷偷跑到角落里去吸。你不妨打开电脑,把那些老烟民被尼古丁侵蚀肺的图片展示给孩子看。这种直观的效果对孩子更有冲击力。当孩子受到震撼之后,再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引导。告诉孩子要爱惜自己的身体,远离那些不良的生活习惯。这时孩子是容易接受的。
当孩子进入初中阶段之后,你不能再是高高在上的“家庭统治者”,而应该是孩子的表率。
初中阶段的孩子喜欢用自己的视角来观察大人,来审视和挑剔大人。所以你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须要做到,否则孩子是心不服,口也不服。
例如有些家长,要求孩子专心致志写作业,自己却坐在客厅看着电视玩着手机。这是你对孩子的要求几乎起不到任何的作用,孩子很可能反驳你一句:你们怎么不学习看书,却光让我来学习?不让我玩手机,你们凭什么玩?你让孩子饭桌上不要吧唧嘴,自己却在盘子里翻来翻去等等。这时你不但要说到他心服口服,还要做得也让孩子认可。单纯靠“镇压”,效果比较差。而且别忘了,孩子有样学样,家长的言行的潜移默化作用不可小觑 。
在关注孩子学习之前,先要让孩子感受到爱。
初中阶段的孩子非常敏感,非常重视细节。有时家长表现得太在乎孩子的成绩和学习,在孩子看来这不是因为爱,是家长给自己的压力。尤其是将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的时候,对孩子的杀伤力是巨大的。
所以先要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爱,孩子感受到了爱才会懂得感恩。一句暖心的关怀,一杯温热的牛奶,一盘削好的水果,多一些夸赞和肯定。当孩子心情烦闷的时候,多给孩子一些理解和包容。让孩子明白微不至的照顾是一种爱,严格的教育也是一种爱。
总结:初中阶段的孩子,正在逐步褪去儿童的青涩,逐渐迈入大人的行列。渴望独立和自由,却又缺少独立的能力,做事容易偏执走极端。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不能替代的。作为初中阶段的家长,也要随着孩子的成长而成长,学习更多的育儿经验,避免自己的过于强势包办代替,也要避免听之任之放任自流。了解初中生的性格特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帮助孩子顺利的度过这段非常时期。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您!
如何让家庭教育发挥应有的功效
把陪伴、示范、纠偏六个字做到位,家庭教育就会发挥奇效
恰如其分是培养孩子经验的精髓所在,过犹不及又是培养孩子失败的教训所在。千万个家庭培养出个性各异的孩子,本属正常,但如果出现“问题孩子”就不正常了。究其原因不是家长不用心,而是陪伴不持久、示范不规范,纠偏没尺度,家庭教育都在六个字上转悠。那么怎样做到恰如其分呢?
1,准备是前提、了解是要害、坚持是关键。
准备,指思想上要有准备,一是物质上的准备,孩子出生后至少半年不能上班,经济来源问题;二是在想象中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人的问题,要有切合实际的规划;了解,主要是对婴幼儿生理、心理的了解,网上、书上知识很多,孩子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带有普遍性,做到知己知彼,争取把新生婴儿及婴儿期、幼儿期的两个主要特征熟记于胸;坚持,是最重要的,是对自己的要求,六年时间是人生成长的重要时期,包含了人生第一个飞速发展期,第一个言语发展的关键期,第一个逆反期,同时也是人的人格形成、自尊情绪修养的修复塑造期等等。这是为人父母一生中控制权力最大的时期,六年时间要按照婴幼儿的发展不同年龄段完成好任务,父母要做到行为举止、语言分寸、社交往来都恰如其分,仔细观察、及时纠偏、及时鼓励才能把孩子培养成你想要的结果。
2,抓住每一个发展关键点。
首先把好新生儿第一关。研究发现,新生儿的动作能力等无条件反射活动多达40余种,常见的就有20多种。新生儿还具有躲避来物、够取物体和同步模仿与反应等动作能力。而且几天内的啼哭含义都不一样,无意识哭、需求哭和要求的哭。所以,在此阶段为建立新的条件反射,形成所需要的新的作息时间变成了可能,养成吃奶、睡眠、活动规律至关重要。
