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我们平时读到的那些高考满分作文,它们都真的存在吗
谢系统邀请。
一般地说,这些满分作文都是真实存在的。其理由如下:
第一,我参加过高考作文阅卷工作,我就亲手给了不少满分作文,与我一道参加阅卷的身边的同事,也是每天都会给一些满分作文。
第二,满分作文并非十全十美。只要审题立意扣题紧,思路清晰,层次清楚,结构较好,语言流畅,就可给满分。并不对小毛病吹毛求疵,比如,并不会死盯一个病句,一个错别字等。阅卷领导小组鼓励阅卷老师打满分作文。尽管如此,满分作文是不能轻易给的,阅卷老师批阅后组长还要审阅的。
第三,高考阅卷组每年都会印发高考满分作文。阅卷工作结束时,发给阅卷老师,这个不可能做假的。
第四,参加高考的考生,年龄大都在18岁左右,这个年龄已具备了写作出类拔萃文章的智力。古时候也有,文天祥中状元时年仅19岁,他的《殿试对策》就脍炙人口。当今高考写出的优秀满分文章很多,像我们看到的《历年高考满分作文大全》等都是真实可信的。
浙江满分作文被实名举报,涉嫌利益输送,你怎么看
浙江高考作文阅卷大组组长陈建新,难脱利益输送之嫌。
我们先来看看陈建新的头衔: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副教授,浙江省现代文学学会副会长,浙江省鲁迅研究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写作学会副会长,浙江省大学语文研究会副秘书长,浙江文学院特约研究员,浙江省高考作文阅卷大组组长。
陈建新密密麻麻的头衔中,高考作文阅卷大组组长头衔,看似没啥却很打腰,因为这个头衔掌控着评判高考满分作文权力。
而陈建新在这个位置上一坐就是二十年,因而浙江许多中学邀请陈建新开办高考高分作文讲座,许多媒体平台邀请陈建新直播高分作文讲座,这些讲座与直播会是免费的吗?如果免费,鬼才会相信。
市面上还有以陈建新为主导的大量高考满分作文评析类书籍出售。而今年被举报的浙江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简直就是陈建新主编的《高考作文实战实训》一书中,2019年满分作文《书写自我的生活》翻版。只不过《生活在树上》又加了些生僻字,为一堆名人名言背书。
而陈建新又在第一时间向媒体披露了《生活在树上》的评分过程:第一位阅卷老师只评了39分,第二、三位阅卷老师却评了55分,最终由陈建新拍板为满分,并将此文当做范文评析。
如果浙江考生看到陈建新拥有如此大的阅卷权力,谁都会去听陈建新的讲座,去买陈建新的书。然后了解一下陈建新的喜好以效仿之。
高考能多一分就可能碾压几千人,如果多上5分、10分就已经了不得。关系到自己前途命运之事,谁也会这样追捧陈建新。
难怪曾任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主编,教育部基础教育专家委员会成员的温儒敏教授,前几天,针对这个高考作文站出来说了这样一句话:“高考阅卷评分应当有保密性,所有参与阅卷者,均不得向外透露阅卷情况,这是纪律。这次浙江满分作文,第一时间在刊物上披露,是违规的。”
可陈建新就是违规操作了,让所有浙江考生看到了他拥有如此大的评分审阅权。
而我们再看这篇《生命在树上》,就是简单的名人名言与生僻字拼凑。
嚆矢:hāo shǐ。滥觞:làn shāng。振翮:zhèn hé。肯綮:kěn qìng。孜孜矻矻:zī zī kū kū。祓魅:fú mèi。玉墀:yù chí。婞直:xìng zhí
我们看看这些生僻字,既便是中文系学生估计能认出并知道啥意思的也寥寥无几,《生命在树上》终给人一种不会说人话的感觉。可这就是陈建新的喜好。
《资治通鉴》中曾有两个故事:“吴王好剑客,百姓多创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故事之一:吴王阖闾喜欢剑术,遂在宫中蓄养大量剑客,每天比武练剑,于是吴国百姓热衷练剑弄得浑身是伤。
故事之二:楚灵王喜欢腰肢纤细之人,于是大臣为减肥饿得头晕眼花,上朝都要扶着墙,宫中嫔妃们为争宠,争着不吃饭,甚至多有饿死之人。
这两个故事告诉我们“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而陈建新所好又给浙江高考作文带来什么影响呢?
《南方周末》写了一篇报道:“南方周末记者,查阅了13篇网络上流出的浙江省2017-2019年高考语文高分作文,发现将西方哲学家、近现代作家,作为引证材料最为常见。超半数作文中,出现奥古斯丁、克尔凯郭尔、黑塞、加缪、斯宾诺莎、黑格尔等西方哲学家的名字。”
我们看了《南方周末》的调查,感觉浙江高考高分作文,就像陈建新喜好翻版,能真正选拔出优秀文学才子吗?这对于没听过陈建新讲座、没看过陈建新书籍的学生公平吗?
