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吭气 实干家 青海 口述 实录吭气 实录 口述实录

青海交通·口述实录 | 不吭气的实干家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8-02 00:42:04 浏览9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编者按: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在党的领导下,一代代青海交通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用青春和汗水在青海山川大地上书写绘就了交通发展的壮美画卷。老一辈交通工作者是这段流金岁月的书写者、参与者、见证者,他们的经历独一无二、他们的回忆刻骨铭心、他们的故事感人肺腑,为此,特开设“青海交通口述实录”专栏,通过老照片和交通人的平凡故事,回首沧桑巨变,讲述家国情怀。

峥嵘岁月,薪火传承。只有了解过去,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我们将传承老一辈交通人奉献精神,汲取勇气力量,从历史中找到方向和轨迹,把握时代赋予的发展机遇,彰显新时代责任担当,当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青海的开路先锋。

口述人:毛万红

口述实录:

我叫毛万红,1976年从四川来到青海成为一名养路工,从此便与公路结下了不解之缘。从道工做起,干过文书、技术员,后来当上了湟源公路段段长。职工们都说我是“不吭气的实干家”,很惭愧,我不爱说话是真的,但说起实干,我们交通人做事情的劲头都很足,大家都是以苦为乐、情系交通、用心工作。从毛头小伙到退休职工,我的双鬓已染上了白霜,青海公路交通发展也经历了沧桑巨变。在寻常人眼里,这不过是一条平凡的路,但对于我来说,公路承载了我工作生涯最美的年华和时光,半个多世纪的一路风烟,留存着许多珍贵的记忆,也成了我人生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

早年间毛万红养路的身影

一辈子干好一件事

2001年,我被任命为湟源公路段段长。“我会尽一切努力把工作干好,决不辜负组织对我的期望。”会上,我对在座的同志们郑重表态。当时,湟源公路段承担着国道109和315线共273公里公路的管养任务,所辖路段是西宁通往海北、海西、海南、玉树、格尔木等四州一市的重要交通通道,养护任务十分繁重。我暗自下了决心:一辈子走好一条路,一辈子干好这一件事。发挥好段长的带头作用,大家自然就会跟着学、照着做,辖养路段养护管理水平上水平、上台阶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制度稳、人心定”,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我制定了一套符合基层而且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管理办法,务实管用的工作制度使全段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在大家支持信任下,我和干部职工一起齐心协力、共同推进公路养护工作。

展开全文

居中者为毛万红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随着交通量的逐年递增,管养公路等级低、病害多的问题不断凸显。我积极倾听职工意见,探讨破解工作难题的方法,理清工作思路,在总结借鉴兄弟省市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经过深思熟虑,大胆推行内部改革,率先在省局第一个推行内部模拟市场化运作的养护机制。这种运作方式就是单位与工区签订养护任务承包合同,定里程、定人员、定养护经费、定指标,计量支付,最后进行价款结算。在收入分配方面,全段实行绩效工资、百分考核、效益挂钩,用人上实现优化组合。由于打破了原有“大锅饭“的工作模式,一时间有的职工很难认同接受,发牢骚、搞小动作的扑面而来。我也是从养路工的岗位上干出来的,理解他们的心情,但是改革的进程谁也阻挡不了,我就一个一个地做思想工作,安抚情绪、耐心解释,慢慢地职工们从最初的不理解到主动配合支持我的工作。通过一个阶段有效改革,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养护成本,促进了养护质量和服务水平的同步提高,单位机械使用费和材料投入也大大减少,新的运行机制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并作为可借鉴经验在省局进行推广。

拉开场子练技术

那几年,业内人士都发现,原有一些养护设备与高原养护作业需求不相适应,养护成本很高。为解决这个问题,我带领职工积极搞创新,拉开场子练技术。2004年,我带领几位技术工人利用原本报废的设备,改装制造出温油罐车,耗材低、效率高,年节约成本3万余元。2006年,针对拌合设备使用成本较大的现状,我和技术人员反复研究,查找降能节耗之策,经过技术改造,运用油锅加热法使用拌合设备,每次使用成本降低3200元。我主张小型机具革新,2008年,牵头设计研制了小型公路清扫车、升降式移动式高杆照明灯、小型养护机具拖车,三项机具革新均获得国家专利。在公路日常养护工作中,我采用级配料新技术、新工艺进行摊铺路面,提高养护质量,延长使用周期。为增加职工收入,我看准公路建设机遇,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依托养护职工的技能优势,先后承揽油路大中修、病害整治、公路界桩预制安装等施工项目,不仅激发职工的积极性而且锻炼了养护队伍。

获得的专利证书

责任在肩冲在前

2003年,我在辖养路段开展封闭式养护施工,连续40多天泡在工地,没休息过一天,有时久站在油路面上腿脚都麻木了,眼睛熬红了,脸也晒得脱了皮,衣服上全是水泥浆,职工开玩笑地说:毛段长像个“包工头”。2007年“环湖赛”第四赛段西海至贵德段,赛前4个小时突发大面积泥石流堵塞部分路面,情况十万火急,我带着保通突击队和机械设备赶赴现场,180分钟清理泥石流256平方米,提前一个小时抢通道路。2008年7月,湟源地区突降暴雨,罕见山洪造成大量的泥石流上路,交通中断。我和职工一起昼夜奋战,在最短的时间内抢通了公路。

凡事为职工着想

我有一个习惯,就是经常下工区和职工同吃同住同劳动,这样能够及时了解情况,发现问题现场解决,在我的带动下,班子成员下一线蹲点包班成为常态。“凡事为一线服务、为职工着想”,我始终想为职工打造一个舒适的外围环境,让他们安心工作生活。2008年,在上级关心支持下创建的“西海规范化工区”,成为公路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踏实干工作是有回报的,湟源公路段连续八年被省厅、局、总段评委先进集体,建成省级文明单位、行业文明单位、文明示范窗口单位、高原千里文明通道文明养护单位。湟源女子工区被授予全国巾帼模范岗,段工会被授予全省“模范职工之家”。我本人也连续多年获得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回首过往,感慨万千。岁月之歌里,我们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开路先锋。抢险保通的路上,我们是昼夜奋战、全力抢险的战士。行人归家途中,我们是无私奉献、甘当路石的守护者。当年我培养的年轻人现在已经可以独当一面了,有的已经走上领导岗位了,但我总是告诉他们,不管走的多远都要记住,脚下的路永远是我们出发的地方。(青海省交通运输厅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