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唐国强呕心沥血、摔断锁骨拍出的电视剧《大唐书魂颜真卿》,为什么一直没有播出
电视剧《大唐书魂颜真卿》出品于2008年,到现在已经过去十多年了,还是杳无音信,基本没有播出的可能性了。
2015年的时候,在剧中饰演颜真卿的唐国强在《杨澜访谈录》中提到了这部剧,并为之哽咽不已。
唐国强说,他为拍这部戏倾注了许多心血,甚至摔断了4根肋骨锁骨。为了不耽误进度,唐国强都没着急要酬金。
最终这部戏如期杀青,却迟迟没有过审,拿不到许可证。有关部门的理由是颜真卿这个人物大家并不熟悉,拍出来估计也没多少人看。
这不是扯淡么?
首先,大家不熟悉的历史人物多了去了,以他们为主角的影视作品播出的也不在少数。
比如芈月、巴清在播出前有多少人知道这么一号人物?。
其次,颜真卿的名气是很大的。他不仅是书法家,还是参与平定安史之乱的名将,最后为国殉节而亡,是唐朝中后期非常著名的人物。
退一步,就算很多人不知道颜真卿的事迹,上过学的人至少知道《祭侄文稿》吧,背过“颜筋柳骨”吧。
所以说人们不熟悉颜真卿,这个理由是站不住脚的。可见这部剧不过审,肯定有其他原因,只是不好明讲罢了。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这恐怕就和剧情内容有关系了。
有人说是因为剧情中涉及安史之乱,有些剧情处理不利于民族和谐。不过,并不是所有涉及安史之乱的影视作品都没有过审。亦或是反映唐朝统治的腐败昏庸,但这个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由于这部剧剧情细节未知,所以只能大致猜测一下,但肯定和剧情是有关系的。因为唐国强还提到,颜真卿是一个正气凌然之人,这样的人物都不让播,真是让人遗憾啊。
书法的“魂”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有什么样的文化内涵
书法是国粹,是汉字的美学表现形式。作为视觉艺术,它不仅要求形似,更要求神似。没有神似,书法便是“行尸走肉”,徒有其表。书法并不是纯粹写得好看或不好看的问题,而是在成“书”里有没有耐人寻味的东西,有没有意象和境界,有没有神韵,或者换言之,有没有“魂”——书魂。
书法的“魂”是一种存在,它存在于书法的字里行间,存在于审美全过程中。
我认为,书法的“魂”的存在,既是主观的,也是客观的,它的完美应该是主、客观的一致。
首先,它是主观的。这里有书写者的主观,也有观赏者的主观。书写者的主观,是先行的,必须的,必然的。没有书写者主观的创造性,没有他的灵魂的注入,没有他书法艺术的真善美表现形式,没有精湛的技艺,书法的“魂”是不可能被嵌入的,更不可能显现出来。观赏者的主观则表现在他的欣赏水平上,表现在他的欣赏角度和情绪的渗入,他的美学观点和倾向性。无论书写者的书法如何有“魂”,如果欣赏者不去欣赏,或者偏离正常欣赏,其作品的“魂”都有可能不被读出来。
其次,它是客观的。一幅书法作品有没有“魂”,其艺术标准还是有的,美学标准还是有的。一幅没有“魂”的书法,无论“欣赏者”怎样标榜,其“魂”都是不存在的。这里也有书写者的客观,有欣赏者的客观,这样两种情况。书写者的客观,意思是书写者已经掌握了其塑造“书魂”的能力,他确实在书写过程中注入了灵魂,让自己的书法作品达到极高的境界,神似出来了,“魂”出来了,“魂”带活了书法。欣赏者则的确读出了其中的“魂”,受众能够从中看到“魂”的客观存在,从而使欣赏也上了一个新的净化的高度。
因此,可以这样说,书法的“魂”是书法家和欣赏者受众共同完成的至高无上的艺术观赏境界,它存在于书写者和欣赏者的主观,也存在于现实和历史的客观。它的文化内涵就是在这样的主客观中得以蕴藏和实现。它的文化内涵是多方面的,它从传统中来,通过创造,走向新的文明形态,再形成新的传统,启发和开辟更新的未来空间,如此循环,以至无穷。
书法的“魂”中应有书气、书技和书悟,你对书法的魂如何理解
书法的魂是书法的精神和灵魂,以传统文化核心为根。
书法的魂须依附在精采的作品中,要想写出精采高超的作品,需要一种“工匠精神″。
什么是艺术的“工匠精神″?
在艺术中就是追求精益求精,追求极致。打造最优质的艺术品。
玉不琢,不成器。玉雕大师尤昌明先生说:“作品,乃是精神与艺术的交融,质量放其首,用眼、用心、需将创新与思想的境界融入其中″。艺术赋于万物生命,玉是有生命和灵性的。
玉雕设计是对雕刻匠人艺术功底的考验,将选料时脑海中的意识形态具象到加工料上的过程靠匠心,是对审美的追求。
书法也如此,要在作品中注入崇高的精神内涵需要很好的书法艺术功底,也要靠匠心。才能赋于书法生命,才能很好的表现书法的魂。
(下图为白蕉先生书写的行书作品,劲健多姿,清雅自然。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