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噬脐莫及”是一个成语,出自《左传·庄公六年》。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比喻后悔也来不及,因为后悔时,就像咬自己的肚脐一样,怎么也够不到。这个成语的故事背景是春秋时期,楚国攻打蔡国,蔡国向晋国求援,但晋国国君晋文公没有及时援助,导致蔡国被楚国灭亡。晋文公后悔莫及,但已经无法挽回,因此说“噬脐莫及”。
这个成语的故事背景和含义在历史上被广泛引用,用来形容那些在关键时刻没有采取行动,导致后悔的人。它也提醒人们,在关键时刻要果断行动,不要等到后悔时已经来不及了。
成语典故——《噬脐莫及》的由来与含义
成语“噬脐莫及”源于春秋时期的一个历史故事,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也深刻地揭示了成语所蕴含的哲理。
一、成语的起源
成语“噬脐莫及”最早见于《左传·庄公六年》。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楚国国君楚文王为了攻打申国,途经邓国。邓国的国君邓祁侯是楚文王的外甥,因此对楚文王十分热情,设宴款待。
二、故事背景
在宴会上,邓国的三位外甥骓甥、聃甥、养甥向邓祁侯建议趁机杀掉楚文王,他们认为楚文王将来一定会灭掉邓国。邓祁侯没有采纳这个建议,认为楚文王是他的外甥,不应该伤害他。
三、成语的演变
后来,楚文王果然出兵灭掉了邓国。邓祁侯后悔莫及,他意识到自己当初没有听取外甥们的建议,现在后悔已经来不及了。这个故事后来演变成了成语“噬脐莫及”,用来形容后悔已经来不及的情况。
四、成语的含义
成语“噬脐莫及”中的“噬脐”指的是用嘴咬自己的肚脐,这是一个不可能做到的动作,用来比喻后悔已经来不及。这个成语的含义是:事情发生后,后悔已经无法挽回,就像咬自己的肚脐一样,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做到。
五、成语的启示
成语“噬脐莫及”告诉我们,在面对重要决策时,一定要谨慎行事,三思而后行。一旦事情发生后,后悔已经无法挽回,就像咬自己的肚脐一样,只能徒增痛苦。因此,我们要学会在事情发生之前就做好预防,避免后悔莫及的情况发生。
六、成语的用法
1. 在室内用火,若不小心,因而酿成灾害,那就噬脐莫及了。
2. 防颱工作就是要事先准备,届时再来手忙脚乱,也是噬脐莫及。
3. 这种事若不事先预防,及至祸患生成,已噬脐莫及,徒然后悔了。
成语“噬脐莫及”源于春秋时期的历史故事,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也深刻地揭示了成语所蕴含的哲理。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在面对重要决策时,要谨慎行事,避免后悔莫及的情况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