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大学生该不该超前消费
- 如今社会,物欲横流,诱惑无处不在,如何看待如今有些在校大学生的高消费现象
- 大学生如何理性消费
- 大学生过度消费,怎么走出这种迷茫区
- 大学生的过度消费,是父母给予的太多,还是自身规划能力差
- 九成大学生在校分期付款消费,你认为超前消费有必要吗
- 大学生一个月给多少生活费比较合适
- 大学生攀比消费有何危害
- 女儿上大学妈妈每月给1200,却因嫌少反问是亲生的吗如何看待大学生消费现状
- 提前消费、借贷消费增多,中国人不爱存钱了吗里面有多少陷阱你知道吗
大学生该不该超前消费
大学生超前消费,如果把助学贷款这样的超前消费排除在考虑范围之外的话,那么超前消费就是不好的行为。理由如下:
1. 超出了家庭常规支出。一般人家,经济不会很宽裕,多出来的支出就好造成不必要的经济困难,这是不应该的。
2. 超前消费是不理智的行为。要么是虚荣心驱使,要么是受了诱骗,而学生自己又不能把握好,肯定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不好的影响。
3. 超前消费本身会养成不良的消费习惯。这种不良习惯一旦养成,就会导致自己会不按计划支出,不知不觉中可能就超支了。
4. 超前消费是不良心态的表现。大学阶段自己是没有收入的,一般是靠家庭支持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能够正常完成学业的情况下,尽量减少家庭经济负担,这是一个大学生该有的心态,超前消费,不是正好相反吗?
5. 超前消费会给部分老师和同学造成不良映象,不利于自己的人际关系的良性发展。
如今社会,物欲横流,诱惑无处不在,如何看待如今有些在校大学生的高消费现象
如今社会,物欲横流,诱惑无处不在,如何看待如今有些在校大学生的高消费现象?六十年代,经常有台湾特务在大陆被抓,开参加了对一批特务最后的宣判。其中有的是大陆青年受台湾特务机关金钱美女的引诱而参加特务组织的。市场经济的社会,也影响到我们大学里的大学生,有些在校大学生讲高消费,这是不能提倡的。有的大学生在校里搞恋爱,为了炫耀家庭背景,在女孩子面前一掷千金。现在的年轻人没有受过艰苦的磨练,不知道金钱来之不易。家长为了鼓励儿子在大学里完成学业,有时孩子一伸手,父母就给个够。更造成他们不珍惜金钱。六十年代,台湾特务的魔爪也伸向大学生,收买人心,但不能得逞,就是当时的大学生都来自贫穷的农村。虽穷,但不受金钱的利诱。从这一点,要提起家长们的注意,多给孩子艰苦奋斗的精神,培育又红又专的后一代。
大学生如何理性消费
这个话题说说是挺有点意思,但是说出来又咋着,又有几个孩子愿意听并且去按部就班的去做呢?现在的孩子花起钱来那叫一个任性啊,不服不行。
其实,善于理财不是硬学的,更不是别人教会的,是孩子成长环境及成长过程中,内外因共同作用造就的,穷人家的孩子花钱总体来说要比富家子弟理性的多。女孩子花钱又要比男孩子有计划。
要求孩子上学时要理性消费,现实地说不可能。上大学了,经济独立了,好不容易自己能做主了,花钱很难控制住自己。但是家长有计划的给他们打钱倒是不错的选择。
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消费情况,按月打钱,让孩子自己看着办,帮他学会如何理性消费。
如果放开手让学生自己去理性消费,送给你个“惊喜”不足为奇。谢了
大学生过度消费,怎么走出这种迷茫区
过渡消费的根源,来自于虚荣心太强和内心的空虚。没有远大的目标,没有明确的方向,只能用物质来填补自己的空虚,满足自己幻想成功的欲望。
自律,是最好的解药。试着打一份临工,你就知道赚钱的不易。周末了,到图书馆的一角静坐一会,你就能看到还有多少为梦想而努力的人们。