第二,婴儿从出生到3岁是儿童生理发育和个体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是人发展的第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要把抓住大脑的可塑性、可修复性做为重点。婴儿大脑的发展并不是单纯由先天安排的成熟程序确定的,恰恰相反还给后天环境改变和重塑留下了不可多得的空间。同时,婴儿期的大脑还具有一定的补偿能力,假如一侧脑半球受损,另一侧脑半球可能会产生替代性功能。完成三大任务:一是眼、耳、嗅、味觉和手脚协调发展;二是言语发展。许多研究表明,1.5--2.5岁是婴儿掌握母语基本语法的关键期,3岁的婴儿基本上掌握了母语的语法规则系统,木已成舟,后续改变很难。三是引导气质向良性方向发展,纠正遗传因素所决定的不良个性心理特征。
根据婴儿模仿学习、条件反射学习和偏好新颖刺激的学习形式、通过刺激方式促进婴儿感觉知觉的发展、通过示范引起婴儿注意和记忆的发展,根据婴儿气质特征,调整施教方式建立安全的母子依恋关系。
幼儿期,指三至六岁。主要是对婴儿学习技能的深化,具体形象性思维继续发展,逻辑思维开始萌芽。重点任务是促进个性和社会化发展。两大目标:安全度过“第一逆反期”和高自尊心的建立。主要学习方式是游戏,主要完成任务的路径也是游戏。
3.以身作则,因材施教。
第一,要有足够的细心对待新生儿期。了解了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能力,这是父母做主的最好时期,可以按设计的方向添加建立条件反射,把设计的规矩变成自然习惯,这就为下一步抚养打下了基础。切忌一哭全家上,睡觉没昼夜之分,吃奶没时间限制。坚持母乳喂养。
第二,要有足够的耐心对待第一个飞跃期和第一个关键期。婴儿期称之为人发展的第一个飞跃期,其神奇飞跃主要表现是一天一个变化,“三、四抬头。四、五翻身。七坐八爬,十二走路”这是婴儿动作发展的里程碑。同时还是言语发展的关键期,从牙牙学语到2.5岁可以完全掌握母语任务非常艰巨,而且从狼孩子研究表明错过了言语发展期,以后弥补非常困难。所以父母要拿出浑身解数,根据模仿学习、刺激学习等特点,做好示范、做好陪伴和引导,尤其是在孩子气质纠偏上要下功夫。切忌臃肿多刺激物挂满床头,重在于频繁更换不在多;切忌增加新的语种学习,超过了感觉阈限是会伤害大脑的。
第三,要有足够的恒心度过第一逆反期,建立安全的母子依恋关系及高的自尊。人生的两次逆反期的对象都是父母,这是孩子知识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的迸发,是反父母控制的行为。首先,父母要顺从孩子的心理“需求”,更加关注孩子的变化,增加参与孩子游戏活动的频次,特别是扮演社会角色的游戏活动,以满足他们参与社会生活活动的需要;充分抓住孩子寻求的自理能力释放的最佳期,巧用孩子既想摆脱父母又想得到父母肯定的心理,支持孩子整理自己的服装用具,洗自己的小手巾和一些家务劳动,并附以“你真棒”的点赞,这个点赞会给孩子以满足感,提高自主能力的自信心。同时也是真正了解孩子的天赋,确定发展目标的难得机会,如音乐家擅长听觉形象记忆,画家擅长视觉形象记忆,大多数人的记忆属于混合记忆,孩子在自我表现中都会表现出来,根据孩子的天赋、兴趣定向培养就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要利用逆反期是把孩子向正向方向引导发展而不是相反。
从满足到自信、自我认知培养,从信任感再到安全感获得,母子的安全依恋关系就建立起来了。而满足情绪是自尊形成的重要因素,建立儿童的高自尊就不在话下了。
所以,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孩子的人格、气质的好坏也全在父母,进入学校后孩子形形色色的表现都有父母的影子。培养孩子的诀窍只有六个字陪伴、示范、纠偏。学前教育的成功标志是孩子的身心健康、行为规范、情绪稳定、充满信心,而不是学了多少文化知识。
中国传统家规家训,究竟积淀了怎样的家庭教育经验
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有过一个非常旺盛的大家族,他们家从东汉至明清1700多年间,竟然培养出了36个皇后,36个驸马,35个宰相(在《二十四史》中有明确记载)。
他就是山东琅琊王氏家族,而能够让他们家在险恶的官场上顺利的度过各种难关,跨越许多劫难,竟然是靠着他们家的六个字的祖训和家规。
这六个就是:言宜慢,心宜善
王吉曾经是个七品的芝麻官,在官场上有很多的事令他左右为难,很是迷惑,幸运的是他遇到了一位高人,送给他三个字,“言宜慢”在他的的指点后,王吉居然度过了一次次的惊险,在官场上也获得了很好的声誉,官职不断上升,成为朝廷的重臣。
