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众人皆醉我独醒,如何理解屈原当时的心境
- 屈原还有其他选择吗
- 为啥会纪念屈原,莫非当时的百姓都能看懂《九歌》、《离骚》
-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你还记得哪些屈原写的诗句
- 古代几千年死了那么多名人,为什么只有纪念屈原的端午节
- 如何解读梅尧臣纪念屈原的《五月五日》
- 如何用时光,流年,穿越写一首怀念屈原的诗
众人皆醉我独醒,如何理解屈原当时的心境
屈原投江殉国前夕作《怀沙》,这首诗,可是屈原一生最后的泣血之作啊!
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 伤怀永哀兮,徂徂南土。 眴兮杳杳,孔静幽默; 郁结纡轸兮,离愍而长鞠。 抚情效志兮,冤屈而自抑。 刓方以为圜兮,常度未替; 易初本迪兮,君子所鄙……
任重载盛兮,陷滞而不济; 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 邑犬群吠兮,吠所怪也; 非俊疑杰兮,固庸态也。 文质疏内兮,众不知余之异采; 材朴委积兮,莫知余之所有……
进路北次兮,日昧昧其将暮; 舒忧娱哀兮,限之以大故!……
在这首诗里,屈原写道: 和煦温暖的暮春初夏时节,草木茂盛,一片葱茏。可是我的心里充满着永远都无法摆脱的哀伤,如同这条大江,一路向南流淌。我看见前方的路一片迷茫,寂静得如同死亡。这几年来,满心的委屈和痛苦堵在胸间,在穷困的生活中又遭受着病痛的折磨。我质问自己,心中的志向和情感是否有错,可我只觉得蒙受冤屈,而且始终自我压抑,黯然神伤。那些小人尽管可以把方的削成圆的,但即使如此颠倒是非,正常的法度和公正的天理还是无法遭到废荒;而改变当初的志向和立场,这是每个君子都应该鄙弃的事……
担重任、居高位的人,却因没有起码的才能而耽误了国家大事;才德在身的君子,却处在穷困冷落的境地而无法展示他的才华。如同村庄里的狗在一齐狂叫,它们的狂叫其实是一种责怪;宫中小人总是这样刁难有才华的人,这是卑劣者们的惯用伎俩。我一向不愿在表面上自我夸耀,很多人因此不知道我的才能超乎异常;如同有用的木材不应该被无情地砍断,众人其实还不知道我所具有的才干……
我真想朝北行进,走向郢都,可天色渐暗已近黄昏;我要排解心头的哀怨和沮丧,越过生死之间的界限,从容地为国殉葬!……
荆楚大地养育的优秀儿子屈原,对这片土地的爱恋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他的胸中始终怀有一个美丽的梦想,这个梦想就是让楚国成为华夏大地上最富饶、最强大的国家,让另外的六国归顺楚国,以最终统一中国,让天下和平繁荣,让所有老百姓都能过上平安富足的生活。
一个已经七十六岁高龄的老人,将毕生的精力献给了爱国爱民、富国强兵、追求和平的事业,最后又以壮烈的一跃以身殉国! 屈原虽然以投江的方式结束了生命,但这决不可理解为是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相反,在屈原的一生中,他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在使命感和责任感方面,他忠于自己的国家,甘愿献出自己的一切。
屈原始终做到正直、清廉,从不随波逐流,还把自己清白的人格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时间虽已过去了近两千三百年,但屈原理想主义和人文精神的光辉,至今仍然照耀着,仍然具有一定的时代价值!
