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会议营销保健品骗局为何屡禁不绝
打击保健品营销骗局需有雷霆手段
江德斌
面向老年人推销保健品的骗局,今年又有了最新套路。推销者为逃避官方打击,开始变换经营场所,通过电话先与老人约定,再派车将他们送至某地,然后集体前往郊区的观光园,利用封闭的环境,借以销售高价产品。电话营销骗局已经从直接的推销保健品、保险、贷款、高息理财发展到老年证升级、组织低价游等形式,让人“防不胜防”,成了专门针对老人的“城市牛皮癣”。
变换经营场所、低价游、老年证升级等等,这些营销骗局新套路,看似千变万化,实则都是围绕一个核心,最终目的就是掏空老年人的口袋,忽悠他们购买各种没有效果的保健品,从而赚取超额暴利。由于推销者通过各种渠道,掌握了老年人的身份敏感信息,诸如包括电话号码、家庭地址、收入情况、健康状况等,得以有针对性的大打感情牌、健康牌,并向老年人展开电话营销、会议营销、旅游营销等,从而攻破他们的心理防线,将荷包打开。
显而易见,保健品营销骗局能够畅通无阻,跟骗子们熟谙老年人贪便宜、从众心理,游走于政策法律红线,掌握老年人身份敏感信息等有很大关系。虽然近年来各地对保健品营销骗局采取了清理整顿打击措施,一定程度上起到遏制效果,可是骗局并未彻底消失,而是改头换面,由明转暗,以新的骗局套路出现,甚至借助各种新政策、新技术,令人防不胜防。
如今老年人对身体健康非常重视,舍得在保健方面花钱。可他们这代人受限于教育基础落后,普遍缺乏科学素养、理性逻辑、独立思维,又对科技存有畏惧心态,容易被各种“高大上”的推销词汇蒙骗,加之获取正确信息的渠道有限,被骗子们利用封闭环境隔绝外界沟通路径,用各路“专家”来洗脑,以达到非法牟利目的。
而老年人一旦堕入骗局,往往被骗几十万、几百万元之巨,一辈子的血汗钱都没了,甚至诱发老人自杀的悲剧事件,社会负面影响非常大。近年来,时有媒体曝光,各地老年人被骗后,将自己的工资、退休养老金,甚至卖房、借钱,购买巨额保健品,不仅没有达到身体健康效果,反而延误治疗病情,最后落得倾家荡产,甚或连命都没了。
基于保护老年人身体健康、家庭财产,维持社会公正秩序,消除社会负面影响,需要严厉打击骗子,禁绝保健品营销骗局,让老年人免受骚扰。由此可见,对于保健品营销骗局的打击,不能简单采取运动式手段,要对保健品营销骗局进行法律方面的定性,明确司法处罚措施,鼓励民众积极举报,用打击电信诈骗的雷霆手段,依法对其进行严厉惩处。
会议营销保健品算不算违法
要分析他会销过程是怎么操作的,本来会议营销是一个非常好的营销方式,会议营销基本应用在全行业。非常有代表性的是保险、影视、金融等包括阿里的“诚信通”最早时候也是通过把大小老板叫到一起进行会销达成成交的。
而现在会销保健品变得社会观注度高的原因,主要是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销售对象是老年人(本来就是弱势群体);另一个原因是销售保健品的方式极端趋利,套路化(夸大、虚假、欺骗),甚至借用销售保健品的名去非常集资,承诺老年人免费吃保健品,花的钱可得到高额回报、返利。一个保健品可包治百病,一个十几二十岁的小伙就敢说自己是某某大医院的“专家”,去上台演戏欺骗老年人。
这也是在会销保健品,加入了这样的做法,和套路,哪自然要构成非法,甚至是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