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羽沉舟”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小小的羽毛积累多了,也能使船沉没。比喻小小的坏事积累起来,也能造成严重的后果。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魏策一》中的一段话,原文是:“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这段话的意思是:羽毛虽然轻,但积累多了也能把船压沉;东西虽然轻,但积累多了也能折断车轴;众口一词,可以熔化金属;毁谤多了,足以致人于死地。这四个比喻都说明,坏事虽小,积累多了也能造成严重后果。
这个成语常用来告诫人们,要注意防微杜渐,不要让小错误或小缺点积累起来,以免造成严重的后果。
积羽沉舟——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

成语“积羽沉舟”源于古代,其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故事,至今仍被广泛引用。本文将为您讲述这个成语的由来及其背后的历史典故。
一、成语的起源

“积羽沉舟”这个成语最早见于西汉刘向的《战国策·魏策一》。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当时秦国相国张仪为了劝说魏王与秦国联合,共同对抗其他六国,提出了“积羽沉舟”的观点。
二、典故故事

相传,张仪在担任秦国相国期间,发现齐、楚、燕、赵、韩、魏六国结成了合纵盟约,共同对抗秦国。为了打破这一局面,张仪辞去相位,前往魏国担任相国,试图说服魏王退出合纵盟约,与秦国结盟。
魏王并不认同张仪的观点,坚持与六国保持合纵关系。面对魏王的固执,张仪便用“积羽沉舟”的道理来劝说他。张仪说:“臣闻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意思是说,羽毛虽然轻,但如果积累多了,也能把船压沉;轻的东西堆得过多,也能压断车轴;众人的舆论虽然看似微不足道,但汇聚起来也能熔化金属。张仪以此告诫魏王,如果不及时改变策略,最终会像积羽沉舟一样,导致国家灭亡。
魏王并未被张仪的话所打动,仍然坚持与六国合纵。最终,秦国出兵攻打魏国,魏国在战争中败北,国家陷入危机。
三、成语的寓意
成语“积羽沉舟”寓意着小患可以酿成大祸。它告诫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细节,防微杜渐,避免小问题积累成大问题。同时,也提醒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有远见卓识,及时调整策略,以免陷入被动局面。
四、成语的运用
1. 我们要时刻警惕小问题的积累,以免积羽沉舟,导致事业失败。
2. 在面对困难时,我们要有“积羽沉舟”的勇气,迎难而上,克服困难。
3. “积羽沉舟”的故事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只有齐心协力,才能战胜一切困难。
成语“积羽沉舟”不仅是一个历史故事,更是一种人生哲理。它提醒我们要注重细节,防微杜渐,同时也要有远见卓识,勇于面对挑战。在今后的生活中,让我们牢记这个成语,不断努力,追求卓越。