屈原还有其他选择吗
谢邀。面对生死人们会有多种选择,性格决定命运,屈原选择投江自尽,是那个时代的悲哀和无奈,方显屈原的忠贞不屈和伟大人格力量。屈原因爱国而被流放,亲眼目睹郢都败落,写下充满国破家亡之痛的《哀郢》,哀吟:“心婵媛而伤怀兮,眇不知其所蹠?”……痛不欲生,对祖国无限眷恋、忧怨、伤感、徬徨和迷茫,救国理想破灭,报国无门,屈子不知何处可以立足立命?“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诗泪未干,屈原抱石一跃江中,为真理绝不吝惜生命,光明磊落,以死来殉葬自己一生报国理想信念,这一年屈原六十二岁。汩罗悠悠挽离骚,屈子不屈,精神不死,伟大的屈原永远活在我们心里。
为啥会纪念屈原,莫非当时的百姓都能看懂《九歌》、《离骚》
手舞足蹈鼓而歌,
忠诚融入在心窝。
黎民爱戴忠良士,
投粽赛舟祭祀多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你还记得哪些屈原写的诗句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其中以纪念屈原的传说流传最广。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的政治思想破灭,对前途感到绝望,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就在同年五月五日端午节这天,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屈原,名平,出身于楚国的贵族。公元前340年诞生于秭归三闾乡乐平里。他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26岁就担任楚国左徒兼三闾大夫。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屈原离开我们已经有2000多年,但他留下的精华至今仍在民间流传,脍炙人口,经久不衰。其中最能代表他的思想品格的句子就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屈原《离骚》。《离骚》是一首宏伟壮丽的政治抒情诗,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崇高的地位.它作于屈原放逐江南之时,是诗人充满爱国激情的抒忧发愤之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可理解为:道路又窄又长无边无际,我要努力寻找心中的太阳。表达了屈原在追寻真理方面,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和探索积极和浪漫的精神。
屈原另一句非常打动我的诗句是“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这句话出自于《渔父》。
屈原遭到了放逐,在沅江边上游荡。他沿着江边走边唱,面容憔悴,模样枯瘦。渔父见了向他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么,为什么落到这步田地?“屈原说:“天下都是浑浊不堪只有我清澈透明(不同流合污),世人都迷醉了唯独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试想一下,大家都腐败,大家都沉醉,又怎能容得一个清廉、清醒的人呢?被排挤,被放逐是必然的结果,还要落下奸邪的罪名。其实就是在今天这个社会从众心理一直是主流。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能保持““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是多么可贵的崇高品质啊。这句话既表现了屈原出污泥而不染的冰心忠贞,同时也有着不被世人所理解的无奈与痛苦。
还有一句给我留下很深印象的诗句是“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
这句话诗人不是自喻,而是他喻。意思是,为什么这些曾经的芳草”,现在变成的“萧艾”?诗人为往日的君子,今天都变成了小人而慨叹。芳草,好的花草,指高尚的品行,亦指怀有高尚品行的人;萧,萧条枯萎,艾草非好草,没有价值之物。用这两者对比,说明以前自己在楚王那里受到重用,被小人离间,现在落魄在外。这是一个疑问句,紧接着一句诗人就给出了回答“岂其有他故兮,莫好修之害也。”此处表达的是诗人对世人趋炎附势,蝇营狗苟的无奈和惆怅。
其实,屈原留给我们的经典有很多,很难在有限的篇幅里逐一表述。而更可贵的是屈原留给我们的为了追求真理而不屈不挠的精神,出于污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
不知道你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切磋探讨。
古代几千年死了那么多名人,为什么只有纪念屈原的端午节
中国自古至今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无数,英雄豪杰辈出,为什么只有唯一的以人为纪念的端午节作为法定的节日。
我认为主要是屈原的精神和气节以及他对祖国诗词文化的杰出贡献这三个主要原因。
一,屈原的爱国精神是值得后人学习和纪念。
战国时期,战乱不断,作为楚国的闾阁大夫,身居要职,为楚国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岀谋献策,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楚王在听进小人谗言后,把屈原罢官流放后,屈原却没有背叛自已的国家而投靠他国,要知道在春秋战国时期,象屈原这样的人才,多少国家求之不得,但屈原在自己处境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却一如既往热爱已的祖国。在得知自已的国家被秦国攻陷后,屈原含寃自投汩罗江,这种爱国精神是值得后人学习和发扬的。
二,屈原的气节
屈原作为楚国大夫,为楚国人民能过上好的生活,不断向楚王提岀自已的看法和意见,在遭到楚王否决后,仍然坚持不断进言,表现了屈原无私无畏,坚贞不屈的气节,在罢官流放的日子里,屈原不妥协,不自暴,不投敌,表现了屈原高风亮节。
三,屈原的诗词文化成就,屈原作为哪个时代的诗人,创作了很多诗词,开创了诗词的新时代,其中以《离骚》为代表的诗,更有划时代意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而求索。屈原对诗词的探索和贡献是当时那个时代没人能比的。
由于屈原对古代诗词的伟大贡献,一九五三年,屈原被评为世界四大杰岀文人之一。
我们纪念屈原,是因为屈原的精神得到了全民族的认可。我们怀念屈原,是为了发扬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崇高的气节,我们把端午节定为国家法定的节日,就是为了全国人民在纪念和怀念屈原时,发扬屈原精神,振兴中华!