学生们12年苦读,只为最后高考独木桥一战,为了浙江学子能公平参加高考,建议浙江教育部门:一是不要再让陈建新办讲座了;二是要陈建新在卖书与阅卷中,择其一,阅卷不卖书或是卖书不阅卷;三是陈建新阅卷组长的职务,该挪挪窝了,久居其位容易出现猫腻。
为什么高考作文满分者很少成为作家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写作满分的人,我认为很容易成为一个“套路写作者”而非创作者。
当年,我从小学开始,所有的老师同学都知道我在班上甚至年级里语文水平和写作水平都名列前茅,但是就是考不好,究其原因是每次写作文都不按出题老师的套路来,总是喜欢创新,喜欢玩自己的,所以导致我读书期间语文从来没考过哪怕是班上前三名。
对比而言,我的一些同学,会死记硬背,会研究写作文的书,一个个平时看上去没点才华,反而都考的比我分数高。我虽然郁闷,但还是我行我素,也幸亏成了那个顽固分子,现在我才能真正的热爱写作,并以此为终生事业,反观那些作文写的好的,甚至满分的,如今倒真没一个从事写作方面工作的,更没有一个成为作家。如果非得说沾边的话,那就是去培训机构培训学生写高分作文,和在写汇报材料了。
究其原因,我觉得有以下几点:
一、写满分作文的人对应试作文的模式和套路专研的太投太深,结果自己也被套进去了
带枷锁习惯了,出不来,就成了枷锁的一部分。费尽心机,他脑袋里都是各种套路,各种范式,各种讨好和迎合阅卷老师的东西。就好像是一头拉磨的驴子,拉的久了,也就最擅长转圈了,你让它去千里奔驰跋山涉水,四处冒险,怎么可能。
二、写满分作文的人,往往想象力完全被扼杀,写作的探索欲,进攻欲和兴趣都被阉割了。
他很精明,很求保险,很擅长根据命题来,根本不会去自己冒险探索,不会天马行空,野性奔腾,自由自在的写作,反而是纯粹变成了玩弄辞彩和逻辑,迎合的写作。在写作上成为一个“套路写作者”而非创作者,这样的人怎么能成为好的作家呢?怎么可能走得远呢?
我一个哥们,高考满分作为轰动一时,大学期间写了不少东西也是分光无限,可是到了大学毕业之后,一天到晚就主动的写正面新闻报道题的文章,一副老大的腔调,写得东西丝毫没有生命力和情感,都是溜须拍马,虚情假意,我见他一次骂一次。
网传的中高考“满分作文”是真的吗有没有价值
谢谢悟空小秘书邀请,我觉得网传的满分作文不太可信。
我参加过好几次高考阅卷,高考阅卷是组织非常严密的活动,作文分值那么高,事关万千学子的命运啊。在高考阅卷之前,老师们首先要学习相关制度要求,遵守保密原则,然后在专家的讲解和指导下熟悉作文题目要求及评分细则。专家讲得非常详细,从立意、结构、发展等级等角度逐项解读,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出了预设、给出了解决方案。然后老师们才开始进入评卷环节,评卷之前专家组会给出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样卷,然后逐篇分析给分的依据,这些样卷从高分到低分,基本涵盖所有等次的作文。这些样卷在阅卷期间是随时可以查看比对的,但是,老师们进入阅卷现场是不允许带手机、相机、不允许抄写的,如果有人胆敢偷偷抄写样卷,很快就会被组长,因为组长不停地在巡视帮助老师解决问题。老师们一旦有违规行为轻则受到批评,重则被取消阅卷资格,直接打道回府,所以,阅卷老师是不敢也不能把样卷带出来的,当然也不可能把高分作文带出来。除非,每天背诵一点,然后回头默写出来,可是,要知道老师是有阅卷任务的,哪里有那么多的时间不阅卷而背作文呢?等老师们试评一定数量、熟悉并掌握了打分的规则之后,才开始进入正式阅卷环节呢。而且在阅卷结束之后,老师们听专家讲解分析作文的所有笔记还要上交,是不允许带出来任何文字资料的。
我觉得每年高考过后,网上总会流传出一大批所谓满分作文,这应该不怎么可信,一方面如上所述,真正的优秀作文是不会随便流出的。另一方面,所谓的满分作文是极少极少的,老师们对打满分还是比较谨慎的,因为作文的主观性很强,要想挑出点毛病来那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比如一个标点、一个字的书写都可以扣分。那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的满分作文呢?这些满分作文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我个人感觉很大部分可能是有人事后写的。大家都知道各家杂志、报刊都要推销自己的资料,而能押中高考题目、能第一时间获取高考满分作文是他们的吸引人的噱头,事实上绝大部分作文是否来源于高考考场,真的不得而知。当然,这些作文还是有参考价值的,在立意、结构、遣词造句等方面还是可以作为范本,有借鉴价值的。
当然,有些正规的杂志上的部分优秀作文还是真的,比如我就曾经看到过某杂志上的部分高分作文就是当时专家组给的高分样卷,因为参加过阅卷,对样卷比较熟悉,虽然背不出具体内容,但是看到作文还是可以判断出是样卷的。至于,这些优秀的作文是通过什么渠道出现在杂志上的,这就是我一个普通的老师所不知道的了。以上,只是我根据自己的阅卷经历作出的判断,准确与否,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