少流览购物网站,少逛会儿商场、超市,少睡点懒觉;多想想自己未来能赚多少钱,多看几本书,多想想自己已经疾病缠身的父母,多听几次讲座。也许,你的消费观念,就会有所改变。
国庆阅兵看了吗?没看的回看一下。振奋,自豪之余,别忘了自己是中国人,而不是敌视我们一个多世纪的西方世界的公子哥。
大学生的过度消费,是父母给予的太多,还是自身规划能力差
大学生过度消费,根本原因还是在自身的理财能力查,没有自控能力,缺少规划。
首先,现在的部分大学生在消费时有攀比消费,不考虑实际的经济能力,与周围的同学相互攀比,相互炫耀,而不考虑消费是否必要。这种情况多数表现在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身上。
再有就是大学生没有理财规划,每个月的消费没有明确的界定,大部分大学生从来没有为自己的消费记过帐,根本不清楚自己的消费额度有多大。
大学生有一笔恋爱消费,很多人盲目的追求电视剧里的浪漫,甚至一掷千金,不知节制,近几年来我国大学生恋爱消费不断增加,很多家庭条件一般的学生经常入不敷出。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大学生从小被家长宠溺,对金钱没有多大概念,很多学生一向家长伸手要钱,家长二话不说赶紧给,生怕孩子受委屈,这样长期的给予也会对孩子的消费观念带来不好的影响。
九成大学生在校分期付款消费,你认为超前消费有必要吗
这绝对是一种错误的消费方式。因为超前消费或者分期消费是救急不救穷的。他的前提是你有还款能力,你有收入来源。
比如银行对个人经营贷款,都要先看一下个人的每月收入明细,以确定他能否还上款。已经很清楚表明了银行是需要你有还款能力的,是需要你有收入来源的,他只是暂时把钱借给你,它是为了你救急所需,不是为了对你进行扶贫。
银行通过分期付款方式,是为了赚取分期消费者身上的钱。
银行做分期,消费是银行的一种盈利模式。银行收入的一种来源。我年轻时1分期消费,买过一次平板电脑。结果发现银行抽取的费用太高了,能达到10%以上。一个4000元的电脑做分期付款以后,最少要多还银行400元到600元之间。
我知道大学生采取分期付款是因为缺少资金。如果手中有钱,谁也不愿意分期付款。
但是分期消费的前提是分期消费者自身有收入来源或者有其他资产。
作为一个大学生自己的吃穿住行都要靠父母。自己没有什么收入来源,自己没有工作。自己更没有什么资产可以抵押变卖。
大学生分期消费以后如何归还银行贷款呢?每月父母给你的钱都是你的生活费,难道从生活费中挤取吗?这样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甚至影响大学生的学习。
如果向父母要款。那么这种分期消费就是在消费自己的父母收入。大多数的大学生父母都是平凡的工作,收入是有限的。
如果大学生能多为自己的父母考虑下,也应当尽量不做分期消费。
虽然在繁华的都市中,物欲横行。有着很多商品,闪耀着诱人的光芒。但是作为一个大学生,也作为一个子女应当为父母考虑,应当为自己的学业考虑,为自己的身体健康考虑,应抵御住这些诱惑。在自己工作以后有了固定的收入以后,再去考虑这些消费,而不应当受商品诱惑而去过度消费自己的生活费用和父母的来之不易的收入,不应增加父母的生活负担。
因为分期消费本来就不是一个没有收入来源的大学生应做的事情。分期消费是救急不救穷,它只适合于有固定工作,有稳定收入来源的成年人去购买急需的物品。
像我这样工作多年的人都很少刷信用卡,已多年没有做分期消费。因为借了银行的钱早晚是要还的,还不如花自己钱省心。
分期消费实际上只适合于有经济实力,只是周转临时困难的人。
分期消费、超前消费,本就是一种特殊消费,就应当在一个局部的小范围内进行。这不是一种应当提倡的社会消费方式。量体裁衣,量入为出才是经济发展的主流消费方式。过度的超前消费本身就是对经济的一种伤害,对人们生活的一种伤害。
大学生一个月给多少生活费比较合适
大学生一个月给多少生活费比较合适?
