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通 青海 丹心 口述 实录交通 实录 口述实录

青海交通·口述实录 | 丹心一片为交通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8-02 00:42:03 浏览11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编者按: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在党的领导下,一代代青海交通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用青春和汗水在青海山川大地上书写绘就了交通发展的壮美画卷。老一辈交通工作者是这段流金岁月的书写者、参与者、见证者,他们的经历独一无二、他们的回忆刻骨铭心、他们的故事感人肺腑,为此,特开设“青海交通口述实录”专栏,通过老照片和交通人的平凡故事,回首沧桑巨变,讲述家国情怀。

峥嵘岁月,薪火传承。只有了解过去,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我们将传承老一辈交通人奉献精神,汲取勇气力量,从历史中找到方向和轨迹,把握时代赋予的发展机遇,彰显新时代责任担当,当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青海的开路先锋。

口述人:陈丹

口述实录:

我叫陈丹,1981年出生于湖北省公安县一个偏僻的小村庄。2004年,从重庆交通学院航海工程系毕业,带着对“三江之源”的美好向往,怀揣奉献交通的一片赤诚,从荆楚大地投身海藏咽喉。时光荏苒,不觉已走过19个年头,这曾经遥不可及的高原已然成为我熟识的故乡。

初上高原

2003年,距离大学毕业还有半年时间,我通过学校举办的双向选择就业招聘会与青海省地方海事局签订了用人协议。当时我对于遥远的青海一无所知,没有考虑高原特殊的气候环境和生活习惯,只是觉得冥冥中的指引让我有了义无反顾的选择。

2004年春节过后,我背上行囊经过三天两夜的奔波抵达西宁,到用人单位实习。实习期间,我才对青藏高原与平原地区的巨大差异有了深切体会,气候干燥,鼻腔里总有血痂,呼吸也有隐隐的刺痛感,走路稍快或慢跑几步就会气喘、心跳加速。饮食上以面食为主,像我这样吃惯了米饭的南方人来说显得尤为不适。但这些不过初体验,记忆最深的是在海拔4300米的玛多县扎陵湖、鄂陵湖开展船检工作,当地气候条件极其恶劣,让人腿脚发软、头痛欲裂、食而无味,我们还将一名因缺氧昏迷的运送船舶的湖南小伙连夜转运至海南州共和县,挽回了一个鲜活的生命。单位的领导和同事对我这个外乡人特别的关心照顾,在工作和生活中给了我很多鼓励支持,让我最终克服种种不适,坚定了扎根青海的信心。每次父母打电话询问生活状况,我都会告诉他们一切安好,免得他们担心。

展开全文

检测船舶(陈丹供图)

快意行舟

2005年,青海水路运输行业初具雏形,海事监管和船舶检验业务还处于起步阶段,这是保障水上交通安全和保护水域生态环境的第一道防线,我深感责任重大。我系统全面地学习掌握海事工作业务知识,对海事船检管理法规谙熟于心,通过加大现场监管力度,加强细节管理和基础管理,有效推进预防预控能力建设。同时强化源头管理职能,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链,有效提升海事可持续发展的能力。19年来,我在海事部门的船舶检验、安全监管、船舶管理、船员管理、通航管理等多个岗位轮番历练,经常身兼数职,通过扎实的学习实战,练就了过硬的技术本领、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一个人在青海,8小时之外的孤独寂寞已然不觉苦涩,那背后的一丝回甘被我反复咀嚼,每每此刻,我便让自己忙碌起来,主动找事情做。我一遍一遍地翻阅资料室档案柜,一张张一片片搜集整理,逐步健全了船舶检验历史档案。我协助领导组建船舶检验工作组,快速构建了全新的检验模式。我抓住海事船检结对共建契机,以“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组织人员培训,提升了验船人员数量和素质。我还组织编写了《青海湖载客船舶检验技术规则》《青海省小型船舶检验规定》,开展通航水域航区划分研究,为船舶航行安全提供基础性技术支撑。在水上安全领域工作多年来,我不断强化船舶全生命周期管理,将全省船舶船龄控制在15年以下,保障了船舶检验质量,确保了全省水域连续30年未发生水上交通安全监管责任事故。我不断地在工作中收获快乐、收获友谊、收获经验、收获成长。