如何解读梅尧臣纪念屈原的《五月五日》
屈氏已沉死,
屈氏,源于刘向《九叹》“览屈氏之离骚兮,心哀哀而怫郁”,指屈原,此后古人多以屈氏代称为屈原。比如杨慎有诗句“树偃申家屋,荷凋屈氏裳”,王世贞有“绕笔江生蕊,芬裾屈氏荃”。
沉死,没于水中而死。如赵蕃《端午》“忠言不用竟沉死,留得文章星斗罗。”
意译为,屈子自沉而去。
楚人哀不容。
楚人,楚国人,这里指楚国的百姓。
哀,悲痛之意。
不容,不为世间所不容。容,容媚之意。小可认为此处应当是指不弯腰,不妥协之意,语出自《离骚》“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意译为,楚人痛其傲然。
何尝奈谗谤,
何尝,反问语气,哪里,并不是,未曾之意。
奈,怎样。
谗谤,诽谤之意,屈原的诗作中可以看到很多“谗”字,比如“众谗人之嫉妒兮”,比如“被离谤而见尤”。
意译为,未曾奈何诽谤。
徒欲却蛟龙。
徒欲,白费力气地做某事,徒劳地去做什么事情。比如张九龄诗句“无恩报国士,徒欲问玄穹。”
却,退,此处指阻挡之意。比如李白诗诗句“却秦不受赏,击晋宁为功。”
蛟龙,兴风雨的的龙,这里指秦国。
意译为:徒然阻拦秦国。
未泯生前恨,
未泯,没有消失,仍然存在之意。比如陆游诗“虽然此心犹未泯,何至死去同蠢蠢。”
生前恨,指活着的时候的遗憾和悔恨。比如赵汸诗句“鹃声似挟生前恨,蝶舞曾忘梦里愁。”
意译为,生前愤恨未消。
而追没后踪。
追,寻求,寻找。指端午节人民纪念屈原,或者是传说中听闻屈原自沉,人们纷纷向水里扔食物。
没,等同于首句的“沉”。也可以理解为照应屈原《九章》中的“临沅湘之玄渊兮,遂自忍而沉流。”
踪,踪迹,可以指精神,情操。甚至可以理解为屈原的尸体。小可倾向于后者。
意译为,追寻屈子行迹。
沅湘碧潭水,
沅湘,沅水和湘水,典故出屈原《湘君》“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后人多用沅湘二字凭吊屈原,如戴叔伦诗“沅湘流不尽,屈宋怨何深”,如陆游诗“半世学骚终不近,空余清梦上沅湘。”
碧潭,碧绿色的深水处。指的就是屈子自沉之处。这个词也可以追到屈原诗里,比如《渔父》“屈原既放,游於江潭”,“长濑湍流,溯江潭兮。”
意译为,沅湘绿波犹在
应自照千峰。
应自,应该,当然会。比如周美成词句“遥知新妆了,开朱户,应自待月西厢。”
照,映照(出倒影)
千峰,众多山峰。比如戚继光诗“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意译为,自会映照千山。
这不是梅尧臣应用的水平,连他的中下水平都没有体现出来,所以,写这首诗时应当有许多人,其中一人官职较高,或者是奸臣,否则梅老先生不会故意放水,写出这样一首毫无情感的诗作。
如何用时光,流年,穿越写一首怀念屈原的诗
怀屈原
离骚泪眼看
端午本无端
粽子千秋在
汨罗一水寒
为什么生不如死?
为什么死后如生?
吃粽子时,
不要忘了江畔行吟的诗人
祝亲朋好友端午快乐!
岁在己亥端午
小万诗斋
永昊
吳震启
诗书日课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