应该以各个不同家庭经济收入情况,和大学所座落的城市,消费指数来作定论,为此也不是一概而论的。
家庭经济收入一般,孩子乖巧懂事,不随便乱花钱生活和零花钱,每月至少在1000一1200元范围以内,也就可以过得去了。
至于纠竟给多少?有钱人家和普通一般人家的孩子,特别是农村孩子,每月花费就各有各的不同做法,不能相题並论,但最理想的是让孩子,在求知学习期间,懂得父母的钱来之不易,以勤俭节约为原则更好。
大学生攀比消费有何危害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2008年我高考结束,考上了西安理工大学。收拾完东西拉着行李箱独自就去西安报道了。身上揣了3000元,是半年的生活费。到了学校报道,因为首期缴费要7000多块钱,钱不够办了助学贷款5000块钱。这时开始了大学生活。
分的宿舍是普通间,一个房间住10个人。大多数都是西安周边的陕西人,只有我和另外一个小伙是外省的。大家都是农村出来的孩子,幸好没有什么攀比心理,毕竟大家都穷嘛!平常一起学习一起玩,大家有谁买了吃的也会拿出来分享,但没有人显摆什么奢侈品,因为也没有人能买的起!西安理工大学多数都是农村孩子考进来的,但也有极少数人听说家庭条件很好,不过感觉不是一个阶层的人,所以也就没有什么过多接触!我半年的生活费一共3000元,平均下来每个月600元,那时候西安理工大学的食堂每份面是3-5元/碗,各种各样的面,油泼面/臊子面/酸汤面等等...我们外省人刚开始不习惯一日三餐都吃面食,但毕竟食堂饭菜便宜嘛,后来也就慢慢适应了。
周末或节假日有室友会联系做兼职,宿舍有愿意干的就相约一起过去,2008年的时候每天能挣30元,主要就是给卖手机的发传单。几个人挣到一点兼职的钱也会到学校附近的小餐馆聚一聚,费用基本上也都控制在100元以内。
现在一转眼过去10年了,回想起大学时的那段时光,感觉还是比较幸运的,首先遇到了一群患难室友,大家没有异样的眼光,穷但却快乐着!大学生攀比消费实在没有必要,也会失去身边的一部分朋友,你不过是靠着自己家庭的优势作威作福!仅此而已!
女儿上大学妈妈每月给1200,却因嫌少反问是亲生的吗如何看待大学生消费现状
感谢悟空小秘书/头条教育联盟的邀请。
题主提问的细节.:
亮明观点:孩子这样的态度不对,得改正。
笔者零几年到长沙读大学,还记得第一学期老爸给的生活费是5000元,为锻炼我自己的管理能力,是开学一次性存入我的银行卡。寒假结束的时候,还是够用的,还借了些给同学做路费回家,相信不少人都和我有着一样的体验。
题主提到的杭州读大学的女儿嫌弃1200生活费少,怼妈妈是否亲生的这个事情,笔者认为根源在于家庭教育或孩子,更在于家庭条件和妈妈的女儿富养观点。18.19岁的女孩有虚荣心很正常的,不少家长也鼓励这样的虚荣心,笔者同事7月就带刚被录取的闺女去香港旅游购物,瞬间从学生妹的打扮变到女明星的感觉。
女孩子说的同学是她生活费的几倍,证明她读的是私立高中,有两个情况,一是家庭条件的确很好,二是父母不想女儿输在起跑线上,吃力的送进去。从幼儿园开始,我们就发现不少家庭月收入1万多,却果断的孩子送入月收费5000的私立国际幼儿园,让孩子什么都是好的。在这样的学校,老师/学生都有很大的虚荣心,攀比从小就深入他们的内心。还记得之前的一个报道,幼儿园的小朋友小团体不和没有耐克毛毛虫鞋的小朋友玩。这个真的是孩子的责任吗?