船舶检测(陈丹供图)

日夜兼程

青海各通航水域海事监管和船舶检验业务起步晚、底子薄、专业人才匮乏,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做监督管理的开拓者,也要做一线实践工作的坚守者,我深知这是水上交通安全关口的源头所在,一丝一毫也不能马虎,一时一刻也不能懈怠。每年3月,海事工作就会吹响集结号,开启一年一度的现场巡查和检验征途。青海地域辽阔,各通航水域大部分地处偏远,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路程动辄上千公里。为了抢时间,从三月到五月我都是满负荷运转,行程在公路与码头、航道、船舶之间频繁切换,经常半个月才能回一趟家。白天,我克服高海拔带来的不适,冒着风雨搞巡查、爬低上高钻机舱,顶着强烈的紫外线来回穿梭做实验。晚上,我挑灯夜战查阅规范、汇总数据、开具缺陷、整理资料、事必亲为。两个月下来,头发长了、嘴唇裂了、衣服旧了、鞋底破了,脸上由于紫外线的长期照射呈现斑驳的印记,手掌因为油污的长期浸染造成皮肤的脱落。在青海这个水运欠发达省份,经我巡查的航道达5000余公里,检验检测的船舶达2000余艘次,从未发生过质量安全事故。普通海事人的力量虽小却微光如炬,保障了全省水路运输事业平稳有序发展。

工作中的陈丹(陈丹供图)

情愫萦绕

多年来,青海水上交通实情我了然于胸。水域状况、航道条件、船舶性能都印在脑海之中;大小隐患、各类难题、群众呼声都装在我的心坎里。我积极承担船舶检验和水上交通安全监管重点难点事务,致力于重难点问题突破。在领导同事和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我不懈努力,牵头参与海事局各项工作取得成功。2011年,第一座VHF(甚高频无线电话)基站在重点水域拔地而起;2013年,第一艘大型旅游客船在青海湖下水营运;2019年,第一艘大型铝合金船舶在青海湖建造完工;2020年,西北地区第一家船舶检验技术咨询机构西宁海燕检验技术咨询有限公司挂牌成立。诸多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家人的支持也绕不开我内心深处不为人知的情愫,其中隐藏着对双亲的挂念,对父亲深深的愧疚,对自己深深的自责。

2016年,春风又起、西海解冻、三江复苏,省内营运船舶蓄势待发,我也在这个时候像往常一样奔忙于各通航水域之间,为休眠了整个冬天的船舶听诊把脉。3月底,高位截瘫卧床两年的父亲身体突然恶化,我匆忙回到湖北老家,精心照顾父亲一段时间后,惦记着还没完成的工作,我又赶回船舶检验工作现场、穿梭于船舶之间。5月5日,父亲去世,料理完后事,我怀着沉痛的心情重返岗位,在浓重哀思和繁忙工作中慢慢消化痛苦,虽然没有见到父亲最后一面,但我觉得父亲肯定也支持男儿志在四方,以工作为重。父亲,您看到了吗?您听到了吗?一艘艘船舶按期开始航行,执行运输任务,嘹亮的汽笛声响彻在大美青海上空,划破西海三江的风浪,平稳驶向下一个港点。

工作中的陈丹(陈丹供图)

路遥水蓝

回想自己从业水上交通安全监管生涯,有得有失、有喜有忧,在这个平台上,组织上给了我无限动力和充分认可,我先后被省直机关工委授予建党95周年优秀共产党员,中国海上搜救中心授予全国水上搜救先进个人,中国海事局授予全国优秀验船师和第二届最美验船师,省交通运输厅授予最美高原交通人,交通运输部授予首届最美海事人等荣誉称号。路遥水蓝,我知道自己今后要做的事还很多,跋涉虽难,心不孤单,我要努力向着远方走。2023年,组织上将我调整至青海省交通工程技术服务中心(船舶检验中心)工作。丹心一片为交通,面对新的挑战,我会脚踏实地、挥洒青春,在高原大地书写赤诚,这是我选择的奉献路,也将是我一生的坚守。(林才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