《论语》中孔子讲这样一句话:“言未及之而言,谓之燥”。话说的是,没轮到你讲话时就抢话说,这就是燥。说话是一门艺术,祸从口出,历史上因为说错话而得罪人,甚至付出惨痛代价的人不胜枚举,言要慢,说话前要过过脑子,那句该说那句不该说,经过认真思考后再出口,这样不会因为出口之话而惹出祸事。王吉就是这样通过谨慎,稳重,和冷静练就了成熟大气的人格,而备受尊重,从而达到步步高升。
但是,身居要位后的王吉,排除异己,利用职权打击报复,将政敌整的很惨,害的很苦。比如长史赵珞,就因为与王吉政见不和,被王吉恶意弹劾,最后被罢官归乡,不久就郁郁而终。
这时,那个曾经给他指路的高人劝谏他,“心宜善”,不要整人害人。他听从了高人的建议,痛改前非,客观公正的对待每个人,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欢迎,也在险恶的官场上一生顺利平安。
“言要慢,心要善”,这六个字令王吉终身受益,所以他把这六个字做为家族的家训家规,也使得后代家族中出了36个皇后,36个驸马,35个宰相。
所以,中国的传统家规和祖训,凝结着古人的智慧,更值得我们好好的去学习。
老师怎么有效的指导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呢
今天晚上,一个学生家长哭着给我打电话求助,说孩子在家不听话,不认真学习。一气之下,打了孩子,孩子去了奶奶家。爸爸不理解,孩子的基础不好,想利用假期,多学习,提高一下,孩子可能不理解,不配合,家长不知道怎么办?
爸爸的意思,是借助老师的力量,做孩子及孩子奶奶的思想工作。督促孩子认真学习。我当时很激动,就答应了下来。我又感到难做思想工作。因为孩子的脾气性格已经形成了,一时难以改变。我只好安慰一下他们。现在,想想还是自己的知识有限,不能有效的指导家庭教育。请问一下,怎么办好呢?谢谢???
如何建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很重要,因为父母家长的教育理念,可以影响到孩子方方面面,正确的教育观念,能够对孩子起到正面积极有效的作用,我觉得应该在以下几方面建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第一,孩子的健康、快乐、平安放在首位,而不是成绩放在首位。家长应该站在孩子终生发展的角度去思考,考试的成功不见得是人生的成功。
第二,挫折教育,要培养孩子敢于面对失败挫折,敢于战胜失败的信心。
第三,要给孩子提出合理的期望和要求,顾及到孩子的感受和兴趣,让其能够有上进心和求知欲,让其树立远大的理想。
第四,要让孩子有责任感,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认识到自己遇到的问题要自己去解决,父母不能溺爱和纵容。
第五,父母要注意自己的品行,身教重于言教,你的各种言行举止孩子都可能效仿。作为父母要率先垂范,用良好的品行影响孩子。
第六,优化家庭环境,营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
家庭教育中,家长如何有效帮助、引导孩子学习和生活呢
最有效的方法是以身作则,潜移默化的引导孩子养成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有句俗语说得好,“喊破嗓子不让做出样子。”言传不如身教来得深刻,记得扎实,令孩子佩服。
不光教育孩子如此,教育学生,与同事朋友相处,也都是此理。
家庭教育是科学还是经验的积累
科学和经验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层次。家庭教育一定要在科学的基础上来实施。
很多的经验适合部分孩子,但是对很多的孩子,同样的教育方法去使用,可能效果并不理想,甚至是截然相反的作用。因为每个孩子的天性都是不一样的,所以适合这种天性孩子的教育方法,实施在另一种天性孩子的身上,可能效果就是非常糟糕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自信心很强的孩子,你用赏识教育方法,效果并不理想,反而采用否定的方式来刺激他,可以激起他的雄心。否定的教育方法,你如果用在一个自信心很差的孩子身上,那对孩子就会造成沉重的打击,这种孩子使用赏识教育的效果就会比较理想。这就是同样一种教育方法,使用在不同孩子身上,起到截然相反的作用的典型案例。
所以教育我们说,它首先是一门科学,其次才是一门艺术。至于经验,那只是可以借鉴使用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