作为一个孩子的爸爸,也是一个老的大学生,其实生活费的用处主要是吃饭。题主也说买衣服鞋路费都有家里出,其实折算下来,生活费近3000元/月,不算低。可是,看到地标杭州,再想想我的大学在长沙,可能是地区差异吧。
其实,这里面少了个关键的人物-爸爸。女孩子读大学的爸爸都会背着妈妈偷偷给点钱,男孩子在外的妈妈都会偷偷给点,嘿嘿,你们有没有?小姑娘的情商不高啊,得体谅妈妈生活的不易,这种事情找爸爸就好啦。在我出门的时候,闺女看到玩具,媳妇拒绝的时候,就主动找我啦,我承认我就会心软买了...
最后,笔者想说不管家境如何,父母都不容易,从刚出生的豆丁大到18岁成人,付出太多太多,得学会感恩和体贴,让父母省心。读大学的时候,每周视频两次,多交流自己的大学生活,也许父母不是很懂。
希望对你有帮助,方便时给个关注,谢谢您~
提前消费、借贷消费增多,中国人不爱存钱了吗里面有多少陷阱你知道吗
其实,中国人并非不爱存钱,中老年人还是有很好的存钱习惯。而中国的年轻人不爱存钱,这到是事实。《2018年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显示,18-34岁年轻人月储蓄平均为1339元。而一份大学生消费信贷调查报告显示,将近64%使用花呗的大学生,都是用花呗来购买电子产品、奢侈品和化妆品。除了花呗,90后也是信用卡的大户。今年一季度,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尝还信贷总额达797.43亿元,是9年前的近10倍。
那么,国内的年轻人为啥不爱存钱了呢?第一,90后喜欢过超前消费的瘾。网上曾流传着一句话:80后赚一万只敢花三千,90后赚一万能花一万五,这句话很直观的说明了90后年轻人的“超前”的消费观。现在90后小年轻负债累累住高档单身公寓、有新款智能手机,一身名牌服装,这就是90后群体的超前消费观真实写照。
第二,由于国内消费升级,互联网电商渗透,现在年轻人足不出户,就能“心想事成”。过去80后没钱,只能躲在家里,避免逛街乱花钱,而现在90后既可以在家里玩电子游戏,又可以网购电商的商品,就算是肚子饿了也可以在网上直接下单叫外卖,在这样的一个网络消费升级的环境下,90后不仅是存不了钱,而且一不小心就进入提前消费、借贷消费的漩涡中,不能自拔。
第三,大部分年轻人即使每月有点结余,也去购买理财产品,或者把钱放在余额宝里生利息,真正把每月积余的钱存进银行的年轻人非常少见。在很多年轻人的印象中,银行存款长期利率为负,根本跑不赢通胀,把钱存银行并非明智之举。
第四,目前年轻人面临着买房的压力,在大城市一套房子要动用全家六个钱包来付首付,余下几十年小夫妻还要偿还高房贷。每个月都要把月收入的大半用于还房贷,剩下的钱才能用于日常消费,这部分人长期处于还贷压力中,日子过得紧巴巴,自然家中没有存款。
第五、中国年轻人工资收入主要在3000-6000元之间,真实的情况是,工资收入增长缓慢,而国内物价却在每年快速上升,不仅房价高,而且连猪肉、水果、蔬菜、人工服务等价格都在涨,通货膨胀的不断加剧,年轻人的生活成本都在增加。在农村、乡镇还好一点,但是在大中城市生活成本每年都在快速上升。几千元工资收入大半月就用完了,剩下的日子只能去啃老了,哪还有钱存银行呢?
不过,在年轻人喜欢过提前消费、借贷消费之际,我们还要提醒大家二件事情:一是,提前消费在欧美国家都比较盛行,但是欠银行的钱千万别拖欠,该还的钱还是要想尽办法要还,否则会影响到你的信用评分。二是,千万别去借高利贷和砍头息,这样是属于透支消费,高利贷欠债金额会越滚越大,到时会无力偿付。作为90后年轻人来说,适当的提前消费还是可以的,但是别再借高利贷的钱,否者后悔莫及,以后想脱身都很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